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次亡命逃脫,幾次驚心動魄槍戰,保密局威海組終於被徹底摧毀

2019-11-01     半杯餿茶

1947年,國民黨保密局由在國統區的青島站向解放區的威海市派出了王牌潛伏情報特工組「威海組」。

時任威海市委委員、威海市公安局長的叢亞藩(後曾任山東省副檢察長、山東省顧委委員)接到了敵特活動通報:威海市委和膠東軍區的電台,都發現了威海地區有敵台呼號,從青島保密局內線也取得了情報,發現潛伏特務的耳目很靈。

當時叢亞藩簽署的公安局命令

時任《新威日報》電台指導員程遠凱(後曾任湖北省出版局局長),也兩次在電台上發現敵台的呼叫活動,甚至威海警備司令部的電台也遭到敵台電波干擾。

種種跡象表明,威海地區有國民黨秘密電台活動,還很猖獗。

影視劇中的保密局特務

威海公安局開始組織偵破力量。從查找威海原有的電訊業務技術人員入手,發現都早已離開,其中有個人叫戚×武,跑到大連搞電台,被大連方面抓獲,繳獲一部電台,其餘的均無下落,這條線索就斷了。公安局又把報社的電台搬到三輪車上,蒙上車篷,報務員坐在裡面,滿大街白天黑夜轉悠地去「偵聽」敵台信號,也沒有收穫。期間,膠東區公安部門幾次督促,要求儘快破案。威海方面也集中力量,加大破案力度。

但是,正如後來參加破案的公安幹部在總結材料中描述的,那時的公安人員「對電台的偵察沒有經驗,很多偵查幹部不懂偵查電台首先要知道電台的各種特點,其實連電台都未見過,更不知道電台的內幕」,因此破案工作困難重重,進展遲緩。

1947年5月底,轉機來了,保密局威海組電台的電池快用完了,特務就發報向青島要。青島站指令留守的副組長苗雨村給威海送電池。苗雨村帶著苗×德等四個水手駕船,由苗華倫帶路,來威海送電池。這個信息,被我方內線獲知。6月4日,膠東區社會部派科長田光到威海通報情況,布置抓捕,威海公安局派船在海上堵截,在市區查找線索,但並未抓獲到人。

原來,送電池的特務船走到乳山海面時,遇到狂風巨浪,領路的苗華倫暈船嘔吐不止,死活不肯走了,堅決要回青島。他們無奈,只好掉頭回返,把苗華倫送到嶗山下船,然後再按原計劃去威海。6月17日,船行到石島外海,被鏌鋣島巡邏查船的民兵發現,雙方展開激烈槍戰。特務們仗著槍好火力強,打死我民兵三人,抓去四人,但也暴露了行蹤,不敢再來威海,倉惶逃回青島。

影視劇中的保密局特務形象

沒有電池補給,電台無法發報,還加之活動經費困難,保密局威海組內部又出現矛盾,威海組便決定撤離。威海組成員宋嘉椿把電台藏到組員蔣健家裡,帶著身邊人員,於7月17日從海上撤離,途中抓了一艘北韓汽船,開著返回青島。

東方不亮西方亮,期間,另在煙台潛伏活動的保密局威海組特務李建,因形跡可疑被煙台公安局發現。煙台公安局派女特情人員劉××接近他秘密盤查,摸清了他的身份,便將其逮捕。審訊中李建供出他是保密局青島站威海組派到煙台的特務,威海組有電台,定期向青島發報。但他拒不交待電台設在哪裡,只說是在市區西面八里地,帶我去,我能找到。狡猾的李建,是想借去威海的機會,找空子逃跑。

諜戰劇《秘殺名單》劇照

煙台公安局將情況通報給威海,威海公安局按照市區西面八里地的範圍,把布穀夼、田村、西澇台、槐雲、遠遙、外窯等區域劃入偵查範圍,逐個包圍搜查,搞了三天,查到布穀夼時,公安幹部夏子珍常去這個村,到過蔣健家,幾次發覺疑點,認為蔣健有問題。可區委幹部卻給蔣健打包票,保證他沒問題,讓他滑了過去。

