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金溪縣高坪村

2019-07-05     以鄭視聽

在金溪縣與東臨新區交界有一樂氏族人聚落名高坪,《金溪縣地名志》載:「高坪,系大隊所在地。在陳坊積西偏南4公里,因村處雙陳河南畔大片平畈中間的高地上,故名。」高坪村,清代屬金溪縣歸德鄉十七都,今屬江西金溪縣陳坊積鄉管轄,945縣道從村旁穿越而過,在縣道旁邊有一古寺廟名定香禪院,此則高坪村標誌性建築之一。

定香禪院

定香禪院建於大清康熙戊子年(1708),世祀靈濟禪師為守土之神,院內牆上嵌有清乾隆四十一年貴溪縣儒學教諭樂三省所撰《定香禪院記》重刻碑文,其載:樂氏族人之定香禪院始建元末明初,三易其址。靈濟禪師,唐武宗時人,自池陽來寓臨川延壽鄉,於叢林下燕坐,誦一字頂輪王咒,凡二十年不寐,曰暘而暘,曰雨而雨,鄉人因建精舍居之,號孔仙院。唐會昌初,嚴沙門之禁,太守穆棲梧庇之郡城,其徒群集,卒瘞桐林嶺。宋治平間旱,鄉人言其塔靈,賜號「靈濟」,今仰山塔是也。明嘉靖間,師乩示改廟號曰「定香」。清代《臨川縣誌》亦有靈濟禪師傳。

彥輝公祠

從定香禪院沿路向西行不遠為彥輝公祠,匾額紀年顯示彥輝公祠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道光年間重修,門坊上人物造型雕刻圖案均遭毀壞,公祠座北朝南,內部布局兩進兩天井,樑柱粗碩雄偉,在金溪十分罕見。另在村莊中還保存有樂氏宗祠等數座祠堂,從眾多祠堂數量也反映出高坪樂氏一族子嗣繁榮興旺。

彥輝公祠內部結構

《高坪樂氏宗譜》載:高坪始遷祖為樂子城,生於宋祥興乙卯年(1279),系宜黃霍源十八世,為隋唐開科舉以來撫州市第一位進士樂史後裔。宋元易代之際,樂子城由東鄉縣廉溪遷居高坪,生子七,之後樂氏家族不斷繁衍發展壯大,歷代仕宦名人輩出,諸如明弘治進士樂木亭,官至陝西布政使;明嘉靖進士樂其雅,位及雲南巡按御史;清乾隆拔貢樂蓮裳,善駢體和詞類,其詩疾俗發聵,著有《青芝山館詩集》和《耳食錄》傳世。

街巷格局

禮門

市井街巷

據史料記載:隋唐開科舉以來撫州市第一位進士樂史有著非一般的傳奇人生經歷,不僅僅會當官,更會寫作,前後著書20 余種,共1018卷,簡直堪稱編著高手中的高手。樂史(930-1007),字子正,崇賢鄉霍源(今屬江西省宜黃縣)人,母夢異人含吞五色珠而生,有文辭。初任江南,為秘書郎。宋太宗朝舉進士,佐武成車,上書言事,擢著作郎,知陵州,獻《金明池賦》,召為三館編修,遷著作郎直史館,轉太常博士,知許黃二州,又知商州,積官至職方員外郎,卒年七十八,嘗編《寰宇記》二百卷,其他雜編又四百九十餘卷,自為文百卷,子黃目。

明清時期贛派民居

民國時期贛派民居

解放前後,高坪村曾一度以村中街巷為界,臨川、金溪各管一半地域,臨川屬七區太陽鄉,金溪屬二區廣福鄉,於1953年併入金溪七區官塘鄉。舊時,高坪村街巷縱橫交錯,如今村中街巷脈絡依然清晰,以一橫一縱交錯的「十字型」街巷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展開,排列著從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各種天井式贛派傳統建築,橫街上有清同治年間光裕書院,隔壁為普濟堂生熟藥鋪,在牆上有模糊不清的「普濟堂生熟藥鋪」招牌,據說從前高坪村一村就有三家藥鋪。在橫巷中間位置有一縱巷與其交叉垂直,於縱巷兩端各設有一道關門,分別稱為義路、禮門,另村中遺存有鎖鑰、名表百城等關門,至今高坪村仍流傳「三十六井,七十二關」傳說,可以想像往昔村莊格局之廣大,功能之齊備,人煙之稠密, 市井之繁華,不曾想到的是由於社會時代變遷和生活方式改變,如今老村莊裡人去樓空,呈現日漸衰敗的態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NCXL2wB8g2yegNDrMm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