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開除人時,心裡都在想什麼?

2019-07-26     投黑馬

今天的文章,和大家聊一聊「開除」。

這不是一個好詞,但我們在工作中都會遇到。身邊做老闆和HR的朋友不少,聽過的故事和教訓也有一大把。

這次我分享三種員工被開除的原因,也希望能對大家有一些啟示,引以為戒。

下面進入正文。

「你名不副實」

工作水平和薪資待遇差別太大。這是老闆開人時最普遍的情況。

明明只有一個實習生的水平,卻想要拿經理的工資,明明連團隊都沒有帶過,卻想一上來就領導十幾個人的項目。

這都是名不副實。說難聽點,叫自不量力。

我朋友有個傳媒文化公司,經營到現在七八年,在行業里也算小有名氣。最近想往新媒體方向轉型,於是花錢雇獵頭在市場上找人。

其中物色了一位還不錯的92年候選人,(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簡歷寫得很漂亮,在幾家業內的知名公司都待過。人也年輕有朝氣,一上來就要副總裁的職位,年薪沒有80萬免談。

我朋友不敢怠慢,面試的時候仔細詢問他的工作經驗。

對方侃侃而談,寫過的10萬+文章信手拈來,對行業的理解也頗有心得,手機里全是新媒體大佬的微信,看樣子是撿到個寶。

可沒過幾個月,我朋友就後悔了。

本以為這位副總裁能帶出一支有戰鬥力的內容編輯團隊,可誰知道他只會動嘴皮子。話講得很漂亮,實操起來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他以前寫過的10萬+文章更多是因為公司平台大,團隊協作效率高。你想想,隨便一篇文章放在一個已經五百萬粉絲的號上也能輕鬆10萬+。可現在從零開始,他沒有任何經驗。

而他那些所謂的大佬「人脈」,也不過是點頭之交。去參加幾個交流會,結束了和人家合個影換個名片加個微信罷了,交談不過三句話。

有一次我朋友公司幫客戶推一個新上的電影,讓他團隊出一版新媒體的宣發方案。這哥們一個星期就憋了三頁PPT,面試時吹噓的資源整合,渠道打通,平台聯動一個都沒有,甚至根本不能稱之為方案。

最後客戶火了,把近千萬的單子給了另外一家公司。我朋友因此丟了塊大肥肉,試用期都沒過直接讓這位副總裁走人。

後來我對我朋友說,幸好那時候你沒給他承諾股份,不然這傢伙不知道要飄到哪裡去了。

這就是典型的名不副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條:

第一,是錯把平台賦能當成個人實力。

大公司出來的人都或多或少有這個毛病。在大公司時,出去見客戶,人家敬你是因為有公司光環背書,客戶和你簽單是相信你背靠大平台的雄厚實力。

千萬不要搞反了順序,得意忘形。

像我身邊一些從大型廣告公司離職出去創業的人,脫離了大公司的背書去找客戶,難上加難。人家看了你的營業執照和銀行流水就覺得你是小公司,怎麼敢一下子把一年幾百幾千萬的生意給你做?

就算你做過再厲害的案例,再怎麼創新有想法,也無濟於事。開過公司的朋友,一定明白箇中滋味。

公司提供的平台是敲門磚,首先讓你能接觸到這個行業里最好的資源,然後才輪到你去展現才能。

別把公司給你的,全當做自己掙來的。

第二,是錯把團隊成果當成個人能力。

前面那個例子就是這樣。

那位「副總裁」毫不留情地劫取上家公司的工作成績,一攬子全包在自己身上,忽悠我那不懂行的朋友。結果真到了讓他全權領導的時候,卻掉了鏈子。

這給到我們的啟示,是要認清自己的定位。在職場上一定要分清哪些是個人能力,哪些屬於團隊成果。面試的時候可以適當給自己「加碼」,但心裡要有一個明鏡:

我能夠做什麼?

我不擅長做什麼?

我的極限在哪裡?

當我搞不定的時候,我需要哪些幫助?

就像很多人以為GQ實驗室的文章是一個人寫出來的,但如果大家仔細去看他們每一篇的文末,全都署名這是一個團隊的勞動成果。從策劃,編輯,撰文到視覺,插畫甚至配音,多的時候甚至有十幾個人。

千萬別把團隊協作,誤認為是單打獨鬥。

「你的可替代性太高」

許多大公司年齡30歲往上走的人,(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被公司開除或勸退都逃不過這一條。

「可替代性高」有兩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性價比太低。

舉個例子。

許多公司的中高層管理者,是不會沖在前線幹活的。你絕不可能見到一個做到總監或總裁職位的人,還整天對著電腦畫Excel寫PPT,更不可能讓他事必躬親地去跟進每一個客戶。

那為什麼公司還要僱傭這種人呢?

回到那個詞,管理。

什麼是管理呢?

