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鎮腳步的加快,年輕人和文化人進城務工、定居。中國鄉村逐步變成空心村。但是三十年後,或許再回到鄉村土地上的主人,不再是那些曾經走出去的農民。而是這些人……
一產(農業)時代到來
30年後,農業進入生態、科技、自然與工業化融為一體的"一產時代",傳統的農耕方式在20年中就陸續被淘汰了。
農業機械化程度達到60%。耕地變莊園,村裡居住的絕大多數是有文化有錢的市民,坐在家裡就可以看見大面積、科學化種植的茶園、果園、農田……享受高品質生活的同時,也能有不錯的收入。
農村小院沒有產權年限
大家都知道多貴的電梯房,都只有幾十年的產權。但是農村的小院兒不僅沒有年限限制,還可以直接繼承。這對於很多人來說,花錢投資是非常靠譜的事情。清閒的時候遠離城市的喧鬧與嘈雜,在自己的小院中度過一段休閒時光,再舒服不過了。
而且據調查發現,在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升緩慢的背後,存在一定的「逆城鎮化」現象。
大多數考上大學的農村學生不再遷戶口了,還有一些有農村戶口的企業人士,雖然具備了落戶城市的條件,但還是選擇把戶口留在農村。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可能原因在於農村戶口所附帶的利益。城鄉二元制結構下,農村土地為集體所有,農民有宅基地和農田、山林等的承包權,甚至隨著近些年政策的傾斜,農村戶口在養老、醫療方面也有所優待。
變身養老勝地
據有關部門的預測數據表明:從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齡化階段。伴隨著20世紀60-70年代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進入老年,中國老年人口數量開始加速增長。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或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推進到30%以上。
很多即將步入老年生活的人,年輕時在城市中拼搏打拚,為了工作常常不注意自己的健康,老了反而更加想念農村時候的自然時光。
那份割捨不斷的鄉愁,讓他們更傾向於在農村小院兒中養老。現在就有很多開發商看準了這個商機,在城郊建立養老型住房,相關的醫療配套設施也在逐步完善。
等老了,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農村小院兒,在窗前種一顆果樹,每天清晨推開窗子迎接你的是一朵朵絢爛的微笑。
春季萌芽,夏季開花,秋季掛果,冬看落葉,用一顆純凈的心感知四季變化。看著秋季葉色由黃漸紅,看著枝頭的累累碩果,體驗人生之樂。
在院子裡搭個架子,種上一些爬藤植物,如紫藤、凌霄、爬山虎、木香、薔薇、藤本月季等。
或者瓜果類的葡萄、獼猴桃、絲瓜、葫蘆、南瓜等。讓小院兒的藤架從春到冬都色彩繽紛,賞心悅目。
農村變身度假勝地
在都市的壓抑生活中,很多人想要在休閒時間,去城郊或鄉村中度假、遊玩,在自然中享受生活的美好。近些年辭掉高薪職業,去鄉村開民宿,辦花店,開餐廳的人不勝枚舉。而且農村或大山中的網紅民宿(比如莫干山民宿)一晚上就要幾千塊,而且節假日供不應求。
莫干山民宿
溫州永嘉山區的民宿
或許幾十年後,高樓大廈越來越多,這樣的小院子越來越少。大家不用熱衷於購買天價的鴿子房,而是更傾向於自己設計的小房子。
屋前屋後種些花草。日落而息,日出而起,做喜歡吃的食物,曬曬太陽散散步,就這麼度過餘生歲月。
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出台各種利好農業、農民的政策背景下,大量社會資本湧入農業領域,也許未來最賺錢的不是企業高管,而是做「新農民」?
你怎麼看呢,一起留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