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天闢地的第一所農學院所,就在武功教稼台,歡迎來參觀

2019-08-30     百家旅遊媒體聯盟

關中,作為華夏文明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中華農耕文明的起源之地,古蹟眾多而零散於市井,自古就有四大名台的說法,這四大名台分別是——造字台、教稼台、烽火台、鳳凰台。今天看一下教稼台。

所謂教稼台,顧名思義就是農耕文化的講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領講農學的老師穀神后稷在此教民稼穡,這裡亦就成為中國開天闢地的第一所農學院所。

位於陝西省武功縣武功鎮東門外漆水之濱,相傳為后稷向人們宣講稼穡百穀之道的場所。原一矩形土心磚砌平台,下大上小,呈覆斗狀,中有洞門,為來往車馬行人必經之路。洞門東口上有寬約1米、長約2米的石刻,其文曰:「教稼名區」。

上款為「道光五年(1825)正月重修」,下款「知武功縣事鄧兆桐立」,西口上為「教稼台」。此台代有修葺,清雍正元年(1723)知縣杭雲龍、清道光五年(1825)知縣鄧兆桐、民國25年(1936)縣長錢範宇曾三次重修。1970年,由於「文化大革命」中破壞,教稼台已蕩然無存。

1987年,耆宿發起倡議,士、農、工、商,尤其中央、省屬楊陵農業科研單位踴躍籌資4萬餘元,於1988年秋施工,次年春主體落成。教稼台重立於舊址,形體依舊,仍呈覆斗形,高12米,周長24米,台周圍確定了保護範圍,占有面積2500餘平方米。遂立標識,設門楣,建起磚圍牆,1988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教稼台是一個磚砌箕斗形平台,長78米,寬31米,高約15米,古樸墩實,別具一格。台四面各闢一門,寓意一年四季;有24 根欄樁,隱含24節氣;前後有台階可達其頂,象徵五穀豐登。台前石碑和四面門洞之中嵌滿于右任、呂楠、王任重、屈武等人詩詞題刻,既可思索內中事理,又可欣賞詩書藝術,引人入勝。

  景點地址:武功縣武功鎮東門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xTvbW0BJleJMoPMxL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