1947年9月8日,煙台公安局把李建押送至威海。到威海後,李建才交代電台藏在西澇台苗華倫家的地窖里。

1947年9月10日晚,威海公安局科員於志遠,警衛大隊副大隊長林治敏,帶著指導員孫毓芝、副排長夏元堂率領的一個排,去西澇台抓電台。走到三角花園時,手電筒不亮了,就去老鍋橋(位於今光明路東口)的商店買電池。誰也沒料到,李建乘著黑燈瞎火,瞅冷子逃跑了。隊伍立即兵分兩路,一路去抓李建,一路繼續去西澇台抓電台。

威海老照片

當年的西澇台村東頭,隔著小河溝有幾戶人家,叫東拐子莊,從西向東第三棟房子,就是苗華倫的家。他家的房子是海草房,門前有棵大樹,後面有個挺大的花園。家裡有苗華倫的父母和妹妹,村裡還有宋嘉椿發展的苗××的媳婦。抓捕隊伍將他們扣押詢問,苗父交待了特務們何時來的何時走的,其餘的就不知道了。快天亮時,苗妹也交待了,從大門前埋地瓜苗的沙子裡找出了20塊電台用過的舊AB電池。搜查時發現,掀開東套間外房的炕席是一層木板,木板下面是空的,裡面鋪著鋪草、被褥,扔著煙頭、蠟燭,特務就是隱藏在這裡的。苗妹還交待了在布穀夼和后里口也有電台架設地點,但派人搜查後沒有找到。

威海老照片

但去抓李建的那一路,當晚沒能追上,他一口氣跑了六七十里地,跑回老家申格莊。到了村頭,他不敢回家,央求村頭一位婦女去自己家叫哥哥來。那婦女早聽說李建在外面當特務,要翻解放區的天,心想不能讓他跑了。於是滿口答應地穩住他,還給他倒了碗熱水。出了門就直奔村部去報告,村幹部當即召集民兵去抓。李建見婦女這麼長時間沒回,又聽到村裡的狗叫聲,知道不好,拔腿就跑。等民兵趕到,那碗水還熱,人卻沒了,四周找了一圈也沒見蹤影。

驚弓之鳥般的李建出村後,向南又跑了六十來里地,到了高村東面的脈田後村,鑽進村外野地里的苞米秸叢躲藏。到了12日中午,李建看看天正晌午,四外無人,就想繼續往青島跑。這時,村裡張雲川、張雲江等四個民兵在地里種秋,吃完午飯後就地躺下歇晌。解放區的老百姓警惕性很高,李建一出來,就被放牛娃看到了,對這野地里獨行的陌生人頓生疑竇。放牛少年於衍水跑去叫醒張雲川,說河沿草窠里有個人,留著分頭,探頭探腦的。張雲川把帶在身邊的手榴彈藏進衣袖,起身叫上張雲江追過去。李建再次被抓捕,先是送到村部,轉押到崑嵛縣公安局。經過審訊,他交待了特務身份和逃跑過程。被捕時,他渾身上下啥也沒有,就在腰裡搜出了個生地瓜,這是在地里挖來充飢的。

威海老照片

而跑回青島的威海組,為了配合國民黨軍隊進攻煙威地區,又開始活動。

1947年9月9日,組長宋嘉椿、副組長苗雨村,率領黃麟、戚明,台長吳明熙帶著報務員王述堂和一部新的備份電台,由苗×德等四人駕著上次他們抓的那艘北韓汽船,再次潛威。

1947年9月12日半夜時分,在威海小石島西麻子港海灘下船。汽船返回,宋嘉椿六人直奔西澇台苗華倫家,悄悄攀著牆外一棵大杏樹翻進後花園。

而威海公安局的抓捕隊伍與附近的解放軍駐軍配合,已經設伏。但因為詢問,驚動了特務,雙方展開槍戰,利用天黑和地形熟悉,威海組潛入人員再一次逃脫

當時設伏人員

檢查現場,找到敵人丟棄的電台一部,AB電池20塊,電報稿紙、國防部二廳證件和其它日用品若干,還有450發美式衝鋒鎗的子彈,並發現地上有帶血的棉花球,說明特務被打傷了。天亮後,組織部隊搜查了附近地區,未有所獲。

