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海外:這名東德士兵因為「叛逃」,很紅,晚年悽慘

2019-08-02     霂霖清看世界



時間:1961年8月15日

地點:德國柏林魯平納大街和貝爾瑙大街的夾叉路口

人物:漢斯·康拉德·舒曼

二戰結束後,同盟國的征服者將柏林劃分為四個占領區。然而,每個部分並不平等,從1949年到1961年,大約250萬東德人逃離蘇聯,尋求自由。

1961年8月13日,東德為了阻止人員的流失,迅速在邊境築起一道鐵絲網,而這在之後又被加固為著名的柏林圍牆。



漢斯·康拉德·舒曼於1942年3月28日出生在薩克森州的喬肖。

1960年,年滿18歲的舒曼報名加入了民主德國人民警察機動部隊(相當於武裝警察部隊),在德勒斯登接受三個月的基礎訓練後又進入波茨坦警察士官學校學習,在結業後志願前往柏林服役。

1961年8月15日,19歲的舒曼被送到魯平納大街和貝爾瑙大街的角落,在建造的第三天守衛柏林圍牆。

那時,牆壁只是一個低刺鐵絲網。在西柏林的同一地點,站著這位19歲的攝影師彼得·萊賓。一個多小時後,萊賓站著看著緊張的年輕士官,他來回踱步,他的PPSh-41衝鋒鎗還挎在肩膀上,一支接一根地抽著煙。「來吧,過來吧!」西柏林的貝爾瑙大街人群高呼。「他會跳!」一位路人評論道。

1961年8月15日下午4點,舒曼把他的香煙扔到一邊,然後轉身跑向鐵絲網線圈,他跳了起來,靈巧地翻過鐵絲網。很快,一輛等候的西德警車匆匆把他帶走,他身上的衝鋒鎗也掉到了地上。




「我的神經緊張到了極點。我非常害怕。我起跑、起跳、鑽進車裡……在三、四秒的時間裡,這一切都結束了。」

——舒曼

當時,來自漢堡的攝影記者彼得·萊賓就正對著舒曼,他的相機完整記錄了這位19歲哨兵越界的全過程,尤其捕捉到舒曼拎槍飛越鐵絲網的瞬間,這幅照片很快就被西方當作「奔向自由」的象徵而廣為流傳,成為冷戰時期最著名的影像之一,而舒曼的名字也由於這驚天一躍而被載入歷史。

「我在他的視線中待了他一個多小時。我有一種感覺他會跳。這是一種本能......我在漢堡的Jump Derby學會了如何[正確拍攝馬匹的時機]。你必須在馬離開地面時拍攝它並在它跳躍屏障時抓住它。然後他來了。我按下快門,一切都結束了。「



當時有許多新聞攝影師出現在那個十字路口,但是第二天所有的報紙上出現的照片都是萊賓拍攝的,他已經預先等待在帶刺鐵絲網上,並在恰當的「決定性時刻「按下快門釋放」抓住舒曼在鐵絲網上方跳躍,用右手擺脫槍枝並用左臂平衡的畫面。

不過,有人指出這一切太過巧合,所以事後一直有人懷疑舒曼的逃亡絕非臨時起意,而是西方背後策劃的宣傳秀。



這是從另一個角度拍攝的舒曼跑向鐵絲網的照片


舒曼越過邊界的連續鏡頭並扔掉了槍


舒曼在越過邊界後跑向附近的一輛西柏林警車

舒曼是邊防衛隊中第一個從東德叛逃的人。

東德最初想將他的背叛描述為綁架,但隨著民主黨成員逃離他自己的政權背後的宣傳,維持這個故事變得越來越不可行。

在他的警察報告中,舒曼向西德提供了對東德背後不穩定性的寶貴見解。

在報告中,舒曼透露,在他逃跑之前的幾天裡,他一直無休止地努力保持對東德線路的監控,並且由於民主德國軍隊被重新分配到東柏林,他們休息時間很少。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他被告知西德的某些事情:那些在西柏林邊境徘徊的人是罪犯,或者西德警察為了保持西柏林人的利益而做了一切(例如向他們開槍)。



