神秘的河南紅宇廠,當年繁華的軍工城,老建築備受電視劇組青睞

2019-06-19     獨家檔案

布局於河南省南陽市留山鎮楊扒村三尖山下的原國營紅宇機械廠,是一個生產迫擊炮彈的「大三線」兵工廠。如今,該廠民品生產線搬建至鄭州市中牟縣,老廠區富有特色舊建築成為電視劇的取景地

南陽,古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三國時期,南陽是諸葛亮躬耕之地、劉備「三顧茅廬」發源地。南水北調,源起南陽淅川。南陽淅川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樞紐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區之一。

南召縣,地處伏牛山南麓,南陽盆地北緣,東鄰方城,南接南陽市區、西臨內鄉,北靠魯山、嵩縣,古有「北扼洛陽、南控荊襄咽喉」之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南召縣位於中國重要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上,南北方交匯區,800毫米等降水線上。

留山鎮位於南召縣城東13公里處,境內的丹霞寺因後山前嶺土質紅色,建寺初取名紅霞寺、仙霞寺,後更名為丹霞寺,因「每日旦暮,彩霞赫熾,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燦如明霞」故名,是豫西南地區現存三大千年古剎之一,與淅川香嚴寺、鎮平菩提寺齊名。

紅宇廠始建於1967年7月,軍工代號「國營第5104廠」,有員工3000多人。上世紀70年代,是紅宇廠最為紅火的時候,軍品訂單多,職工們收入高。

穿著講究的紅宇廠職工,也成為當地人羨慕的對象。

過去,出於保密的需要,這些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兵工廠鮮為外界所知。

如今,紅宇廠軍品生產線仍在老廠生產,民品生產線建在了鄭州市中牟縣,企業改制為「河南紅宇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紅宇集團」)。

現在,紅宇廠比較冷清,老廠房、紅宇俱樂部、文化宮、八一樓、鐵橋等建築,讓人感到時光倒退了30多年,那些老式的建築讓人既熟悉又陌生。毛主席頭像還端正的懸掛在紅宇俱樂部上邊。

那時,每天有幾千名職工在紅宇廠上班,通往廠區的一條道路擁擠。後來,廠方就在河流的左側修建了一條道路,在河上建造了幾座鐵橋,將兩條道路相連。

風靡一時的電視劇《王貴與安娜》中的一些鏡頭,就是在南召縣原國營紅宇機械廠、國營向東機械廠、國營中南廠機械等一些地方拍攝的。

現在,隨著與「三線」有關的紀錄片和影視劇在逐漸呈現,也是人們對那段特殊歲月的一次次回望。

2004年3月19日,河南省國防科工委在鄭州召開「三線」建設調整改造規劃20周年總結表彰大會。參加會議的既有我長期支持三線調整工作的老領導、老前輩,也有數百名三線企事業單位的幹部職工。

時任河南省國防科工委主任的楊海平說:「三線建設者『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為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歷史不會忘記,也不該忘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eG6BmwBmyVoG_1Z0mk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