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覺得不公平」 當孩子提出質疑時,家長們怎麼辦?

2019-11-11     父母圈

孩子提出「不公平」事件

周末上課時,一個孩子因為對一件事情有自己的想法而提出了質疑。在心理課堂上,孩子們擁有暢所欲言表達的安全感和自由,因此也給孩子們提供了在一個特定的場所釋放內在情緒的平台。隨著一位同學的表達,另一位同學也說到在學校里老師會因為課堂表現而布置不同的作業,這讓他很鬱悶; 還有一位同學說起了,老師對同樣犯錯的幾個人不同的處罰方式讓他感覺很不公平。

面對這些在家長眼裡還是處處依賴的孩子,內心裡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聲音,有了自己的認知。身為家長會是什麼感覺呢?會不會因為孩子開始有了深層次的思考而欣喜驕傲?會不會因為發現了孩子內在的成長而滿心歡喜?會不會因為孩子勇於表達自己觀點的勇氣而為他點贊,同時多了一份同理心去體會孩子?或者嘗試站在他的立場去感受他的感受,他的失落和無助?……可是,當我把孩子們呈現的這個現象分享給家長的時候,他們幾乎如出一轍的陷入到一種模式:沒有欣喜只有焦慮,沒有感受只有分析。

家長分享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兒

「我家孩子前幾天就因為老師處罰不公平的事跟我叨叨,他對此很在意。覺得老師不應該輕罰一些,重罰一些。我就跟他說,班上那麼多人,老師肯定對平時表現好些的同學印象好一點,到大家都犯錯時就對他們網開一面!老師也會有自己喜歡一些的學生,這是很正常的呀。」 「那孩子怎麼反應的呢?」我問這位爸爸,「後來他就不說了,我們都會跟他分析,講給他聽為什麼老師這樣做,」我們暫且不說這位爸爸處理的方式如何,先一起來感受一下孩子。

當孩子感受到不公平,很憤怒的向爸爸傾訴時,他的內心是希望能獲得一些支持的力量或者被理解的力量。可是爸爸沒有感受到孩子的憤怒情緒,而是開始跟孩子講道理。當我們開始講道理的時候基本就是對孩子行為不接納的體現了。

爸爸如此解答

爸爸用講道理的方式,以自己的主觀分析和判斷告訴孩子原因(當然,這個原因只是爸爸的猜想),

理由一,老師對平時表現好的孩子網開一面,這句話的潛台詞「你平時表現不好」;

理由二,班上那麼多孩子,老師肯定會有自己喜歡一些的學生,這句話的潛台詞「 老師不喜歡你 」 ;

理由三,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這句話的潛台詞「 以後見慣不怪,不用對這些現象起反應 」

綜上所述,是你平時表現不好才沒讓老師輕罰,老師不喜歡你所以你被重罰,以後有什麼看法不要這麼在意,有這時間表現好一點讓老師喜歡。

家長給了孩子什麼認知?

看到了嗎?家長在用怎樣的方式告訴孩子:你有多麼不好,你怎樣的不被喜歡,連你的想法都顯得多餘。家長成功的打壓了孩子憤怒的情緒,打壓的方式是因為你不行,因為你不好,因為你不被喜歡。慢慢的,孩子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慢慢不會再跟你表達,因為只會讓他覺得自己不好,是自己不對,自己該被不公平的對待。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陽光,自信,勇敢,積極……可是,又有幾位能給到孩子正向,支持,理解,鼓勵的力量呢?

家長試試這麼做

讓我們一起:

1.感受孩子的感受,包容,接納孩子的情緒狀態;

2.安撫孩子的情緒後,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與孩子溝通彼此對這件事情的看法;

3.在公正,和諧的狀態下努力達成共識。

試試這麼做,看看會發生什麼?體驗這種方式後,如果孩子有不一樣的呈現時見家長可以留言互動,我們一起探討。

文/曉斐

~End~

(圖片來自網絡,旨在分享文章,原創者可以自行撤回或刪除。感謝,感謝,再感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4qqW24BMH2_cNUgRNS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