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買1套房,我到底還要花多少錢?

2019-05-24     大鬍子說房

曾經我以為:買房=房屋總價

而現實卻是:買房=房屋總價+契稅+房屋維修基金+權屬登記費+物業費......

買房這件事,真不比下班路上去菜場買顆蘿蔔白菜那樣省事,付完了商品標價,還有一大堆附加費用隨之而來,想要得到房子,這些錢你就必須給。

到底買套新房要花那些錢,我們今天就來合計合計。

一.買房不易

買房提前知曉費用預算,做好心理建設真的至關重要!

畢竟當你滿打滿算湊出了一筆首付款後,發現原來還有種種聽過和沒聽過的費用要繳納,此時為了買房連每月少坐幾趟公車,能省幾個錢都要算計的你,真是晴天霹靂了。

因此以下費用在購房前,請君備好。

1. 房屋總價

這筆費用想必不用我多說,大家自然心裡有數,單價乘面積即為需要支付的房屋總價,也就是大家算計買房花費時,第一個想到並計算的費用。

多數情況下,大家都會選擇貸款買房,而首套房屋的首付款往往不低於房價的30%。

2. 契稅

契稅是在房屋所有權發生變更時,對新業主徵收的一次性稅收。這項費用是在審批辦理房產證時繳納,其徵收以套數和面積為區分。

具體細則為:

個人首套房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減按1%的稅率徵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減按1.5%的稅率徵收契稅,該政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適用;個人二套面積90平米以下徵收減按1%徵收,面積90平以上徵收2%,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暫不實施,其他地區適用。


計算公式:新房應納契稅額 = 計稅依據(總價)× 稅率

這裡我簡單舉個例子,假設我要在二線城市,購買一套總價100萬面積90平的房屋,如果是我的首套住房,則需要我繳納的契稅是1.5萬元,若是我名下的第二套住房,也可以說是我的改善型住房,則我需要繳納的契稅為2萬元.

但如果房子剛好是89平方,那無論是第一套還是第二套都是1萬元。

3. 房屋維修基金

顧名思義該費用用於房屋維修,包括房屋本體維修以及房屋公共設施維修。與契稅一樣,該項費用也在辦理產權證時繳納。

例如當你所在的小區後期電梯損壞需要換新,外立面樓頂之類的需要大的維修,動用的就是這筆費用。




財政部管理辦法規定:

每平方米建築面積交存首期住宅轉向維修基金的數額為當地住宅建築安裝工程每平方米造價的5%至8%。

該費用具體到各地,標準略有不同。以北京為例:

根據《 北京市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繳存住宅維修基金,獨立式住宅、非住宅為50元/平方米;多層住宅、非住宅為100元/平方米;高層住宅、非住宅為200元/平方米。



粗略的掰著手指一算,100平的房子維修基金也要繳納幾千甚至上萬塊。

4. 權屬登記費

按照法律規定,向房屋所在地房地產管理機關申請產權登記時,我們需要繳納一筆權屬登記費。

相關《關於規範房屋登記費計費方式和收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

1. 房屋登記費按件收取,不得按照房屋的面積、體積或者價款的比例收取。 2、一般住房登記收費標準為每件80元,非住房房屋登記收費標準為每件550元;經濟適用住房登記以及因房屋坐落的街道或門牌號碼變更、權利人名稱變更而申請的房屋變更登記,應當減半收取。


雖然是必不可少的支出,但跟前幾項費用比起來,這筆支出則少的不足掛齒。

5. 面積補差費

在新房交易時,由於實測面積與預售面積誤差,需要按照實際面積結算房價。

簡單點來說,就是我們實際得到的房屋面積大於合同約定面積,這時就需要我們補上未購買面積的差價。但按照規定誤差需要在3%以內(含3%)。

計算公式為:面積補差費=預售單價×誤差面積。

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一套房屋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是購買的期房,可能要等到房子蓋好,房管所測繪得出實際面積後才需要補繳,這段時間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說:

我12年買的房子手續都辦完了,結果14年開發商通知我,要補上實際收房多出的兩平米的價錢,真氣人!


二.養房也難

買房子就像生娃,生下來還得養不是,你的房子當然也需要花錢來養,買房手續料理齊全,想入住?物業費、水電費、車位費…都是嗷嗷待哺的嘴。

下面就來看看這些錢你要怎麼花。

1. 裝修費

不論購買的是精裝還是毛坯房,這筆支出你都還是會有,大到硬裝軟裝全套配置,小到針頭線腦的日常所需,你就說那個不用錢?


