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酒比低度酒好喝?聽聽行內人怎麼說,很多人都「搞錯了」

2019-10-29   定製白酒

我有個小夥伴前兩天升職了,邀請我們這些老朋友去他家裡做客,一起慶祝一下,然後我跟另一個朋友說:「我們去慶祝,要不我們拿點酒去吧,這麼熱鬧的場合,沒有酒可不行,也不知道咱小夥伴準備的充分不,以防萬一,我們挑幾瓶備用」,說完我們就開始挑了。走到貨架旁,我聽到旁邊的兩個男人在爭論,一個男人說:「不要喝低度酒,要喝就喝高度酒,你不知道低度酒都是高度酒+水、香料、香精勾兌而成的嗎?一分價錢一分貨,你看,高度酒的價格要比低度酒要貴」。

聽完這位男子的話,我問旁邊的朋友:「這種觀點你認同嗎?咱們手裡拿的可都是40度左右的酒,可沒有高度酒啊!」我朋友說這種認知不全面,在解放時期,中國的酒度數基本上都在60度作用,度數想比現在是比較高的,不過解放後,大家都提倡健康喝酒,於是低度酒就流行了起來,高度酒在轉賣之前都會通過降度的方式,調和酒的度數,當然這裡的調和不是大家想用香精、酒精勾兌的,也不是高度酒加水勾兌的。

成品低度酒是由高度酒通過降度的技術得來的,不是我們想的高度酒加水那麼簡單,白酒中的酒精和水占比98%,剩下的則是微量物質溶解於酒精當中,正是它們構成了白酒風味物質的來源。這些微量組分中,有一部分組分,其溶解度對於酒精的含量的變化比較敏感,在白酒加水稀釋後,酒精含量降低,本來能夠溶解的成分,開始析出來形成沉澱,為了去除這些沉澱,就會用吸附法、冷凍法、蒸餾法來凈化它,在此過程中高沸點的物質以及雜的物質也同時會被除去,可能就會造成酒體變淡、後味短的問題。

高度酒比低度酒好喝?聽聽行內人怎麼說,很多人都「搞錯了」

因此需要用優質、特點明顯的調味酒進行細緻的調味,這樣才能保證低度白酒「低而不淡」「低而不濁」「低而不雜」的質量,低度酒生產一般要經過選擇基酒、加水降度、處理渾濁、調香調味、靜置貯存等一系列的工藝才能生產出優質的低度白酒,所以低度酒也不錯,不同的度數只是給大家更好的選擇,有的人喜歡喝高度酒,但有的人喝不了高度酒,不能以此來判斷他們的優劣。

那兩位吵架的男子,可能對低度酒的概念認知的不是特別清楚,也許他把我們拿的低度酒當做用香精、香料勾調的酒了,這樣的低度酒確實不好。如果他們了解這種低度就的降度工藝可能就不會這麼想了,更何況低度酒曾被國家級專家評判為名優酒稱號,還記得在1979年全國第三屆評酒會開始,名優白酒便有了低度白酒的身影,28°張弓大曲、28°洋河大麴都獲得了國家名酒的稱號,還有38°洋河大麴、39°雙溝特液等獲得國家名優酒的稱號。

所以說低度酒不如高度酒真的有點片面,聽完朋友這滔滔不絕的一系列的解釋,我伸出手,反手給他一個贊,我說:「你說的太牛了,不過咱兩個同是酒水的工作人員,就不要互相賣弄這些知識了」,我們兩個相視一笑,然後將酒結完帳,就一起赴小夥伴的升職宴了。最後也希望大家能夠正確的看待低度酒,它的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世界上的東西有壞就有好,不能一票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