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董鎮刀董村是一個坐落於祖國西南邊陲的小山村,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4.979公里,在脫貧攻堅、沿邊小康村建設的推動下,該村從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一步一步地發展成為如今遠近聞名的邊境和諧沿邊小康村。
刀董村注重人居環境提升,以打造"鮮花盛開的村莊"契機,通過"黨支部+掛鉤單位+農戶"的模式,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美化提升行動,由黨支部組織帶領掛鉤單位幹部和農戶在進村入戶沿線道路種植大樹紫薇、香椿、花椒樹、播撒孔雀草等草籽;動員村民使用杉木製造花箱,每家每戶種植鮮花10盆,編織實用又美觀的竹籬笆圍欄。
現在的刀董村一條條水泥串戶路阡陌交通,一棟棟紅瓦黃牆民居綠樹掩映,村莊乾淨整潔,庭院鳥語花香,走進村子,猶如置身於一幅優美的畫卷中。
產業發展是群眾增收的支柱,也是助推小康村建設的強有力抓手。2014年的9月,村內的4名黨員帶領1名群眾自發註冊成立了刀董村生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始了刀董村的產業發展之路。截至2019年底,合作社成員由最初的5名壯大到193名,其中有186人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註冊資金由最初的10萬元增長到54.44萬元,主導產業從最初單一的土雞養殖擴大到土雞養殖、蛋雞養殖、本地豬養殖、森林蔬菜種植等,總收入從最初的不足萬元增長到474.84萬元。通過合作社的帶動和引領,越來越多的群眾加入科學養殖的隊伍中來,2019年底,刀董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到了11590元。現如今,刀董產業的興起之路已經成為了一張響亮的名片,為刀董村沿邊小康村建設鋪築了陽光大道。
如今,臨滄市滄源縣刀董村正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奮進。
文圖:張耀輝 王邦玲、李玲、羅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