遇到精裝修交房還好,去年小編的舅舅喜遷新居,120平的精裝修房屋入住時,添置了部分軟裝家具電器,花費了10多萬。如果不是採用高端品牌,入住添置電器,十萬以內也還兜得住。

若是遇到毛坯房,那裝修就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工程』了。毛坯房的好處在於給了你最大的發揮空間,你的房子你做主式裝修,自然要考慮的面面俱到。



但沒有裝修過的人壓根不知道,其實很多房子,還沒有開始裝,上萬塊錢就已經沒了,比如說開發商送的門窗質量差,一套一百平的房子全部換成三層中空玻璃加甲級防盜門,輕輕鬆鬆花出去一兩萬,還沒沒有計算北方地暖安裝的成本,新風或者中央空調提前安裝的成本。

而且初裝時需要進行主體拆改、管線安裝、水電改造,待框架收拾利落,刷牆鋪地還有吊頂五金等的安裝,房子也就完成了基礎美容部分。

最後再到家具家電等的日用置辦,假設100平的房子,不論簡裝豪裝這場全套美容下來,沒有二三十萬,你怕是難全身而退。妥妥的讓你體會什麼是「我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倒像是被大風颳走的」心情。

總之出完了房款、稅款,裝修款就在這等著再扒你一層皮。

你以為裝修完就完了麼?

上千的拓荒保潔費用,數千上萬元的除甲醛費用,買些花花草草的費用等等等等,只有想不到沒有遇不到……

2. 裝修保證金

這筆由物業方收取的裝修保證金,雖然在裝修驗收無誤後會退還,但也是要在裝修前繳納的。徵收該費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避免業主對房屋承重牆牆體的私自改造。甚至有些北方城市,不僅僅裝修要收一次押金,封陽台還要再收一次費用。


之前就有一位朋友,因為沒有完全按照物業指定的款式安裝陽台窗戶,而被物業扣去了保證金。

由於沒有具體的法律約束 ,通常市場上的裝修保證金在2千到5千不等,由物業方擬定。不過這筆費用並不是在交房時就一定要繳納,因為通常業主在裝修前都要告知物業,而物業則在此時才會向業主收取費用。

關於這筆裝修保證金,部分地區有明確規定,也有部分地區明確規定不得收取,因此這比保證金在繳納時間和費用上也具有不確定性。如果遇到要繳納,不妨到當地房管局網站上查詢一下,是否有相關公告通知對費用收取有明確規定。

3. 物業費

這該是人人心裡有數的一筆費用,之前我們的一篇文章《買房時省的那1塊錢,未來損失的不僅幾十萬,還有孩子前途……》其中就跟大家好好論了一論這物業費。

這筆費用從購房者驗收房屋合格之日開始算起,即收房日開始算,價格通常在每平方米2-5元不等,一些高端的住宅物業費則更高。辦理入住時,該費用多被要求以一年或半年為基礎繳付,而且不論你住不住,裝修沒裝修,只要收房99%都要至少繳納半年,這樣一算又是幾千塊的支出。

4. 車位費



有句玩笑話:「別看有的人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開著車,背地裡卻買不起一個停車位」。

想必天價停車位的新聞大家都略有耳聞,當下,確實很多小區的停車位甚至比車還貴。比自家車還貴的停車位,著實令一大批業主叫苦不迭。

但也有一線城市有些小區由於配比緊張,幾十萬的停車位也甚是搶手。

如果能租車位,停車的這筆費用則會少很多,只要別是北上廣,基本都是幾百塊錢一個月。但最可怕的是,開發商為了賣車位,哪怕閒著也不出租。路邊交警貼條抄牌一次200,停車位的錢不花也不行。

5. 取暖費

這一部分費用,坐標位於秦嶺-淮河以南的請自動略過。秦嶺-淮河一線被默認為我國的集中供暖分界線。

在北方,多數地區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為集中供暖時間,取暖費一般按照房屋的套內面積徵收。



以鄭州為例,一位住在鄭州的朋友告訴我,去年鄭州的城市取暖費用,是根據(單價*供暖天數*套內面積)來計算的,根據相關部門的收費規定,鄭州按照0.19元/天,進行取暖費收取,他那套內105平的房子,去年的取暖費是:0.19*120*105=2394元。

而越往北,暖氣費普遍就會越貴。

需要注意的是,這筆費用並不一定是在交房入住時就一定要繳納,通常收取時間在供暖前的一到兩個月,由業主自行到物業或是當地指定收款地點進行繳費。


三.結

總之,買房這件事從來都不簡單。

你以為攢夠了購房款,離房子的距離只有簽字落筆的0.001米,誰知道卻要簽下好多「帳單」才能達成心愿,最後美其名曰印花稅等,就招著手朝你要錢來了,不過這裡的印花稅目前暫時免徵。

另外,除了上述列明的費用,一些小區可能還會產生電梯卡、門禁卡等細碎的費用,日常的燃氣費、水電費更是無需多說。

在稅款方面,除文中提到的主要稅費之外,也還有一些小額支出,例如保險費、工本費。

以上還只是購買新房所涉及到的費用,若是二手房則產生的費用還要再多上幾項。

如此一番了解,是不是發現想要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要花費的還真不少?如果你正打算要買房,不妨提前做好預算,讓未來的自己做到:買房有門,心裡有數,兜里有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MSCmwBmyVoG_1Zd25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