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童音 | 池莉:跟著感覺跑,去吃熱乾麵!

2019-09-16   武漢文學藝術


如果說非要選一種食物

作為武漢的「精神圖騰」

那眾多備選項里最熱門的一個

可能就是武漢熱乾麵了

十秒鐘焯水,十秒鐘加料

捧在手裡匆匆一拌

就是一碗熱氣騰騰、醬香四溢的美味佳肴

恰似江城人風風火火的個性

潑辣豪爽里又有著百轉千回的味道

鹼水面、蔥花、醬汁、辣蘿蔔、酸豆角……

都是武漢熱乾麵的原料

但每一碗面里裝著的

還有武漢人的歡笑與眼淚

有他們五味雜陳、腳踏實地

平凡卻不平庸的人生

愛上武漢熱乾麵的理由實在太多

好吃、便宜、接地氣

一頓吃夠,半天不餓

這樣的美食

是不是值得我們更加用心地對待呢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小朋友的聲音

走進文學的世界

讓著名作家池莉帶著我們

一同來品味武漢熱乾麵


江城童音:聆聽城市最純凈的聲音


《就這樣愛上熱乾麵》

經常逆潮流而動,才不管什麼早睡早起身體好:這一天,又是凌晨才上床,次日大懶覺。起床後再混混,已近11點,終於發現,餓了。最餓的時候,最懶的時候,最想把早餐午餐一起解決掉的時候,自然地,熱乾麵親切地浮上我心頭。

對於飢餓的勞動者,熱乾麵就是親切。首先是非常頂飽,第一口香,第二口飽,第三口差不多吃完了:一天不再飢餓。

同時是熱乾麵的品質與形式:熱熱的,燙燙的,干而不澀的,入口滑爽柔韌有力氣的;芝麻醬小麻油是噴香的;蔥花咸蘿蔔丁子是鮮脆的;不辣、微辣或重辣,是隨意加減的。

更有一項黃金搭配,看起來就舒服:一碗米酒。甜的配鹹的,湯的配乾的,自然就是會錦上添花的了。米酒也很民主自由,不只一種,可以選擇甜而不膩的清米酒,或者蛋花米酒,或者桂花小湯圓米酒,這就好比咖啡配奶精伴侶。

熱乾麵就是這麼看上去街頭巷尾下里巴人,骨子裡金堂玉馬陽春白雪。

要做出一口真正好吃的熱乾麵配米酒,原料十幾種,樁樁件件都有講究,都有產地和出處,製作過程都有分秒時刻,真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現在一般的熱乾麵,大多都是空擔了一個熱乾麵的名義,只因現在都懂靠品牌騙錢就好,不用真的去追求卓越。人生苦短,認真太累。還有不少熱乾麵,已經墮落到添加化學製劑的牛肉湯以及雞精、味精、肉末等等。不過這是無奈的事情,歷史早就證明:江湖總是混混多,頂尖高手在深山。

又,一般人容易受騙,當然也就培育了行騙市場。在熱乾麵方面受受騙,才幾塊錢一碗的東西,人們無所謂,吃了就吃了。吃了是一個結果。人們在更多時候,也就是要個結果。問題在於,既然人生苦短,由生向死已經是個必然結果,過程就顯得更加重要了,作為一個人,你得過日子。吃好包括吃飽之外,還包括文化、人文關懷、審美等等諸種因素。吃飽了並不一定幸福,吃好了肯定是幸福的。

我在武漢,吃熱乾麵,只要有可能,我是一定百分之百努力,吃它一個幸福出來。

於是出現了這麼一天。當我餓了。當我懶得自己動手。當親愛的熱乾麵,在第一時間浮上我的心頭。我就跟著感覺跑,去吃熱乾麵。又因為我有理想有追求,我就能夠忍飢挨餓跑兩條街,無視許多家熱乾麵館的誘惑,奔到我認準的一家。

這家熱乾麵館,叫做「武漢熱乾麵」。招牌很好笑,好像是開在外地一樣。其實,就算開在外地,也不用寫「武漢」,熱乾麵只能是武漢的,中國還有哪個城市是熱乾麵呢?中國還有哪個城市的人,像我們這樣兢兢業業吃熱乾麵呢?主要是館子的投資人缺乏常識。我一進店,就先對下面的師傅笑道:「下一碗武漢熱乾麵。」用武漢話說,把「武漢」二字使勁揶揄了一下。

師傅當然懂,人也頑皮,回答說:「武漢的熱乾麵?」

我說:「是的!」

都笑了。這是一個小玩笑。我和下面的師傅,一起嘲弄了本店招牌以及隱身在招牌背後的投資人。「武漢熱乾麵」,這名字取得真是有點苕貨。不過更重要的是,這個小玩笑,並非只是小玩笑,是默契。事物的本質在默契中冉冉凸顯:有趣!

