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系列文章。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共有三次華山論劍,兩次評出了天下五絕的名號。
第一次華山論劍是為了爭奪《九陰真經》的歸屬權,天下五位絕頂高手齊聚華山絕頂比武論劍,被稱為「五絕」,分別為: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這一次論劍共比了七日七夜,王重陽力壓其他四絕成為天下第一。
襄陽大戰之中,楊過以飛石擊殺蒙古大汗蒙哥,解了襄陽之圍,中原正道高手們上華山憑弔洪七公,這才有了第三次華山論劍,評出了後「五絕」,分別為:東邪西狂南僧北俠中頑童。這一次論劍並未比武,僅僅口頭談論便定下了五絕之位,不過絕對是實至名歸,並無異議。
「五絕」可能是金庸小說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個稱號了,代表著武林頂尖的地位。很多讀者想知道,前五絕與後五絕相比,到底哪個五絕更厲害呢?
我們先假設,如果第三次華山論劍時,後五絕突然穿越到了第一次華山論劍之時,與前五絕展開戰鬥。結果可想而知,後五絕濫虐前五絕,因為一論與三論之間隔了整六十年,前後五絕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差了六十年的功力呢。顯然這麼比是不公平的。
那麼我們假設一下,前五絕與後五絕都在相同的年紀,比如五十來歲,那麼到底哪一方更厲害呢?由於前後五絕中有兩人重合,即東邪、南帝(南僧),所以我們要比的是另外三絕,即中神通、北丐、西毒與中頑童、北俠、西狂相比較。
首先我們看前五絕之首——王重陽。王重陽雖然是武功天下第一,但是居士我認為他有些名過其實了,因為王重陽是靠著年紀優勢才戰勝其他四絕。
第一次華山論劍時,王重陽已經五十多歲了,是武功的巔峰期。因為在五十多歲時,內力已經很難再有大的提升,而精力還未下降,綜合起來看正是當打之年。正如《天龍八部》中蕭峰曾說:
他內功深湛,五十來歲正是武功登峰造極之時,不知如何忽然逝世?(《天龍八部》第二十一章)
六十歲往上時,雖然內功可能愈發深厚精純,但由於精力下降,武功不會有太大的提升了。
第一次華山論劍時,段智興(一燈)四十多歲,剩下東西北三絕僅僅三十來歲,遠遠未達到巔峰狀態。在《射鵰英雄傳》第12回,洪七公初次登場,是個中年乞丐。黃蓉心道:
不過他這般年紀,看來比丘道長還小著幾歲。
那麼丘處機又是多大呢?在《射鵰英雄傳》第一回,丘處機初次登場,書中寫道:
只見他三十餘歲年紀,雙眉斜飛,臉色紅潤,方面大耳,目光炯炯照人。
這一年是第一次華山論劍的五、六年後,所以第一次華山論劍時,洪七公三十多歲,東邪西毒與洪七公年紀相仿。而且書中明確說,第一次華山論劍時,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沒有完全練成,而且如果他早幾年用功,能將降龍十八掌完全練成,或許能勝過王重陽奪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
當年在華山絕頂與王重陽、黃藥師等人論劍之時,這套掌法尚未完全練成,但王重陽等言下對這掌法已極為稱道。後來他常常嘆息,只要早幾年致力於此,那麼「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或許不屬於全真教主王重陽而屬於他了。(《射鵰英雄傳》第十二章)
第二次華山論劍,洪七公五十多歲,降龍十八掌已經大成,顯然已經勝過了五十多歲的王重陽。在二論時周伯通與洪七公年歲、武功皆相當,而二十來歲的郭靖僅僅輸洪七公一籌。
第三次華山論劍時,一燈與黃藥師已經遠勝一論時的自己了,也遠勝一論時的王重陽。比如一燈大師不僅一陽指登峰造極,而且學會了先天功和九陰真經總綱。而郭靖此時五十多歲,卻也能躋身於後五絕之列,與一燈、黃藥師並駕齊驅。更厲害的是楊過,此時他三十多歲,也名列五絕之中,而且他的名頭並無水分,因為他以黯然銷魂掌擊敗了十層龍象般若功的金輪法王,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試想,等楊過到五十來歲時,必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五十多歲的中頑童相當於五十多歲的北丐與西毒,勝過五十多歲的中神通;五十多歲的北俠和三十多歲的西狂相當於九十多歲的中頑童與南僧,勝過五十多歲的北丐與西毒,更是遠遠勝過五十多歲的中神通。
中頑童>>中神通,北俠>北丐,西狂>西毒,南僧=南帝,東邪=東邪,所以後五絕遠勝前五絕,最主要的是王重陽拖了後腿。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夢露居士,為你解讀金庸武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