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9年十大民主法治事件

2019-12-30     杭州檢察

來源;檢察日報正義網

2019年即將結束,檢察日報《聲音周刊》特此推出《沿著新路標 邁步新時代——盤點2019年十大民主法治事件》,我們一起回顧這一年來,公眾關注度高、具有重大社會影響和標誌性意義的十大民主法治事件。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社記者申宏 攝


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決定》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充分肯定我們黨領導國家治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全面總結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明確了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以及總體目標、工作要求。


【點評】這是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綱領性文件,是歷史交匯點上的偉大宣示。在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把握中,在時與勢、破和立的思考中,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發出了開闢「中國之治」新境界的豪邁誓言。


中共中央印發

《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


2019年1月,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條例》共九章三十九條,明確了黨領導政法工作的系列重大問題,闡明了政法工作的性質、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和原則等重大問題;明確了政法工作的領導主體及職責,規定了黨中央對政法工作實施絕對領導等重大職權,以及地方黨委、黨委政法委員會、政法單位黨組(黨委)的主體責任等;明確了黨領導政法工作的運行機制,規定了政法工作重大事項請示報告、決策和執行、監督和責任等制度。


【點評】出台《條例》是提高黨領導政法工作法治化、制度化水平的內在要求,是推進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有機統一的重要舉措,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之義。


全國人大開通網絡平台,

公民可以「一鍵啟動」備案審查


中國人大網的審查建議受理平台


2019年12月4日,第六個國家憲法日當天,中國人大網開通了對法規、司法解釋在線提交審查建議的功能。在中國人大網首頁左側,新出現一個寫有「審查建議在線提交」的藍色圖標,點擊後即可進入審查建議受理平台,公民首先通過法規性質、公布時間、法規標題、報備機構等信息,查詢到自己要提審查建議的法規或者司法解釋,然後填寫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註冊信息進行實名註冊,最後填寫建議審查的理由,保存後點擊提交按鈕即可完成審查建議在線提交。


【點評】備案審查的目的是要保證國家法制統一,保證中央令行禁止,保障憲法法律實施。此次平台上線意味著,公民動動手指即可一鍵啟動備案審查,向最高權力機關表達利益訴求,尋求法律救濟有了更直接、更便捷的渠道。


最高檢內設機構重塑性變革


最高檢內設機構改革新聞發布會現場。檢察日報記者程丁 攝


2019年1月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新年首場新聞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面對中外媒體宣布,最高檢重新組建了十個檢察廳。其中第一至第四檢察廳分別承擔普通刑事案件、重罪刑事案件、職務犯罪案件以及經濟犯罪案件的審查逮捕、審查起訴以及監督等職能;第五檢察廳負責刑事執行的監督,並承擔非法拘禁、刑訊逼供等14個罪名的偵查職責;第六檢察廳至第八檢察廳分別負責辦理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第九檢察廳負責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第十檢察廳負責受理控告、申訴,辦理國家賠償案件和國家司法救助案件。


【點評】本次最高檢內設機構改革是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基礎上的「全面重塑」,是新形勢下檢察工作布局的結構性調整,也是工作職責、工作方式、工作理念的重大轉變,歸根結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新的發展完善。


民法典(草案)整體亮相


在2019年12月23日舉行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備受關注的民法典(草案)整體亮相。根據民法典編纂工作計劃,將2017年3月出台的民法總則同經過常委會審議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合併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會議聽取了關於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修改情況和民法典草案編纂情況的彙報。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建議經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將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點評】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民法典草案首次整體亮相,標誌著中國人民離實現這一夙願邁出了關鍵一步。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

實施特赦


2019年6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特赦令,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的特赦決定,對依據2019年1月1日前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正在服刑的九類罪犯予以特赦。國家主席特赦令同時明確了九類對象中不得特赦的情形。這是繼2015年我國在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實施特赦後又一次進行特赦。


【點評】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再行特赦,是2018年修憲之後直接以憲法為依據的一次重大憲法實踐活動,是實施憲法規範的最直接體現,有助於進一步樹立憲法的權威,彰顯依憲治國、依憲執政之法治理念。


長江保護法首次提請審議


2019年12月23日,長江保護法(草案)首次提交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提請審議的長江保護法(草案)共計9章84條。草案特彆強化有關長江流域生態治理中的特殊性問題,把法律的一般性規定與特殊性規定有機結合,針對突出問題,體現了嚴格管理。草案在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職權的同時,增加了對行使職權的責任追究的規定。


【點評】長江母親河「病了」,舉國牽掛。制定長江保護法是黨中央高度重視的重大任務,是回應社會關切、滿足人民群眾願望的需要,是維護長江流域乃至國家生態安全的需要,事關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與未來。


未成年人保護法啟動大修


2019年10月2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對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條文增加到130條,增設「網絡保護專章」,對網絡保護的理念、網絡環境管理、相關企業責任、網絡信息管理、個人網絡信息保護、網絡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規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強化家庭監護責任,充實學校管教責任,夯實國家機關保護責任,將未成年人的偏常行為分為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和犯罪行為等由輕及重的三個等級,並分別規定了相應的干預或矯治措施。


【點評】根據黨中央要求和現實需要補充大量新內容、對不符合新情況的規定作出修改……縱覽整個修訂草案,增改刪之間,體現了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法治精神,更在構建更加全面的保護體系中盡顯未成年人保護要義。


收容教育制度廢止


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有關收容教育法律規定和制度的決定》,自2019年12月29日起施行。該決定廢止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第四條第二款、第四款,以及據此實行的收容教育制度。


【點評】隨著我國全面依法治國進程的不斷加快,收容教育制度的功能逐步被相關法律制度所代替。及時廢止收容教育制度,符合時代發展和社會現實,有利於保障人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法治建設的又一重大進步。


法官法檢察官法修改


2019年4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法官法和檢察官法。修訂後的兩部法律體現了司法責任制改革、員額制改革等近年來我國司法體制改革成果,對法官、檢察官的權利義務、遴選、職業保障等作出了更加完善的規定。其中,新修訂的檢察官法第一次在法律上提出檢察官客觀公正的義務,在法律上明確「四大檢察」職能也是第一次。兩部法律於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


【點評】修訂法官法檢察官法是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完成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對於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乃至法律體系具有重大意義。新修訂的檢察官法為檢察官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提供更加充分的法律保障,也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SgpV28BMH2_cNUg8fQ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