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哭訴:「我不抗拒寫作業,我反感的是父母對待我的態度」

2019-04-28   曦曦媽說教育

「乖乖,怎麼了?淚眼婆娑的樣子?受什麼委屈了,給大姨說說。」昨天去堂妹家做客,剛敲門,小侄女就哭哭啼啼的來開門,臉頰上的淚水不住的流著。

此時,堂妹拿著晾衣杆,火氣超大的從書房走出來:「哎,傷神!明明就做錯了題目,我跟她指出來,她就愣著不動,雙眼死死盯著我,我一看這明顯就是挑戰我嘛。我肯定不怕她呀,挑戰我就得挨揍!」

堂妹說得理直氣壯,小侄女哭得傷傷心心。後來我陪小侄女去樓下超市買飲料,孩子主動跟我講:「大姨,其實不是媽媽講的那樣。我本來並不抗拒寫作業,我只是很反感爸爸媽媽對待我的態度。我不小心寫錯了一個字,稍微溫柔一點給我提醒,我肯定立馬改正。可是他們非要用超大的分貝說話,經常都弄得鄰居們都知道了,所以我就感覺很不舒服。」

近年來,因輔導孩子作業而走紅的視頻,不在少數。而大部分都是數落父母輔導孩子作業時的暴躁脾氣,在視頻的評論區,往往還有很多家長產生共鳴,覺得自己輔導孩子作業時,也是這樣的崩潰。

為什麼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家長會情緒升級,暴脾氣亂髮的情況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原因:

(1)用成人的眼光要求孩子作業的精準性和答題的快速性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父母眼中,覺得背誦九九乘法表是相當的簡單。

當「8X6=」這個題目出來之後,家長只要掃一眼就知道答案了。可是輪到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孩子可能就不是那麼熟悉了,他們有的會利用最笨的辦法,一個一個進行相加「8+8+8+8+8+8=;有的會從「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開始,進行逐個背誦;還有的會翻閱數學書上的乘法口訣進行查找正確答案。可不管孩子用哪一個方法來解答這道題目,只要孩子沒有掃一眼就得出正確答案,在家長心中就是不滿意。

孩子剛剛學到一個新知識,必定沒有家長靈活運用幾十年那麼熟悉。所以,用成人的眼光要求孩子做作業時的精準性和快速性,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

(2)對輔導孩子作業這件事兒沒有耐心,覺得這是自己附加的工作,所以心有不滿

父母,不管上沒上班,每天只要回到家,就感覺瑣碎的事情很多。比如:衣服該換洗了,到煮飯時間了,地板有點髒了,陽台上的花該澆水了,被套可以更換了……在勞累一天之後,其實大家都想要獲得休息,可是孩子的作業自己若不上心,又害怕孩子會落後。

當家長拖著疲憊的身子,輔導孩子作業時,就有那麼一絲不情願和煩躁感,而這個時候,家長的心裡極有可能就會從語言和態度中表現出來。孩子又恰巧是一個非常敏感的群體,當孩子感受到家長語氣和臉色上的不滿意之後,孩子就開始變得煩躁起來,這樣做作業的進度就被拉慢了,並且質量也就降低了很多。

(3)孩子思緒活躍,總能給出一些意外的答案

比如:

看圖填空,一個老爺爺後面跟著4個孩子,其中一個女孩兒要高一些。題目問「老爺爺後面有幾個小朋友?」孩子回答「3個。」媽媽問為什麼是三個?孩子回答「因為這個個子高的是阿姨。」

請用「到底」造句。例句:「這麼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孩子的回答:「我到底幹什麼寫作業?」

「王老師帶24個小朋友去公園玩,做那輛車比較合適?30座,19座,24座。」孩子選了24座,家長問為什麼王老師沒有算進去,孩子回到:「她為什麼不可以站著呢?」

用「就像」造句。例句:「鮮花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可以合上。」孩子回答:「爸爸就像豬一樣,上午睡覺,下午睡覺。」家長叫其更改一下,孩子回答:「把『爸爸』改成『媽媽』吧!」

孩子的思緒比較活躍,在學習的路上總是能夠鬧出不少笑話。對於此,家長還需多多理解,多點耐心,別動不動就是責罰。

那麼,作為父母,如何才能改善自己在輔導孩子作業時的暴脾氣呢?

(1)端正心態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明白,孩子的成長都是從一個無知到有知的過程,而此時,除了學校老師的知識傳授,家長在家的輔導也是相當重要的。我們應該把輔導孩子作業,當做自己的工作,認認真真的對待,而不是全程挑刺,一直說孩子這不好,那不好。

越是喜歡嘮叨的家長,越是喜歡情緒化處理事情的家長,孩子越是抗拒。千萬不要覺得,孩子是抗拒寫作業這件事,其實孩子抗拒的是家長心態扭曲,易爆易怒。學會端正心態,把輔導孩子作業,當做陪孩子一起進步,你會發現樂趣還蠻多,成就感也越足。

(2)注重說話語氣

別怪孩子太敏感,只怪自己說話語氣著實讓人聽上去很不爽快。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夫妻雙方因為一點點事情發生爭執,而另一方總是蠻不講理還大聲喧譁,引得鄰里紛紛討論。請問,這個時候你是不是覺得對方很不可理喻?是不是感覺對方絲毫不理解自己的感受?

一句話, 用不同的語氣說出來,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作為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緒,注重說話的語氣,這些能力都是能夠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影響的。孩子是自己的,如果自己都總是利用不好的語氣摧殘孩子,那又憑什麼說自己愛孩子?輔導作業並不難,難的控制自己的脾氣和說話語氣。

(3)懂得循序漸進

在這個以分論成敗的年代,家長們總是顯得過分的急功近利了。他們希望自己在給孩子講解題目的時候,講解一遍,孩子今後就永遠不再這個題目上出錯。可是,孩子的大腦哪裡裝得下那麼多東西?大腦本身就存在一個遺忘規律,我們能夠熟記的東西,不過是因為我們到了一個時間段又在進行回憶和鞏固罷了。

另外,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懂得循序漸進,別總是一下子把目標定得很高,這讓孩子看一眼就覺得心累,哪裡還有動力去克服去征服?把目標制定得更合理一點,給孩子進步的空間,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去實現自己跳跳腳就能完成的目標,孩子很快就會獲得成就感,而對於學習的熱情,自然也會提升很多很多。

——————————

擺正心態,別把輔導孩子作業當成一項很痛苦的任務。我們要先對這件事情報以熱愛的態度,我們才能竭盡全力去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