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九單元溶液知識

2019-12-22     勁草雲


1、溶液一定是混合物,但是混合物卻不一定是溶液(如泥水混合物就不是溶液)。

2、溶液一定是均一、穩定的,但是均勻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如水、純酒精不是溶液)。

3、溶液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無色的(如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氯化鐵溶液是黃色的)。

4、溶液質量一定等於溶質質量與溶劑質量之和,但溶液體積不一定等於溶質體積與溶劑體積之和。

5、溶液中的溶劑一定只有一種,但溶液中的溶質卻不一定是一種(如汽水等就是含有糖、香料、CO2等多種溶質的溶液)。

6、溶液中的溶劑不一定是水(如碘酒溶液中的溶劑是酒精),但含水的溶液中的溶劑一定是水。

7、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如氫氧化鈣的飽和溶液,因為其微溶於水,故是稀溶液;而溶解度較大的一類物質如NaCl等,其不飽和溶液卻可以是濃溶液)。

8、在溫度相同時,同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飽和溶液濃,但在不同溫度時,同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如20℃時的飽和KNO3溶液不一定比80℃時的不飽和KNO3溶液濃)。

9、飽和溶液加溶劑一定會變成不飽和溶液,但飽和溶液升溫不一定會變成不飽和溶液。

10、飽和溶液降溫後不一定會有晶體析出(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大,其飽和溶液降溫後會變成不飽和溶液)。

11、某溶液蒸發一定質量溶劑後有晶體析出,原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原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只是在蒸發過程中變成了飽和溶液。

12、在一定溫度下,甲物質的飽和溶液不一定是乙物質的飽和溶液(如20℃下的飽和食鹽溶液不能再溶液食鹽,但還能溶液蔗糖)。

13、將飽和溶液轉變為不飽和溶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不一定變小。將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也不一定變大。因為當溫度改變時,溶液的狀態會發生改變,但溶質和溶劑的質量卻不一定改變。

14、飽和溶液析出晶體後,溶質質量一定減少,但溶劑質量不一定減少(如降溫結晶)。

15、升高溫度,氣體的溶解度一定降低,但固體的溶解度卻不一定升高(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反而降低)。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學高分寶典

溶解度理解和應用「七忌」

溶解度是表示物質溶解性的一個重要的概念,掌握了這個概念,可以加深對物質性質的理解,並能進行正確的運算。在表示物質的溶解度時有「七忌」如下:

一忌不標明溫度。任何一種物質的溶解度與溫度都有密切的關係,一般是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數受溫度影響不大,極少數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少。所以在不同的溫度下,同一種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二忌不標明是何種溶質。不同的溶質在同一溫度下同一溶劑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三忌不說明溶劑量。溶劑量是100g,這是規定的量,不能隨意改變。

四忌不考慮溶液狀態。溶解度一定是在溶液達到飽和狀態下,也就是溶質的溶解速率和結晶速率相等條件下的值,這是必要條件。

五忌不寫單位。如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g,若寫成31.6就不對了,單位「克」不能丟掉。

六忌把溶解度和濃度混淆。溶解度是物質溶解能力的量度,而溶質的質量分數(濃度)是表示一定質量溶液中含有溶質的質量,是兩個不同概念,不能混淆。

七忌不考慮溶質為結晶水合物時結晶水的去向。結晶水合物溶於水後結晶水的量要計入溶劑中,溶質是無水部分的化合物,否則就會出現計算上的錯誤。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學高分寶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M4cKm8BMH2_cNUgLF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