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半導體產業弊端 晶圓代工國產率不足40%

2019-08-01     聚金吧

源/多維news

在國產替代的大背景下,我國晶圓製造產能相對於巨大的市場仍顯不足,擴充產能仍是未來中國晶圓製造業的主要命題。

據調研公司蓋特納7月31日最新數據,2019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只有4,290億美元,比去年大幅下滑9.6%,包括內存及快閃記憶體在內的半導體產業已經出現了過剩現象,全球將進入熊市周期。

報道稱,海外半導體公司面臨著產能過剩的情況,但是大陸還投入巨資建設新的晶圓廠,從快閃記憶體到內存再到邏輯代工行業,中國正在大舉投資。

2017年至2020年間,全球計劃投產半導體晶圓廠62座,其中26座設於大陸,占全球總數的42%。

我國為半導體產業投入了巨額資金,不說紫光集團在中國多地的布局。僅僅是中國國家的大基金就有一期投資1,387億元人民幣(1元人幣約合0.145美元),二期的2,000多億元人民幣投資剛剛完成籌資,很快就會投入市場。

有分析稱,對於中國在半導體市場的擴展,從美國政府到海外公司都多有不滿,認為中國巨額投資將加劇產能過剩的情況。

然而,集邦科技日前發表報告,稱2016年至2022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代工需求本土滿足比一直低於40%,並在2018年達到30%的最低點。

據集邦科技測算,若中國市場使用的集成電路中五成在本土製造,中國晶圓製造產能尚有巨大缺口。

到2022年,90nm以上製程製造能力缺口為20萬片,成熟製程(28nm-90nm,含90nm不含28nm)製造能力缺口為15萬片,先進位程(28nm及以下)缺口為30萬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HK-UWwBtRl-7Ca70s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