萬物從有趣中生髮。有趣讓我們心情愉快看彼此都面善。有趣讓我們味蕾綻放如鮮花盛開。這就是一個好師傅!如今絕大多數生意人,很冷漠,只顧賺錢,哪管意趣?懂都不懂的!

現在許多大城市,你僅僅吃一碗麵條,人家只賺一點點小錢,誰跟你用心說話?這個師傅和我用心說話。彼此之間,寥寥數語,都是用心說的,不是兩片嘴巴皮子,隨便一碰了事。我們說話之間,熱乾麵就下好了,一碗熱騰騰的清米酒,也上來了。

師傅用了心下面,知道我喜歡多燙幾秒鐘,知道我喜歡麵條要在漏勺多篩幾下子,知道我不要味精雞精,知道我除了芝麻醬還有淋上少許小麻油,這小麻油藏在櫃檯下面,不是人人都給的。師傅只是把這一碗熱乾麵遞給我,香氣就已經撲面,它當然與眾不同。

有趣還在後頭:我一看,熱乾麵又減量了。一隻大海碗,麵條只是碗底一小撮。這對我有點打擊,頓時我黯然神傷。我便用黯然神傷的目光,真心去瞅這位師傅。這位師傅果然問:

「麼樣?」

我委屈:「這少!」

師傅說:「是我們碗太大了唦。是我們發現一般姑娘伢都吃不完唦。」

我說:「我又不是姑娘伢。我是姑娘伢的媽唦。我吃得完唦。今天我又好餓哦!」我話音剛落,師傅豪放地說:「咳,早點說唦!再把你一點就是!」

師傅立刻又燙了一勺麵條,扣在我碗里,加好佐料,遞給我,不要錢!

師傅說:「你這會吃的一個人!我還要麼錢?你專門跑這遠找我下面,我還要麼錢?」一份久違的古道熱腸,從熱乾麵裡頭,滿滿洋溢出來,越吃越香。年紀已經是姑娘伢的媽了,城市碼頭也跑了不少了,吃熱乾麵可以吃出來的這一份俠義,我只在武漢有。也只有熱乾麵有,叫人怎麼不愛它?!

記得在很久很久以前,我還是姑娘伢的時候,我們就是這樣吃熱乾麵的,我們也就是這樣愛上熱乾麵的。在熱乾麵館子,仿佛在家裡;吃不了我們就會說「師傅少把一點」;餓極了我們就會說「師傅多把一點」,師傅總是要理會的。蔡林記當年有個胖臉師傅,一笑兩小酒窩,還會歡快地回應我們:「好嘞!」

有一點最後要交代一下子:熱乾麵務必當堂吃,遲一些兒,面就糊塗了,芝麻醬就趴了,溫度就減了,香氣就散了。吃熱乾麵一定必須是:燙好就吃,埋頭苦幹,面對面看著,心生激情,好比陷入熱戀。

圖源網絡


作者簡介·池莉

當代著名作家,武漢市文聯主席。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表文學作品,80年代末的「人生三部曲」——《煩惱人生》《不談愛情》《太陽出世》成為中國新寫實小說流派的發軔之作,曾獲魯迅文學獎、「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等文學獎項八十餘種,代表作《來來往往》《小姐你早》《你以為你是誰》《生活秀》《雲破處》《大樹小蟲》等。其作品有法國、英國、西班牙、日本、德國、韓國、泰國、越南等多國文字的翻譯出版和研究。多部小說不斷被改編為影視、話劇、舞台劇等各類藝術形式,社會反響強烈。

NOW快來評論!


出品:武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新媒體中心

監審:鄧鼐 監製:吳曉君 編輯:簡簡

文章來源:《武漢印象·2015》散文卷

投稿:wuhanwenyi@126.com

註:版權歸「武漢文學藝術」所有 轉載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