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山東省地級市,位於黃海之濱、山東半島東南側翼,全市陸域面積5310平方千米、海域面積6000平方千米,下轄東港區、嵐山區、莒縣、五蓮縣2區2縣以及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山海天旅遊度假區,總人口300萬。日照被譽為「水上運動之都」與「東方太陽城」,並獲得聯合國人居獎。2017年11月,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一、歷史沿革
1、西漢置海曲縣,治今市西南,屬琅邪郡。東漢改海曲縣為西海縣。三國魏廢西海縣入莒縣。
2、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於原海曲縣治東置日照鎮,金置日照縣,治今兩城鎮,屬莒州。明置安東衛。清撤衛併入日照縣。
3、1914年屬膠東道,1925年屬琅邪道,1928年直屬山東省。1941年屬濱海專區。1948年屬魯中南行政區第六專區。
4、1950年屬沂水專區。1953年屬膠州專區。1956年屬臨沂專區。1985年3月22日,撤銷日照縣和石臼辦事處改為縣級日照市,仍隸屬臨沂地區,5月正式辦公。
5、1989年升為地級市,1992年12月7日,日照市設區帶縣,將原屬臨沂地區的莒縣和濰坊市的五蓮縣劃歸日照市,同時成立東港區。
二、地名來歷
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設日照鎮,屬莒縣,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始有「日照」之名。
明嘉靖《青州府志》:「日照,以瀕海日出處故名」;清康熙十一年《日照縣誌》:「縣去海二十里,日出初光先照,故名;形升若盆,色如火,水扶日而上,滾滾如銀浪,俗曰日盆,且是一方奇觀也」,故後人也多以「日出初光先照」來解釋日照名字的來源。
三、旅遊景點
1、日照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日照市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水上運動條件,已把日照市奧利匹克水上公園水上運動基地,建成了"亞洲第一、世界領先"的具備國際水準的水上運動訓練基地,具備全部水上運動項目的競賽設施條件,可以滿足國際、國內重大水上運動賽事的需要。
2、 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山東省日照市北沿海路北首,1992年經原國家林業部批准,在大沙窪林場的基礎上建立國家級魯南海濱國家森林公園,2002年,經國家林業局批覆,「魯南海濱國家森林公園」正式改為「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是AAAA級景區。
3、太公島。位於日照山海天旅遊度假區苗家村太公文化度假村東面海域,與第三海水浴場隔海相望。在平時是一座半隱於海下的海島,只有島頂和一個逃生塔露於海上。退潮後,整座島就浮現了出來。可以在上面拾貝、海釣。附近有姜太公故里。
4、王家皂民俗旅遊村。是日照市秦樓街道的一個漁家小村,曾是一個以海產品捕撈業為主的沿海漁村,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休閒度假、觀光遊覽、消夏避暑的勝地。
5、桃花島風情園。位於日照市東港區秦樓街道桃花島村以東海域上,距岸千餘 米,面積0.5平方公里,是本市海域唯一最近的島域。
6、日照劉家灣趕海園。以趕海系列活動為主,集旅遊、休閒、度假、民俗、健身於一體的綜合旅遊園。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