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不買帳,到底怨誰?

2019-09-09     每日快消


近期,聽到很多廠家在抱怨:現在的經銷商越來越謹慎了。

制定的政策,推出的新品,越來越難吸引經銷商了,連一些老客戶都不買帳。這樣的狀況不僅出現在小品牌身上,大品牌存在同樣的困擾。

經銷商變得謹慎,完全是市場造就。

1、之前被各類廠家奇葩產品欺騙多次,已經杯弓蛇影。

有多少經銷商被廠家欺騙過?

答案:100%。

每一個經銷商都有這樣慘痛經歷,每一次選品被廠家各種奇葩產品包圍,開始各種「忽悠」。完全沒聽過的概念,高大上的定位,再配合各種優惠許諾……最後腦袋一拍,熱血沸騰的代理產品。

當年多少經銷商因為腦袋一熱代理RIO,品牌大,產品熱,投入多,媒體宣傳支持……火極一時,但是最終結果如何?連這樣品牌都會出現問題,代理品牌還敢不小心。

經銷商的小心謹慎,都是在廠家一次次錘鍊之中養成的,不能怪別人。

2、商超費用,網點賒銷,企業管理成本高,讓經銷商苦不堪言

一個產品推出來需要投入多少?

壓貨占一部分資金,商超陳列費,條碼費各種費用投入,各種促銷支持費用,業務員的工資,在加上賒欠成風……每一筆費用都是一筆血淚。

各方面的重負已經讓經銷商苦不堪言,並且所有風險都讓經銷商承受,選品不小心結果就是萬劫不復,怎麼可能不小心謹慎。

3、消費回歸,暴利產品越來越少,穩紮穩打做市場,沒了耐心,吃不了曾經的苦。

消費回歸,銷量上去了,但是利潤卻下去了。原來的金牛產品開始下滑,新產品成長緩慢,真正暴利的產品越來越少。而無論廠家還是消費者,都越來越沒耐心了,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

依靠一款產品就一飛沖天的時代過去了,現在只能穩紮穩打的做市場,慢慢成長起來。但是無論員工還是經銷商都已經吃不了曾經的苦了。

4、大經銷商越來越規範,小經銷商市場機會越來越小。

大經銷商時代來了。

從農夫山泉開始大經銷商制度後,小經銷商的市場越來越小了。大經銷商越來越規範,無論從產品,渠道,市場還是員工福利等都在不斷碾壓小經銷商。

抗風險能力弱,選品空間小,市場小……小經銷商逐漸被蠶食。市場競爭越來越惡劣,一點錯誤都是對手的可乘之機。

5、電商衝擊,各類交易平台衝擊。京東、阿里巴巴,都在自己做配送。

電商衝擊之後,新零售掀起線上線下的融合,進一步入侵經銷商的生存空間。京東、阿里巴巴,在線上之外不斷布局。新通路和零售通直接連接廠家和終端,京東便利店和天貓小店不斷蠶食終端市場,再加上對大商超的不斷下手,經銷商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經銷商變得小心謹慎更多源自內心的不安全感,未來不改變的經銷商沒有未來!!

未來這幾類經銷商必死無疑:

1、做商不轉型行商,不走出去。

坐商是市場經濟初期的產物,因為產品供不應求,缺乏相應的競爭環境。經銷商往往能夠輕鬆的展開業務,靠著良好的環境和政策,經銷商能夠輕易獲得利潤。在近幾年,市場競爭越來越大,產品供過於求,消費者越來越挑剔,想要獲得市場只能走出去。

這樣的狀況不僅存在於經銷商之中,從2016年開始,大品牌也進入這樣的困境。為了進一步控制市場,無論經銷商還是廠家開始將經營目標轉向三四線城市,甚至直接控制終端。

經銷商面臨不轉型必死無疑的局面。

2、不與時俱進,害怕網際網路而不是研究。

「不促不銷」、「促而不銷」……逐漸成為市場的現狀,經銷商在近兩年的營銷越來越艱難。大多數經銷商在這樣的狀況下仍不與時俱進,貧乏的想像力與促銷手段已經無法吸引新的消費者。

面對新零售,電商的促銷手段,更多的是害怕,很少有經銷商會深入的了解,深入的研究。

3、產品沒有競爭力,沒有核心爆品。

每年一年到頭都是在選品,每年的產品都在更換,每一個產品都很快被市場淘汰。每一次選品都只看產品的利潤,以低價為競爭手段,沒有市場競爭力……

自身的產品不夠硬,競爭對手步步緊逼,經銷商生意越來越難做。市場紅利消失,業務難度增大,沒有連貫性的銷售,經銷商很快就陷入困境。沒有長期利潤產品,經銷商必死。

4、網點太少,管理不善,客情太差。

大多數的經銷商屬於區域性經銷商,員工數量有限,加上管理不善,業務員拜訪沒有固定流程規劃。在拜訪的過程中沒有固定的服務,只是一味的推銷產品,終端基本沒有客情,很容易被其他經銷商取代。

這樣的狀況造成,經銷商網點有限,而且十分不穩定,熟客數量少,加上外圍競爭,網際網路大咖殺入,經銷商基本沒有競爭力。

5、不懂的聯盟,思維落後,心胸狹窄。

大品牌不斷施壓,阿里、京東等大咖動作不斷,而經銷商內部仍舊在無序競爭。各種竄貨,低價等手段不斷,不斷內耗,一盤散沙,根本無法競爭力。

所有失敗都是人的失敗,經銷商的失敗同樣如此。經銷商想要發展的更好,一定要從自己開始改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ZKBFW0BJleJMoPM7PK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