管理就是制定和監督一套高效的生產運作體系,將成功的經驗複製規模化,從而讓公司和產品的價值形成倍數化增長。

這其中既要求管理者本身的專業技能水平過硬,更需要具備強大的人員號召力,能夠帶動團隊勁往一處使。

管理就是管人,而人比事情複雜多了。搞定一件工作和搞定一群人,完全是兩碼事。

像百度的陸奇,微信的張小龍,都是非常厲害的管理者。他們本身都有獨門絕活,並且帶領團隊也是一把好手。

陸奇手握40多項專利,在多家世界知名科技公司擔任過高管,後來幫百度制定的企業戰略更是影響深遠;

而張小龍打造了知名電郵軟體Foxmail,後來讓QQ郵箱起死回生,最後更是在騰訊內部PK掉QQ,締造了全民使用的微信。

他們都屬於稀有人才,拿巨高的年薪是理所應當。

也正因為這樣,反觀許多公司的管理者都是不合格的。

他們沒有獨當一面拿得出手的專業技能,但通過別的旁門左道混到了管理者的職位,從此便不思進取,好逸惡勞。

這種人才是企業的毒瘤。

360的周鴻禕曾說過,要定期清理「小白兔」員工。

如果放任那些能力差的員工熬到公司中高層,會讓能力強的好員工全都離職,最後整個公司沒有任何競爭力。

這段話我深表贊同。

那些拿著百萬千萬年薪卻不能帶領大家把活干好的人,對公司而言就是花錢養了尊佛。久而久之,會對團隊的工作氛圍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公司下決心開除人時,往往都是從最上層開始。因為他們錢拿得太多,產出的價值太少,性價比太低,最需要被解決。

與其這樣,還不如去雇那些願意努力,有闖勁有能力的年輕人。

他們更有可能幫公司創造未來。

可替代性高的第二層意思,是天花板太明顯。

這一條更多集中在中基層員工身上。那些不能夠適應市場競爭變化,來精進自己技能的人,早晚要被淘汰。

我曾解釋過,職場發展的三個重要階段,其實也是三個天花板(如下圖):

剛進職場的時候,我們都要學會將時間轉化成工作技能。比如熟練使用辦公軟體,掌握銷售話術,學習談判技巧。

可惜,相當一部分人就止步於此了。

辦公軟體只學會了基本操作,銷售話術就照著老師給的模板背誦,談判技巧一遇到突髮狀況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漸漸的,你到達了自己的第一個天花板:

低價值的重複勞動。

你不去思考如何更高效地把工作完成,不去改進平日的工作方法,更不會把這些技巧串聯整合起來變成自己的方法論,而是別人教你什麼就用什麼,完全沒有獨立思考的意識。

對於這樣的員工,老闆一眼就能望到你十年後的樣子。

試問一套經驗用十年,既沒有發展的潛力,也沒有成長的想像空間,還要給你升職加薪讓你留下來,憑什麼?

我身邊不少做老闆的朋友,都跟我表達過一個類似的觀點:

如果一個員工半年裡看不到任何成長,還跟剛進公司的時候一樣,那麼之後一定會找個理由淘汰掉。

公司沒有義務去養這樣的人。與其放任這樣的員工留在團隊,老闆早就開始面試替代者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你的吃相太難看」

我朋友跟我講了一個「閃電被離職」的故事。

最近,他們公司需要新購一批Apple 的辦公設備,於是找了一位懂行的同事負責採購事宜。結果東西買回來沒幾天,就被其他部門投訴,說新進的這批設備有問題用不了。

後來一查,原來這些設備都是冒牌貨。印著Apple 的名字,卻不知是哪個山寨小工廠做出來的次品。

這時精彩的地方來了。

那個負責採購的人,當時是按照Apple 正品配件的價格去購買這批設備的。

比如一個正版的投影轉接頭可能需要三百多塊,但他用這三百多塊買了一批價格只有一半的次品,然後跟公司上報說這些都是正品。

一個轉接頭的差價就有一兩百,20個就是將近四千塊。這些錢最後去了哪裡,大家心知肚明。

這事情上午被查出來,下午那哥們就直接捲舖蓋滾蛋。

顯而易見,這種吃相太難看。

在職場上有野心有慾望不是壞事,但你不能僭越規則,連最基本的職業道德都不講。

如果說前面兩條被開除的原因,和個人能力有關,那這最後一條,純粹就是價值觀有問題。

這是破壞力最大的,也是最嚴重、最不能被容忍的。任何一個公司,都不會因為你能力強,威望大,而任由胡作非為。

千萬不要以為這種狸貓換太子是小事。如果殺伐不夠果斷,演變到後面就會變成竊取機密,挪用公款,利益輸送,向外通敵......

無論哪個拎出來都是要上法庭的。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百度曾經的「天才少年」李明遠。

當年他以實習生身份進入百度,30歲做到百度副總裁,年薪百萬什麼的都是起跑線而已。

論能力,他是百度貼吧的第一任產品經理,隨後參與打造了一系列百度的優秀產品;論潛力,他是百度歷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一度有望成為李彥宏的接班人。

然而,他卻利用職務之便,在多起公司的收購案中涉及巨額經濟往來,並且利用公司的資源給自己投資的企業輸送業務。最終他在百度內部的反腐行動中被廢除,黯然離職。

李明原本可以成為名正言順的「百度太子」,卻因貪婪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由此我想到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里,扮演皇帝的周潤發有一句台詞:

「朕給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不能搶。」

雖說現在不是封建社會,早就沒有什麼君臣綱常,但商業規矩還是要有。

什麼錢是該你賺的,什麼錢是不能碰的,這根紅線一定要清晰。以身犯險,吃相太難看的人,最後一定走不長遠。

這樣的人,(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在公司不僅會被開除,在整個行業里都會被列為黑名單。為了一時利益斷送自己未來幾十年的前程,得不償失。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最後簡單總結一下。老闆在開除一個員工時,無外乎三種想法:

1. 「你名不副實」。這是講的現在,個人能力不夠。

2. 「你的可替代性太高」。這是講的未來,成長潛力太小。

3. 「你的吃相太難看」。這是講的終身,價值觀有問題。

願大家引以為戒。

共勉。

(文章來源於:張良計摘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9krOGwB8g2yegNDnM4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