中了埋伏的威海組特務們,心驚膽戰,倉惶不已,四散逃竄。組長宋嘉椿受了傷,帶著電台台長吳明熙和報務員王述堂往東北方向海邊跑,在畢家疃後海偷了一條小船,連夜向青島逃。逃到乳山海面,又遇到海上巡邏查船的民兵,一番槍戰後,打死我方三名民兵,他和吳明熙衝出封鎖,逃回青島,王述堂被活捉。副組長苗雨村獨自逃到小石島西麻子港,找了條船跑到青島。

組員黃麟,還有腿上中了槍傷的組員戚明,分頭逃到布穀夼。他倆時而藏在蔣健家裡,時而躲到山林中。黃麟逼著妻子蔣繼卿(蔣健之妹)兩次托財糧委員叢×亭買藥,給戚明治傷。東躲西藏,情緒低落。黃麟曾用藏在蔣健家裡的電台給青島站發報,電報無一字情報內容,就兩句話:看破世局驚破膽,猜透人情涼透心。

威海老照片

1947年9月26日凌晨三點,黃麟和戚明潛到了沙窩海邊。準備冒險逃回青島,看到有條小漁船剛離岸不遠,就招呼著讓船搖回來。這是外窯的夏×田和沙窩的李×鎖兩位漁民趁早出海,聽到招呼聲就問:你們是幹什麼的?黃麟提著匣子槍,裝成我方幹部的神態說:我們是派出所查船的。兩位漁民信以為真,就把船搖了回來。兩個特務上了船,假模似樣地檢查一番,然後開始細細打聽村裡情況。這一打聽,讓兩位漁民起了疑心,問他們到底是幹什麼的。眼見偽裝不了了,黃麟和戚明露出真相兇狠地說,我們是國民黨,送我們去青島。漁民藉口是搖櫓的小船,跑不了那麼遠。倆特務掂著槍威逼說,你們老老實實地送,不然要你們的命。漁民無奈,只好搖船出海。走了不遠,到了褚島外面,遇到了一個載貨帆船,又用同樣手段上了風船,威逼脅迫風船送他們。

威海老照片

那兩個漁民看著風船走遠,趕緊調轉船頭回村報告,村裡報告了山後公安派出所,副所長王德馬上用孫家疃小學的電話向市局報告。同時,駐在山後派出所的警衛大隊三連副排長宋振江帶著七個人搖著舢板向東追趕。市公安局長叢亞藩接到報告,派副排長夏元堂帶著一個班,乘汽艇從市區前海堵截追趕。追到雞鳴島北面的海面上,發現了那風船。夏元堂向船上喊話,要他們繳槍投降。兩個特務拒不投降,開槍頑抗,逼著風船揚帆急逃。夏元堂命令開槍還擊,威海組這兩名潛伏特務均被擊斃。

把船和特務屍首拖回來後,發動群眾來認屍。從左臂上的龍紋刺青,有群眾認出是布穀夼的戚明。還有個布穀夼的婦女,看到戚明腳上的鞋,就說,啊呀,這不是俺疃的戚明嗎?這鞋還是我做的呢。公安局根據這一線索深入偵查,發現蔣健名義上是我方村長,暗地裡打擊別的村幹部和積極分子,有重大嫌疑。在他家裡搜出了威海組隱藏的那部電台,包括收信機、發報機以及電報底稿、呼號、密碼。鐵證面前,蔣健供出了案情和他發展的敵特情報關係。由此順藤摸瓜,挖出了威海組在威海網羅發展的所有情報人員和情報關係。

威海組從組織成立、潛入威海、躲進西澇台,到搜羅人員、搞情報、發電報,再到陷入埋伏、狼狽逃竄,前後不到一年。雖然組長、副組長僥倖逃脫,但骨幹分子黃麟、戚明被擊斃,電台、電報、密碼被繳獲,蔣健等情報員被抓獲。至此,國民黨保密局威海組徹底覆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aSb828Bgx9BqZZIvWn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