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小傳:「原子彈十塊錢,氫彈十塊錢」,兩彈元勛畢生的獎金

2019-06-25     萬象歷史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長大不成人)

【1924年6月25日】鄧稼先小傳:「原子彈十塊錢,氫彈十塊錢」,兩彈元勛畢生的獎金

1924年6月25日,鄧稼先出生於安徽懷寧縣,父親是清華大學教授,與楊振寧的父親是多年之交。鄧稼先在北京讀小學、中學,與高兩級的楊振寧是好朋友。

1945年(21歲),鄧稼先從著名的抗戰名校—西南聯大的物理系畢業後,到北京大學任教。

1948年10月(24歲),鄧稼先赴美國普渡大學留學。1950年(26歲),獲物理學博士學位。他立刻決定回國,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

1953年(29歲),鄧稼先與小他四歲的許鹿希結婚。老丈人許德珩是以知識分子為主體的九三學社的創始人。1956年(32歲),鄧稼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秋(34歲),主管核工業的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劉傑找到鄧稼先,問他是否願意參加保密的核武器研究工作,因為"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鄧稼先同意了,出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

由於保密,鄧稼先只對妻子說「要調動工作」,從此他扔下只有四歲和兩歲的孩子去往大漠深處,很少回家,甚至不能與外界聯絡通信。

1959年,中央決定"自己動手,從頭摸起,準備用8年時間搞出原子彈"。鄧稼先選定了三個研究主攻方向:中子物理、流體力學和高溫高壓下的物理性質。選對主攻方向,是原子彈最終研製成功的關鍵。

1960年,蘇聯撤走全部專家,連一張紙片也沒有留下。原子彈的研製,陷入了困境。蘇聯專家譏諷說:"離開外界的幫助,中國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你們就守著這堆廢銅爛鐵吧。"

鄧稼先等科學家,沒有被嚇倒,繼續研製原子彈。僅僅兩年,1962年(38歲),鄧稼先和同事就拿出了原子彈的設計方案。中國核武器的發展,邁出了關鍵一步。

第一顆原子彈正在緊鑼密鼓的製造過程中,1963年9月(39歲),鄧稼先、于敏率領原班人馬,又承擔了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理論設計任務。

1964年10月16號15點(40歲),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鄧稼先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採樣,以證實效果。

1966 年(42歲),文化大革命爆發。一開始,鄧稼先的單位和他個人並沒有受到衝擊。

1967年6月(43歲),我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距離原子彈爆炸只有兩年零八個月,比法國用8年零6個月 、美國用7年零3個月、蘇聯用6年零3個月都短,創造了世界奇蹟。

1971年(47歲),許多科學家都在文革中蒙冤,鄧稼先和于敏等人也被集中到青海基地接受批鬥。巧的是,這時楊振寧從美國回來探親,點名要求見鄧稼先。於是,鄧稼先啟程前往北京,逃過一劫。

1972年(48歲),鄧稼先出任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

(鄧稼先和楊振寧)

1979年(55歲),升任院長。一次核彈空投試驗出現故障,氫彈從飛機扔下來,降落傘沒有打開,直接掉在地上,幸好沒有爆炸。鄧稼先不顧核輻射危害,衝到未爆的氫彈前,仔細檢驗摔破的氫彈碎片。

1982年(58歲),鄧稼先獲全國自然科學一等獎。

(1979年,鄧稼先(左)尋回未爆的氫彈)

1984年(60歲),鄧稼先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同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小型化的新型第二代核武器試驗成功。

此時,距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已過去整整20年。鄧稼先一生中參加了32次核試驗,15次親自到現場指揮,這是他指揮的最後的一次核試驗。

1985年(61歲),因長期受輻射傷害,鄧稼先患了直腸癌,住進了醫院。

1986年6月(62歲),鄧稼先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7月29日,鄧稼先逝世。

1996年7月29日,鄧稼先逝世十周年,我國第45次核試驗獲得成功,從此暫停核試驗。

(1994年,在一次頒獎典禮上,許鹿希代鄧稼先領獎)

1999年9月18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表彰大會,追授鄧稼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在鄧稼先臨死前,楊振寧曾問他:「你為了研究原子彈,國家給了你多少獎金,值得你把命都搭上?」鄧稼先笑了笑說:「原子彈十塊錢,氫彈十塊錢。」

(1981年,楊振寧與同事在杭州岳飛廟留影)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389篇作品,營員「長大不成人」的第8篇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uhbEGwBmyVoG_1ZFaK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