然而,當他站在邊境時,通過他的觀察,舒曼開始意識到他被告知的是謊言;西柏林人和警察之間沒有衝突,「自由區」確實是免費的。

在逃亡後,舒曼暫時居留在西柏林,他更換了多份工作,但生活一直不穩定,還染上了酗酒的惡習。

舒曼和留在民主德國的家人還能保持書信聯繫,但是那些來自雙親的信件都是在「史塔西」特工(「史塔西」即民主德國國家安全部)的監視下書寫的,其中不乏勸他迷途知返的詞句。



史塔西被譽為東德「克格勃」

實際上,「史塔西」確實有計劃將舒曼弄回國。在西柏林生活並不如意的舒曼也萌生了歸國的想法,但是就在他準備辦理過境手續之前,西柏林警方識破了「史塔西」的計劃,於是舒曼打消了歸國的念頭。

因此,儘管史塔西給他各種壓力,但他並沒有回到民主德國。恐懼和妄想困擾著他的生活,除了無意識的名聲壓力之外,舒曼還與抑鬱症和酗酒者進行了終生的鬥爭。他曾說過,「只有自1989年11月9日才能讓我感到真正自由。」

後來,舒曼離開西柏林,前往聯邦德國本土,被安置在巴伐利亞州的金茨堡,進入當地的一家醫院當男護工,並在那裡與女護士庫尼貢德相識相戀,喜結連理,兩人婚後育有一子。他於1963年購買了他的第一輛汽車——大眾甲殼蟲,他在一家釀酒廠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並最終在Ingolstadt的奧迪汽車裝配廠工作了27年。



1981年,那一跳20年後,舒曼站在萊賓拍攝的那張照片前


逃亡成功後在西柏林警察局內的留影

作為名噪一時的人物,舒曼總會被人問及他越過柏林圍牆的想法,對此他儘量避而不談,「我不是英雄」成了他的口頭禪,很多媒體向他發出採訪和發表演講的請求,也大多被他婉言拒絕了。總之,舒曼在此後的生涯中並不為自己當年的舉動感到驕傲。

舒曼後來公開更多地談到了他叛逃的原因,「儘管父母就站在離帶刺鐵絲網只有幾米遠的地方,他們的女兒還是被粗暴地送回了東柏林。」

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被拆除,舒曼終於能夠與家人老友團聚。他在柏林圍牆倒塌後也表示,這時他才感到了真正的自由。



1990年德國統一後,抑制不住思鄉之情的舒曼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但是正如他之前所擔憂的那樣,雖然家鄉的人們對他態度和藹,但都不願與他過多接觸,儘量避開他,更有人將他當作叛徒,拒絕與他談話。「叛逃者」的罵名沉重地壓在他的肩頭,讓他寢食難安,與家人的關係也日漸惡劣,最終患上了抑鬱症。

1998年6月20日,患有抑鬱症的他沒有留下隻言片語,走進住宅附近的樹林上吊自殺,結束了生命。在這之前,他沒有從那張經典照片上得到過一分錢。

2008年11月2日,拍下那一跳的萊賓也離開了人世。

儘管舒曼的個人故事以悲劇結尾,但那張照片始終是記錄冷戰的最具衝擊力的畫面之一。



2009年,柏林豎立起一座以萊賓那張照片為原型的舒曼雕像,用於慶祝德國統一20周年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硝煙、搜狐、網易、崎峻軍史周刊

主要資料原文連結: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CPPHKOLM05159PKE.html

https://mp.weixin.qq.com/s/dYcfiL8cHYWu3WC7yt23iw

https://dirkdeklein.net/2017/08/15/a-leap-into-freedom/

https://www.vintag.es/2016/09/leap-into-freedom-east-german-soldier.html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s5eymwBJleJMoPMtG6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