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面紗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關注我,你的心事,說給我聽
如果人和人之間,真的有平等,就不會有這麼多矛盾。
如果人和人之間,真的能做到互相理解,就不會產生這麼多隔閡,最終鬧得不歡而散。
婆與媳之間,好像天生就是天敵,彼此看不慣,容不下。婆婆的內心,永遠都覺得自己的兒子,才是個寶,才辛苦,兒媳永遠都沾了她兒子的光。
這樣的想法,才會導致婆與媳之間,好像橫跨一條鴻溝,永遠都無法站在平行線上,和平相處。
在我老家農村,有一戶人家,婆婆生養了四個女兒後,才生下一個兒子,所以對這個兒子格外地寵。
婆婆從小將兒子寵上了天,捨不得讓他吃苦,捨不得讓他風吹雨曬。
父母對孩子越是寵,這個孩子將越無能。
兒子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紀,依然沒找到合適的人,婆婆很著急,到處託人說媒。
別人家的女兒,辛苦養這麼大,也不是白送給婆家當兒媳的,該給的彩禮,總不能少。
別人要求8萬彩禮,婆婆拿不出來這麼多,最後婚姻沒有談成。
兒子眼看就30歲了,在農村,30歲是名副其實的大齡剩男。
隔壁村有個女孩,長得不是很好看,有點矮,所以28歲了,還沒嫁出去。父母也很著急,希望有婆家能夠收留了她,彩禮不彩禮,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嫁出去。
這婆婆聽說可以不用彩禮,興奮得很,於是通過媒人一說,雙方見了一面,就成了。
婆婆又喜又愁,高興的是兒子終於可以結婚,愁的是,這個女孩,身高長相實在一般,一米五不到的身高,婆婆擔心將來孩子會遺傳她,長不高。
於是,內心還是嫌棄這個女孩。
得不到時,沒有也是好的,得到了,又不知足。
人心就這麼複雜。
結婚以後,兒媳擔心婆婆不喜歡自己,非常勤勞,家務活都是自己包攬了,菜地里的蔬菜,也幫著澆菜鬆土。
儘管如此,婆婆還是嫌棄她,覺得她配不上自己的兒子。
兒媳懷孕後,生了個大胖小子,婆婆開心倒是開心,只是擔心孫子的身高會像媽,心中又鬱悶起來。
言語之中,還是責備媳婦人丑,處處挑她的刺。
這人心啊,真的很難滿足,明明是自己貪圖便宜,捨不得出彩禮娶好看的姑娘,現在得到了一個不要彩禮的兒媳,還生了兒子,婆婆依然不滿足。
摘了星星想月亮,哪能沒有矛盾。
兒媳也知道自己的缺點,從小也因為這個缺點而自卑,婆婆數落她,都不敢反駁,只能默默忍受。
生下孩子後,兒媳便出去找工作養活孩子,畢竟,在那個家庭里,全家都當老公當個寶一樣寵著,老公長到這麼大,掙來的錢,手指頭都能數得清,這個工廠干一兩個月,覺得要上夜班,太辛苦,幹不了,不幹了;那個工廠領導太難相處,不幹了,回家歇著去。
一年下來,幾乎有半年在家裡歇著,年收入兩萬塊都沒有,多虧了上面四個姐姐幫襯。
可是,現在有了孩子,支出大了,就算有四個姐姐,可她們也有自己的家庭,哪能完全顧得上娘家。
兒媳想到這些,還是將孩子留給婆婆照看,自己出去打工,白天打工,晚上回家奶孩子。
兒媳的個人形象不是很出眾,文憑又不高,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只能進一些要求比較低的工廠。
工廠需要經常加班,有時候趕貨,會忙到晚上十一二點才回家,第二天八點鐘又要回去上班,晚上還要起夜給孩子喂奶。
整個人都處於超負荷狀態,太累了。
可這樣的辛苦勞累,並沒有換來婆婆和老公的體諒,老公躺在身旁,呼呼大睡,婆婆呢,更是揚言:「誰還沒帶過孩子啊,就你辛苦,矯情。」
兒媳有苦說不出。
因為超勞過度,又是剛生完孩子沒幾個月就出去工作,身體常常出現頭暈、氣血不足、腰酸背痛等症狀。
娘家媽媽心疼女兒,就告訴她,要吃點補氣血的藥材,從根本上調理身體。
於是,兒媳就到藥店買了一千塊西洋參,打算回家燉母雞,補補身體。
婆婆看見了,怒罵道:「你真是敗家女人,竟然花一千塊買這麼貴重的藥材,你太會享受了,我兒子養不起你!」
兒媳心裡覺得很委屈,這明明是自己打工掙來的錢,哪裡就是享受,哪裡靠她兒子養了?
於是回懟了婆婆:「我剛發了工資,用自己錢買的,補一下身體,並不過分吧?」
「你還敢頂嘴,你還頂嘴,眼裡還有沒有我這個婆婆了?今天我就好好教訓你!」婆婆說完,拿起門口的掃帚,就狠狠地打在了兒媳的身上。
因為兒媳個子不高,跑得不快,還是被婆婆打著了,一掃帚打下來,身上疼得難以忍受。
兒媳哭了起來,婆婆連打帶罵,惹來左鄰右舍,問個究竟。
婆婆惡人先告狀:「不孝兒媳,要來幹嘛,花我兒子的錢,還敢跟我頂嘴。」
兒媳捂著疼,嗚嗚地說:「我沒有。我自己掙的錢。」
「你掙的錢?你掙的錢也是我家的錢,要不是我幫你看著孩子,你能出去掙錢,能出去瀟洒嗎?你還有理?」
婆婆把兒媳罵得根本無法還口。
這事傳到了兒媳娘家人耳里,聞聲趕來,娘家媽看著女兒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當即怒氣上來:「親家母,你這當婆婆的也太狠了,我女兒剛生完孩子就出去工作養家,把身體累垮了,是我讓她買補品補身體的,怎麼就成了花你家的錢了,你還講不講理?
我女兒是不漂亮,不出眾,但也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你不稀罕,我還稀罕呢。女兒,跟她兒子離婚,咱不過了,孩子我們帶回去養。」
婆婆聽聞孫子要被抱走,當即就怒吼:「這是我家的骨肉,誰敢搶走?」
可是,娘家媽媽攔著婆婆,爸爸一把抱起外孫,扶起女兒,就往家裡走。
村裡人指指點點,有的說:「活該,讓你作,欺負老實人。」
婆婆癱坐在地上,兒媳走了,孫子也沒有了。這一切要怪就怪自己:總以為別人老實,就好欺負,可是老實人狠起來,也會有反咬一口的時候。
狗急了還跳牆呢,何況是人。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你用什麼樣的心對待我,我便會以什麼樣的心對待你。
婆與媳之間,向來靠「用心」維護,婆婆從未將兒媳當自家人,只知道虐待欺負,兒媳也許會忍一時,但不會忍一世,適當的時候,會反擊你一個措手不及。
做人,切莫太過分。
-end-
新面紗個人簡介:原創情感作者,專欄作者,專注於探討婚姻、兩性話題,左手帶娃,右手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