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有人說:「郭振清走了,再沒有平原游擊隊;曹會渠走了,再沒有鐵道游擊隊!」這話說得貌似有些武斷,但從經典影片的角度來看,這話頗有道理。
對於郭振清這個名字,大家耳熟能詳,因為他曾飾演過《平原游擊隊》李向陽隊長、《英雄兒女》張振華團長,可對於曹會渠這個名字,許多人則不一定知道了,但如果說起老電影《鐵道游擊隊》中的大隊長劉洪,許多人定然會如夢初醒,原來是他?
《鐵道游擊隊》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於1956年拍攝的,該片著力塑造了以劉洪、李正、王強為代表的鐵道游擊隊的英雄群像。現在看來,那時電影中的飾演者都是一些名副其實的老戲骨,比如劉洪由曹會渠飾演、李正由馮喆飾演、王強由馮奇飾演、小坡由馮笑飾演、魯漢由鄧楠飾演、彭亮由仲星火飾演、芳林嫂由秦怡飾演,就連日偽軍,都是由陳述、程之、石靈等大名鼎鼎的老演員飾演的。
鐵道游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山東魯南地區的一支抗日武裝力量。1938年3月,棗莊被日軍占領。洪振海和王志勝、劉景松等人參加了黨領導下的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在當地,他們成立了棗莊鐵道隊,正式建隊時改稱魯南鐵道隊,後稱為「魯南軍區鐵道大隊」,別稱「飛虎隊」。
洪振海是該大隊的第一任隊長,他犧牲後,劉金山繼任大隊長。因為是文學作品而不是傳記,現代作家劉知俠在撰寫《鐵道游擊隊》時,把兩人的事跡合而為一了。也就是說,《鐵道游擊隊》小說、電影中,男一號劉洪是以洪振海、劉金山為原型塑造的。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曹會渠就是那個在電影中一手拿槍,一手拉住火車把手的戰鬥英雄——劉洪。
No.2
12與4日,是曹會渠89歲的誕辰之日,在此,我們向這位老藝術家致意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懷念。
曹會渠1930年12月4日出生於遼寧丹東,原籍山東蓬萊。他在家裡兄弟姐妹七個人中排行最小,是爹娘心中的「老疙瘩」。他的家境很好,父親是一家名為「老東華大藥房」的掌柜。
在瀋陽讀書時,曹會渠參軍,成為東北人民解放軍遼吉軍區五分區宣傳隊宣傳員。1951年隨軍南下廣東韶關,任師文工團分隊長,一直干編導歌舞、歌劇及文藝表演工作。1951年,為排演話劇《董存瑞》,組織上把曹會渠調到48軍文工團,他在其中飾演了董存瑞一角,曾代表中南軍區去北京參加過全軍首屆文藝會演。
1952年,曹會渠被調到中南部隊藝術劇院,由此成為專業話劇演員。後該劇院遷往廣州,改為廣州戰士話劇團。作為文藝兵,他曾演過話劇《保衛和平》《董存瑞》《劉胡蘭》《春風吹到諾敏河》《南海長城》《曙光照耀莫斯科》等。
1956年,上海電影製片廠籌拍電影《鐵道游擊隊》,在全國海選演員。當導演趙明見到曹會渠後,被他身上所特有的工人氣質與戰士作風的「合體」吸引了,經過一系列化妝、造型、試鏡頭,製片廠和導演一致決定由曹會渠來扮演《鐵道游擊隊》中的劉洪大隊長。
這是曹會渠第一次走上大銀幕。《鐵道游擊隊》公映後,立刻轟動全國,曹會渠也成為那個年代大名鼎鼎的男演員。
No.3
在電影界,有一種拍攝方法叫做「格里菲斯最後一分鐘營救法」。無獨有偶,《鐵道游擊隊》中,最高潮的部分就是在電影結尾「一分鐘營救芳林嫂」了。
在和游擊隊的配合作戰中,芳林嫂和劉洪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當芳林嫂和其他人被日偽軍押赴山溝要就地槍斃時,按照劇本要求,大隊長劉洪必須飛騎營救。
電影中,要求劉洪和另兩位戰友騎著飛奔的戰馬,在列車即將到達的一瞬間從火車頭前面穿越鐵路。而那個時候,拍攝電影沒有特效,火車又造不了假,距離遠了無法體現驚心動魄的效果,距離近了則演員有生命危險。而鐵路上有枕木,萬一馬蹄嵌到枕木中間,那就完了。所以,拍攝時大家十分緊張。
正式拍攝時,劉洪飾演者曹會渠騎的馬是從騎兵連借來的。汽笛一響馬就飛跑,曹會渠雖拚命勒韁繩可就是勒不住,馬剛跨過鐵軌,火車就沖了過去,曹會渠幾乎是貼著火車飛過去的。
當時,不僅曹會渠只覺眼前一片空白,就連導演也大喊一聲「完了」,臉都嚇白了!好在,有驚無險。但那場戲,是曹會渠等人冒著生命危險來拍攝完成的。
拍完《鐵道游擊隊》後,曹會渠又主演了電影《長空比翼》。「文革」期間,他曾被下放「五七幹校」勞動。1976年回到廣州軍區戰士話劇團任導演。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獲得平反。之後,曹會渠又出演了《藍色的海灣》《第十個彈孔》《愛情與遺產》《颶風行動》《青山夕照》《英雄無悔》等多部電影。
晚年,曹會渠定居廣州。2018年7月,著名表演藝術家曹會渠因病在廣州去世,享年88歲。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讓我們永遠記住鐵道游擊隊,永遠記住曹會渠……
【喜歡老電影、老影人的朋友,這裡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作者將與您一起向經典致敬,憶影人輝煌,共同重溫曾經的美好時光。請記得關注「娛文娛視」我們這個小家,美文會及時發送到您的手機上,幸運會時時縈繞在您的身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Ut-2G4BMH2_cNUg5Kz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