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了首批33種「國家鼓勵仿製藥目錄」,其中治療風濕類疾病的藥品「甲氨蝶呤」、皮膚用藥「維A酸」等緊缺藥品均榜上有名。在不久的將來,老百姓有望用上價格更加便宜實惠的同類仿製藥。
一直以來,臨床上一些治療效果非常好的原研藥,往往會有10年到15年的專利期。由於前期投入了較大研發成本,這些原研藥的價格往往也比較昂貴,有的一片就高達幾十甚至上百元。不僅如此,在原研藥專利期內,別的企業也不可以生產和銷售這類「獨家」藥品。因此,我國醫保需要承擔巨大的壓力來支付這部分原研藥品的費用。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指出,要促進仿製藥研發,重點解決高質量仿製藥緊缺問題,提高藥品供應保障能力,更好地滿足臨床用藥及公共衛生安全需求,要制定鼓勵仿製藥品目錄,引導企業研發、註冊和生產。被列入「鼓勵仿製藥品目錄」內的重點化學藥品、生物藥品,其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將列入國家相關科技計劃,對其註冊申請進行優先審評審批。
「當這些原研藥在國內過了專利期,那麼其他企業就可以模仿其結構式,仿製同類藥品。仿製藥同樣可以達到一定的療效,如果仿製得好,療效甚至可以和原研藥相媲美。不僅如此,省去研發過程的仿製藥,價格要比原研藥低得多。」航空總醫院副主任藥師陳群表示,這樣一來,我國有限的醫保基金就可以負擔更多的患者,老百姓吃藥也會更加便宜。
此次發布的「第一批鼓勵仿製藥目錄」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藥監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門,組織專家進行遴選論證。其中納入目錄的33個品種,都屬於國內專利到期和專利即將到期、尚沒有提出註冊申請,或臨床供應短缺(競爭不充分)以及企業主動申報的藥品。這33個品種包括多種抗癌藥、帕金森病藥物、癲癇藥物、降脂藥物、兒童藥物等。
「以名單中的溴吡斯的明為例,它是重症肌無力的一線用藥,可緩解大部分重症肌無力患者無力症狀,但目前國內只有上海上藥中西製藥有限公司生產,之前因原料、工藝、環保等因素影響,一度召回某些批次藥品,導致該藥品屢次斷貨,價格越炒越高。北京地區目前也不能保證足量供應,更不用說其他地區。」陳群透露,此次國家出台鼓勵仿製藥目錄,旨在鼓勵更多的廠家去生產、競爭,壓縮申報時間,優化申報途徑,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此類低價短缺藥品的供應,造福更多急需用藥的患者。
(據《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