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熱潮來臨 你理性消費了嗎?

2019-11-10     掌中慶陽

(記者 高於婷 路娜)「雙11」消費熱潮來臨,近段時間以來,「線上線下」的商家們早已開始了預熱,推出了定金預售、多件打折、滿減優惠等促銷活動,吸引廣大消費者。

面對促銷浪潮和大幅優惠,作為消費者大都會為之心動。然而,在往年的促銷活動中,許多消費者因盲目衝動消費,也買到了一些無用商品,甚至是瑕疵商品。今年「雙11」,市民們如何來作消費抉擇?是盲目跟風、衝動消費,還是需要為主、理性消費?

如今,網購已經成為人們主要的消費方式,趁著「雙11」優惠力度大,很多市民都開始大量購物,年輕群體作為消費主力軍,主要消費類型有化妝品、衣物、電子產品等,而中年消費群體,大都是些日化用品、家居床品。

在某事業單位工作的張琦給自己列了張「雙11」購物清單,在各大電商平台上進行比價,然後提前加入購物車,待活動開始當天搶購。張琦告訴記者,她主要是購買化妝品,比起專櫃要划算很多。以前她都是看著便宜趕緊下單,最後發現有些商家是「先漲價再降價」,實際上並沒有太大優惠。

「現在會提前關注,貨比三家,不單單只看優惠,質量和口碑也很重要。」張琦說,她還打算囤一些日化用品,「像洗衣液、除菌液、洗髮水、紙巾等等,都是日常消耗量較大的商品。從網上購買比在超市便宜很多,還能快遞送到家裡,又實惠又方便。」張琦說。

「線上」促銷活動熱,「線下」優惠力度也不小。在西峰城區,不僅各大商場開始「雙11」活動宣傳,而像一些水果店、便利店、餐館、理髮店也推出了種種優惠。

市民徐女士在朋友圈看到,自己經常去的那家理髮店推出了「雙11」促銷活動,1480元的燙髮,在11月11日前付款預購就能享受388元的優惠價,這讓徐女士十分心動。「現在大大小小的店,都在趁著消費熱潮推出優惠活動,優惠力度也確實很大,但作為消費者來說,希望有優惠,也同樣希望能夠保證質量。」

消費市場活躍,人們一邊為之狂熱,同時也有一定擔憂。據部分市民反映,在往年的促銷活動中,他們也收到了一些存在質量問題的商品,雖然享受了優惠但質量卻沒了保障,其消費權益受到了侵害。

11月8日,記者從慶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從近三年投訴情況來看,2017年受理投訴、舉報1610件;2018年受理投訴、舉報2136件;2019年截至目前受理投訴、舉報2315件。從投訴總量看,近年來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

從投訴的類別來看,2019年上半年商品類投訴588件,占投訴總量的56%;服務類投訴464件,占總投訴量44%。

從投訴舉報涉及問題的基本性質劃分,排前五位的依次為:售後服務373件,占投訴舉報總量的37.31%;合同320件,占投訴舉報總量的27.37%;質量問題126件,占投訴舉報總量的10.78%;不正當競爭17件,占投訴舉報總量的1.45%;廣告16件,占投訴舉報總量的1.37%。

據工作人員介紹,「雙11」期間,有不少網絡購物平台推出「打折」「滿減」「紅包」等優惠促銷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如,「最高領取1000元紅包」活動,點開「紅包」很可能是空包或者需其他群組才可獲得,不少消費者按照提示分享後並未得到實際優惠;有金額的紅包可抵扣購買商品的價格也可能並不比平時的銷售價低,消費者還須警惕類似促銷陷阱。先漲價再降價、打折,這是每年「雙十一」一些網店的慣用騙術,也是消費者最容易上當的陷阱。並且,消費者往往被大幅度的促銷吸引盲目購買,忽略了商品的實用性和自己的真實需求,從而造成商品的閒置和資金的浪費。

慶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慶陽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劉漢濤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物時提前整理購買的物品清單,對照清單按需購買,以免造成浪費。不要盲目購買不必要的商品,更不要被「優惠」「折扣」「便宜」「返現」等宣傳活動沖昏頭腦。同時,建議消費者根據需求理性購物,在「雙11」節前,提前關注商品價格波動,並通過多個平台多種渠道對比價格。在購買商品前,要仔細閱讀平台網站和商家的促銷規則,明確紅包、積分及優惠券的使用範圍,詢問退換貨物方式及運費政策,避免事後因不了解促銷規則而發生消費糾紛。

消費者要優先選擇信譽度高的賣家購買,並通過正規的第三方支付渠道進行支付。謹慎使用「二維碼」支付,防止不法分子盜取個人帳戶等信息。在購買商品時應注意保存購物憑證,例如,促銷活動截圖、商家承諾截圖、與賣家的聊天記錄、購買記錄、快遞單號等等,防備出現糾紛時有充足的證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商家送貨時,儘量當面核驗商品,注意核對貨物是否與所訂購商品一致,有無質量保證書、保修憑證等,如有問題要請承運公司出具證明。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消費者可先行與經營者或交易平台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依法向各級行政部門或消費者協會投訴,或者直接撥打12315熱線投訴。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出現消費爭議和糾紛時,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主要可以通過與生產經營者自行協商解決、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根據與生產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地方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等五種方式解決。

「商家要規範經營,消費者要理性消費。」劉漢濤說,作為消費者應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堅持量入而出,適度消費,在自己經濟承受能力範圍內消費;避免盲目消費、情緒化消費,不要亂花錢買別人有、對自己無用的東西;倡導文明消費,綠色消費,做到節約資源,減少浪費,做一名綠色環保的消費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4o5W24BMH2_cNUgcSt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