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非裔市長回憶痛苦成長史:再多財富也改變不了膚色帶來的困擾

2020-06-09     人民日報海外網

原標題:美非裔市長回憶痛苦成長史:再多財富也改變不了膚色帶來的困擾

來源:央視網

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持續發酵,美國的種族主義問題再次得到廣泛關注。近日,美國明尼蘇達州首府聖保羅市非洲裔市長梅爾文·卡特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講述了自己的成長史和家族經歷,稱其充斥著因膚色而遭受的歧視和區別對待。

CNN7日報道

美非洲裔市長:「我們都是喬治」

卡特於2018年當選聖保羅市市長,他也是該市首位非洲裔市長。在其成長過程中,他常常因為膚色遭遇過度執法。例如,他的車尾燈壞了,他在尾燈上貼上紅色膠帶,在路上卻被警察攔下。警察解釋稱,他被攔下僅僅是因為紅色膠帶上有一些白色斑點。

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非洲裔市長梅爾文·卡特

即使卡特成為了市議員,這種經歷也時而發生。卡特說:「你開始意識到這不是隨機的,這與我是誰和我長什麼樣有關。」「如果我必須是一名市議員、一名市長或一名警官的兒子,才能得到作為一個人的基本尊嚴,才能在遵守法律的情況下不被警察攔下,那麼這就是問題的根源。」

卡特的父輩同樣有著因膚色而遭遇歧視的痛苦經歷。

在上世紀70年代早期,由於一樁訴訟案要求聖保羅市警察局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卡特的父親得以成為該市最早一批非洲裔警員。但當卡特父親進入警局後,一些白人同事直言不諱地告訴他,無論發生什麼,他們都不會支持他,「因為他是黑人」。

卡特的祖父也叫梅爾文·卡特,是一名海軍老兵,一生大部分時間在鐵路上做搬運工。但那時,人們不叫他「梅爾文」或「卡特先生」,只叫他「喬治」,因為所有非洲裔民眾都被叫作「喬治」。「作為一名搬運工,你的名字、你的經驗、你的級別都不重要,每個人都叫『喬治』。」

CNN報道稱,2002年的一部電影《名叫喬治的一萬名黑人》記錄了這類現象。

卡特說,從許多方面看,非洲裔民眾的境遇沒什麼改變。「對每一個美國黑人來說,無論你是律師、建築師、會計,還是市長……再多的錢也無法改變我們都是喬治的事實。」

外媒:白人至上的美國種族主義從未改變

卡特的經歷並非個例,外媒認為,美國的種族主義從未消失或改變。英國《衛報》網站7日評論稱,種族主義在美國不是特例,而是常態。對於非洲裔和少數族裔來說,美國一直是一個白人至上的國家,其法律體系只保護富人階層。

《衛報》網站7日報道

據報道,為捍衛奴隸制,美國第七任副總統約翰·卡爾霍恩曾借鑑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奴隸學說等,宣稱「奴隸制是文明的特徵。對奴隸本身來說,這一點也不壞,因為奴隸們從未達到過如此文明的狀態,在身體、道德和智力上都得到了改善」。

文章稱,美國的理想從始至終都是一樣的:把從非洲裔民眾身上剝奪的人權給予白人;無論何時,只要被鏡頭拍到任何殘酷而不可否認的事實,美國就會說服自己,這只是例外,這不是常態。

文章認為,目前美國政府只是不再偽裝著遵循虔誠的禮節,「這一直是美國,不同的是它不再覺得有必要隱藏自己的本性」。

監製丨王姍姍 張鷗

製片人丨王薇

主編丨李瑛

編輯丨李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fmpmnIBnkjnB-0zmh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