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賈寶玉來說,沒有遇到一個合格的父母,除了有錢,一無所有

2021-03-24     生活給的溫暖

原標題:對賈寶玉來說,沒有遇到一個合格的父母,除了有錢,一無所有

賈政:缺席成長、粗暴溝通的父親

以現在的眼光看,賈政實在是一個不合格的父親。

缺乏高質量的親子陪伴。經常出差(外任),一走就是一年甚至幾年;即使在家也是忙著應酬交際(跟清客相公們談講),基本游離於寶玉的日常生活之外。

只驗收結果,不參與成長。和寶玉屈指可數的幾次親子互動,不是查考功課,就是命孩子題匾作詩,如果作的不好,就是一聲斷喝「你可仔細!」

這就好比現在的一個爸爸,平時不聞不問,沒有睡前故事、沒有親子學習、沒有興趣引導,偶爾逮住孩子就只是問作業寫完了沒?這次考試考了第幾名?考不好看我不打你!

缺少親密溝通,解決問題簡單粗暴。賈政跟寶玉相處的畫風是這樣的:日常說話:「你可仔細! 」、「一併打嘴!」、「作業的畜生,還不出去!」;兒子在題匾大觀園這一回里表現博得滿堂彩,難得表揚下:「無知的業障」、「胡說」、「豈有此理」;聽說寶玉出了人品問題,處理方式是:「堵起嘴來,著實打死! 」

賈政和寶玉的親子關係中,父親只有權威和高壓,孩子只有畏懼和順從。沒有全情陪伴,沒有親密互動。

王夫人:焦慮投射、草木皆兵的母親

王夫人的焦慮不難理解:沒有自我,孩子是她唯一的指望:「我統共就這一個寶玉」、「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若打壞了,將來我靠誰呢?」

丈夫常年缺席,得失只能靠自己。作為「全職媽媽」,王夫人自覺責任重大,寶玉教育如有問題,將來「太太也難見老爺」。

上有老下有小,多重角色一肩扛。侍奉長輩,教養孩子,處理族中事務以及迎來送往,多重角色心力交瘁,有煩難連個商量的知心人都沒。

自我的缺失,丈夫的游離,她所有的注意力和情感寄託都在孩子身上。這樣大面積的過度關注,必然發展出她和寶玉的關係模式:極度控制。她不僅控制寶玉的吃喝拉撒睡,還控制他周圍的一切包括友情、愛情。

為什麼平素吃齋念佛的王夫人,竟然會辣手摧花,將兩個美麗的少女金釧和晴雯狠心驅逐,直接導致對方鬱郁而死?因為她不放心。她覺得她們都是「狐媚子」、「好好的爺們兒都叫你教壞了」、「我通共一個寶玉,就白放心憑你們勾引壞了不成!」儘管金釧只是跟寶玉開了個玩笑,儘管晴雯和寶玉的關係最清白,然而極度的焦慮讓她無暇分辨,只要跟親生兒子有關,慈眉善目的王夫人立刻一臉黑線,腦門上刻著兩個大字:死滾!她太緊張,太不安。這份不安投射出來,便覺得草木皆兵,一切都是可疑分子。

賈母:過度溺愛、沒有邊界的祖輩

就像天底下所有的祖母一樣,賈母的問題也同樣不可避免:對孫子賈寶玉的過度保護和溺愛。這個全世界都知道就不說了(當然很多時候是很感動的)。與兒子賈政關係邊界不清晰,動輒插手親子教育。在「打寶玉」這一回里,對於賈政的不妥行為,賈母直接訓斥「先打死我,再打死他」,甚至以「跟寶玉回金陵老家」為要挾,把賈政直接罵得懵圈放棄,跪地磕頭不止。待寶玉傷好,賈母又直接命小廝傳話給賈政,說這段時間寶玉要休養,外人一律不見。

就像王夫人說的,「老太太寶貝似的,若管緊了他,倘或再有個好歹,或是老太太氣壞了……所以就縱壞了他。」

賈寶玉:被嚴密保護、失控羸弱的孩子

受到如此關注、寵愛的寶玉,聽起來應該是快樂陶陶、放縱自由的。可事實是寶玉一直處在物質的極大豐裕與精神的極度牢籠里。衣食住行無疑是驕奢的,覺得玫瑰滷子不香甜,立刻換玫瑰清露;突然想吃碧荷蓮蓬兒湯,再費事賈母也一疊聲地叫人做去;凡行動坐起,必有丫環小廝前呼後擁。

但寶玉並不見得全受用。他跟自己的好基友柳湘蓮說的一段話,頗能代表心聲:「我只恨我天天圈在家裡,一點兒做不得主,行動就有人知道,不是這個攔就是那個勸的,能說不能行。雖然有錢,又不由我使。」有次借著會客的名義偷跑出城,回來一家人都快瘋了,一面說「明兒再這樣,一定叫你老子打你」,一面又怕他沒吃飽,問路上嚇著沒,百般的哄他。

過度的關注、滿足和保護,其實是一種打著愛的名義實施的管控和淹沒。

寶玉被看重,卻不被尊重。作為賈府嫡孫,未來繼承人,寶玉當然是「被看重」的。然而看重不等於尊重。看重是期望,是責任,是擔當壓力,是從家庭的角度出發;而尊重是放手,是祝福,是自主選擇,是從孩子自己的角度出發。

就說寶玉的兩大人生課題:事業和愛情。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寶玉可謂人才翹楚,他文章寫得好,想像力大膽,性情純真敏感,對藝術審美又有自己的獨到見識。放在今天,完全可以成為作家、大 V、創意大師、一個超級大IP。

然而家裡人一定要讓他參加常規高考(科舉),一定要寫八股文(應試教育),所謂「仕途經濟學問」。寶玉想做一個創作者,家裡人讓他考公務員。寶玉喜歡黛玉,家族需要他娶寶釵。一生所向與一生所愛,如此珍貴的人生體驗,寶玉都不能做自己的主。

家庭是一個相互影響的能量場

紅樓呈現出來的中國式家庭圖景,到今天並沒有大的改變。父親逃往工作,借加班和應酬來迴避家庭的粘連和壓力。用所謂事業的成功和為家人創造更好的環境來自欺欺人。母親躲向孩子,從孩子那裡獲取自我價值和對丈夫的期望。

嘴上說希望孩子獨立,潛意識裡卻拽著孩子不放,因為孩子就是她存在的理由。祖輩一味溺愛,而且容易逾越邊界,最容易激發婆媳矛盾和隔代教養衝突。孩子的成長被剝奪,背負巨大期望和壓力,淹沒在愛的深淵裡。

家庭是一個能量場,任何一方出了問題,都應該向整個家庭系統尋找源頭、尋求理解和支持。這大概也是現在」家庭治療師」大火的原因。作為家裡的收入支柱,卻不以此為藉口,仍積極參與家庭責任;作為職場媽媽,能控制自己的焦慮情緒,學會在多個角色間平衡,適當放下某些得失;作為全職媽媽,能保持警惕不沉沒在母愛之中,尋求自我價值獨立;作為祖輩,既愛護孩子,提供教養建議,又能忍住不插手,不越界。

一個能量健康流動的家庭 =【陪伴參與的父親 +獨立平和的母親】+慈愛有界的祖輩 +安全彈性的孩子。加一個括號是因為,夫妻關係應獨立依存,並越過親子位居家庭關係首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_MKYHgB9wjdwRpvQC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