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7.2,湖南衛視這部劇完成KPI 了吧

2019-11-07     綜藝報

作為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的電視劇作品,《驚蟄》以雙城記模式,通過劇中不同人物和勢力,將抗戰時期的重慶、上海與大時代背景進行了空間上的聯通,進而實現城市、人物與大時代背景之間的同頻共振。

一個成長於上海底層的小混混,兩座抗戰時期的重要城市,多方情報機構的搏命廝殺,複雜多變的人物命運,交織成一段具有獨特時代烙印的熱血成長故事。

10月22日在湖南衛視開播的《諜戰深海之驚蟄》(以下簡稱《驚蟄》),將小人物命運融入大時代、大情懷,對諜戰題材作品創作進行了有益嘗試。截至11月3日,該劇CSM媒介研究59城收視率最高值為1.709%,豆瓣評分7.2分。

合理化塑造小人物成長心路

《驚蟄》塑造了不同個性的人物,理性從容的共產黨情報人員張離(王鷗 飾),權欲至上的軍統第二處中共科副科長周海潮(孫藝洲 飾),心狠手辣的日本尚公館特務科長荒木惟(王瀧正 飾)……劇中角色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也為劇情發展埋下伏筆。

和傳統諜戰題材不同,《驚蟄》的主角陳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情報人員。從小混混被「填鴨」成軍統特工,在嚴酷的訓練中被迫擁有完善的間諜技能,陳山與經歷長期軍事化訓練的職業情報人員有著本質區別,其內心依然是成長於社會底層的普通小人物。

為了凸顯陳山身份之「小」,導演孫皓使用了近似空鏡的上海南京路作為開場,逐漸推進肖正國(張若昀 飾)包場過夜的電影院,在日軍圍剿3位準備接頭的軍統特工的激烈場面之後,轉向正在和弟兄們討論賺錢的陳山,突顯出相貌相同的兩人之間存在的巨大身份差距。

劇中,因為妹妹陳夏被抓,陳山只得被迫接受日本特務機構的非人化訓練,這讓他更加意識到日本軍方的侵略野心和他們對中國人犯下的罪行,這種基於民族層面的蔑視在他身上打下烙印。經歷過重重考驗後,通過所見、所聞,混跡於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家國情懷,以及追求共產主義的理念才會順理成章出現。

孫皓認為,日本人綁架了陳山的妹妹,為家國情懷的產生埋下了種子,當他被迫完成日本人布置下的任務時,會安慰自己這是為了保護妹妹,但也會考慮到不能傷害自己人,家國情懷非常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編劇海飛表示,陳山實際上是一位三重諜報人員,他從一位小混混成長為紅色特工的過程中,有張離和哥哥陳河作為引領者。在目睹了共產黨人的堅強,感受到全面抗戰的氛圍後,陳山堅定地站在共產主義陣營中。

生活化細節還原真實環境

劇中1941年的上海和重慶,一座是早已淪陷的國際化大都市,一座是戰時陪都,日本人的重要戰爭目標。陳山在《驚蟄》中被日本情報機構賦予的主線任務,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重慶大轟炸。虛構的人物和真實的歷史背景交織在一起,造就了《驚蟄》獨特的歷史韻味。

在歷時3年的劇本創作過程中,海飛走訪了包括當時的八路軍駐地、渣滓洞、重慶磁器口等重慶抗戰時期歷史地標性建築,通過大量資料匯總,還原劇中故事的主要發生地。海飛表示,《驚蟄》的創作主旨是在大的歷史框架和具體事件中,寫小人物的命運,將小人物的視角與真實歷史事件相結合。因此,劇中出現的日本特務機關尚公館,以及76號特工總部在歷史上均有相應的原型機構存在。甚至劇中出現的小劇場話劇演出劇目、群眾高喊的口號等也有史料可考,劇中細節儘可能貼近當時的風貌。

拍攝過程中,孫皓從場景上對劇中兩座城市進行了細化設計。為了凸顯兩座城市的不同地域特徵,主創團隊在山城重慶的場景中大量使用軍用吉普和滑竿作為交通工具,日常出行方式以步行為主;上海場景的交通工具,電車和自行車往往成為首選。

「我們在重慶的夜景上也下了一些功夫。」孫皓告訴《綜藝報》,「劇中重慶的戰爭氛圍較上海更為濃厚,經常有軍事演習,同時還要有防空的概念,因此晚間的重慶有些地方要掛上紅燈籠,有些地方要掛上綠燈籠。」一系列的特色化設定,讓重慶和上海的環境反差躍然螢屏。

作為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的電視劇作品,《驚蟄》以雙城記模式,通過劇中不同人物和勢力,將抗戰時期的重慶、上海與大時代背景進行了空間上的聯通,進而實現城市、人物與大時代背景之間的同頻共振。

對話導演孫皓:為角色賦予「最強大腦」

《綜藝報》:你在人物角色上有哪些特殊設計?

孫皓:我曾在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節目中看到很多具有驚人記憶力的選手,就想能否將這些特徵和劇中人物進行結合。為此,海飛老師進行了相關創作,我也參照節目中的一些內容,結合劇中的刑偵元素,賦予陳山強大的記憶力。

《綜藝報》:創作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孫皓:主要是張若昀戲多和雨戲多兩個方面。陳山這個角色幾乎場場出現,我們雖然分為AB兩組進行拍攝,但每組都少不了張若昀的參與,因此需要細緻的拍攝流程及其他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此外,驚蟄是南方多雨的時節,團隊希望有足夠多的雨戲烘托氛圍,當發現水車的效果達不到預期後,我們邀請了電影下雨組嘗試拍攝,因成本過高,只能放棄。最後,製片部門根據電影下雨組的設備,自己研製出來一套設備,呈現效果才達到了預期。

《綜藝報》:你在該劇創作中進行了哪些新嘗試?

孫皓:我始終認為人物關係比故事更重要。在《驚蟄》中,我嘗試讓故事配合人物關係的轉變而改變。同時,賦予一部分人物獨有的幽默感,在緊張的諜戰劇情中加入幽默元素,希望以此碰撞出更多喜劇色彩,平衡作品整體氛圍。

購買請見微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Gb5Q24BMH2_cNUgx9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