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篇:那些已消失的包頭漢代古城

2019-07-29     包頭網

行走在包頭古牆、古道、古城,我為那些曾經的輝煌和喧囂激動著,每逢周末,我便約三五友人,行走在蒼茫草原,尋覓在山野阡陌,這似乎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然而那些曾經存在卻已消失的歷史遺存,使我黯然神傷。包頭轄域內僅我知道的已有 4 座古城不見了蹤影,消失在歷史的風雨中,且消失得乾乾淨淨。

東老藏古城。位於土右旗蘇波蓋鄉東老藏營村,為一處漢代城址,屬西漢雲中郡管轄。其時雲中郡領 11 縣:雲中、沙陵、沙南、箕陵、成樂、武進、原陽、定襄、咸陽、武泉、北輿。研究認為東老藏古城為雲中郡咸陽縣。

古代地名是很有講究的。如東老藏古城據土默川腹地,黃河穿南,陰山亘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體現了古人的文化和智慧。 反觀我們當今包頭市的一些地名,實在不敢苟同,有些只是一些政治口號,缺少了一些內涵和底蘊。

中國歷史史稱咸陽的只有兩個,一個是中國第一古都西安咸陽,另一個就是東老藏古城雲中郡咸陽。可見東老藏古城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已經消失的大城西古城原城址

古城平面呈方形,邊長 150 米,夯築土牆,基寬 8.7 米,頂寬 6 米,殘高 1.5 米,夯層厚 10~12 厘米。城內文化層厚約 0.5 米。這是包頭市文物史料記載的數據,今天的古城已是一片農田,甚至連一片帶有歷史信息的片瓦也沒有找到,曾經的古城遺址蕩然無存。與當地村民聊天,60 歲以上的老人尚且能知道古城曾經的存在,但沒有一個能說出古城的時間和歷史故事。行走在寒風凜冽的村莊,我黯然神傷。

大城西古城。位於土右旗明沙淖鄉大城西村,也是一處漢代遺址,按照《漢書地理志》記載和《中國歷史地圖集》標註,可能是西漢五原郡臨沃縣。也有專家分析大城西古城是漢五原郡 陽縣,古城灣古城為臨沃縣。從詞義分析, 「臨沃」一詞中,臨為「面臨、挨著、靠近」,沃為「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之意; 「 陽」為「鞏固、固守,陰山之陽」之意。結合詞義和地理環境,我認為古城灣古城靠近陰山南麓應為 陽縣城,大城西古城處於肥沃的土默川,應為臨沃縣城可能性較大。

走訪老年村民,60 歲以上村民還能記起兒時在古城牆玩耍的情景,據一位老者回憶,現在的村落街巷就是當年古城城牆遺址,西北角的十字路口就是古城的西城門。古城呈方形,邊長約五百米,牆基寬八米左右,頂寬四米左右,高五米左右。現在已不見一點蹤跡,問及古城舊事,已無人知曉了。

孟家梁古城位於九原區哈林格爾鎮孟家梁村西,東南距麻池古城約 7 公里。現該古城已經被包鋼廢鋼廠占據,城址內鐵道線縱橫交錯,看不到一點古城的影子了。1979 年,內蒙古文物工作隊曾對該城進行過實地調查,測量的數據為:東牆長 442 米;南牆長 340 米;西牆長 440 米;北牆長 382 米,城內地表僅發現少量印有布紋的殘瓦和素麵陶器殘片。

《中國歷史地圖集》將九原郡郡治標在了孟家梁古城。考古專家進而判斷孟家梁古城為九原城,麻池古城為漢臨沃縣城,三頂帳房古城為漢宜梁縣城。該觀點得到了一些學者的認同,但這種看法主要在上世紀 80 年代流行,其後較少有人提及,現在普遍的觀點是麻池古城為九原城。但可以肯定的是孟家梁古城是一漢代古城。

昆都侖召障城位於昆都侖溝口西岸高地上,包白鐵路自東通過,南距昆都侖召約一公里,東隔昆都侖溝與邊牆壕障城相望,兩城相距0.5 公里。障城北牆長 82 米,北牆即趙長城,南牆及東西牆南端被毀。

東牆殘長 40 米,土牆夯築,內側夯層清晰,基寬 7 米,頂寬 4 米,殘高2.4 米,文化層厚約 0.5 米,城內遺物較少,有繩紋板瓦、簡瓦、陶片等。

以上這段文字是 2000 年包頭市文物管理處《包頭境內的戰國秦漢長城與古城》的記載,15 年後我按照這段文字記載尋找古城,數次無果。古城及城牆現已被一個汽車駕校占據,古城的影子已蕩然無存。

但在其西邊的一段趙長城古牆猶在,是保存比較好的一段趙長城遺址,可惜現在也無任何保護,也沒有保護性標識。我認為這座障城應該是昆都侖溝西障城。

斷壁殘垣的滄桑總是讓人想起昔日的繁華,想起烽煙瀰漫,想起絕代風流的人們。我有時想回到那個久遠的朝代,去領略古人的生活,我甚至想找一小小的角落,輕輕地坐下,靜看先人匆匆的身影,思緒融入他們的喜怒哀樂。可光陰流轉,如今的古城已無法復原當年的模樣。

即便如此我仍然愛它,愛它曾經的繁華,愛它悽美的滄桑。

可現在連這僅有的一點遺蹟也消失了,消失得乾乾淨淨,不僅消失了古城的形狀,連記憶也將要消失了。大多數村民對於村名的來歷一無所知了,我茫然愴然。難道我們的鄉愁就這樣得蒼白,這樣得無奈,這樣得經不住歷史的風雨嗎?

鄉情鄉史,雖非正史列傳,但卻是鄉愁的魂,是鄉愁的根,是鄉情的積澱和浸潤。幾年來,我帶著相機和小小筆記本,走過一個又一個鄉村,在村頭或炕頭,請村中老者聊聊村裡的事,聊聊村裡的人,記錄村裡的大事小情,記錄曾經的悲歡離合,感覺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做這件事情,讓我們的村落留住記憶,讓鄉愁在我們的記憶中永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u0oRmwB8g2yegNDAvr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