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部童年動畫,竟讓無數人搞混了十幾年

2019-11-03     BB姬Studio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GK|文

最近刷到一則新聞說《魔神英雄傳》要出新作了。


看到這個名字,可能有不少人跟我一樣的反應,「《魔神英雄傳》是個啥?」

而當我點開設定圖,看到那位黑髮少年和他的紅白藍機甲,記憶瞬間像潮水般湧來:

害,這不是小時候在電視上看過的動畫片嘛!

只是印象中這小蘿莉是不是應該還有一對兔耳?還有男主,我咋不記得他叫戰部什麼的,不是叫瓦塔諾嗎?

他的絕招是如意神劍,誒不對......登龍劍?

這些疑問在我心中盤旋了許久,總感覺哪裡不對勁卻還是殘留著幾分篤定。後來經過一番搜索,才知道原來是自己記錯了。

《魔神英雄傳》其實是《神龍鬥士》的原版名字——我把它和另一部動畫《光能使者》徹底混淆了。

給沒有看過的朋友介紹下,《神龍鬥士》和《光能使者》都是上個世紀的日本動畫,自推出以來少說也有30 年了,說不定比螢幕前的你還要年長。

在80、90後還是小屁孩的時候,這兩部動畫曾被國內多家電視台引進,當時不知承包了多少小朋友的放學後時間,可以說是無數人心中不可磨滅的童年回憶了。

雖然每個人的童年記憶終究是混亂而模糊的,但這可不能全怪小孩子健忘,畢竟還真有好多人和我一樣一直都分不清這兩部作品。

一個人搞不清楚就算了,當它成為了一群人的共有印象,那就比較迷惑了。你說哪有這麼巧的事兒呢?

現在,讓我們用成年人的眼力冷靜分析一下,就能輕易發現《神龍鬥士》和《光能使者》確實是太像了。

首先在題材方面,看過的朋友應該還記得,這兩部動畫當中都有機甲戰鬥的元素,講的故事總體也差不多,都是「小學生們的奇妙冒險」。

然後最大的相似點大概就是人設了吧。比如兩部作品的男主角都是黑髮,服飾配色都是紅+藍。

絕招一個是「登龍劍」,一個是「如意神劍」,感覺上也差不多。

另外男配也都是一名黃毛少年,連髮型都相似。

而伴隨他們冒險的夥伴中各有一隻萌蘿,她倆的性格也挺像的,記得被敵人抓走以後非但不害怕反而會覺得好玩。

更何況聲優都是同一個人:日版是林原惠美,大陸版本則都是由劉海霞老師配音的。

還有標配式的濃眉壯漢......總而言之,你似乎總能從另一部作品裡找到對應的那個主要角色。

而當你兩部都看過,並且是在海馬體尚未發育完全的童年時代看的,老實說不搞混都難吧。

也正因為兩者之間高度的相似性,還產生了一些誤會。

網上曾有過一段爭論,說「《神龍鬥士》抄襲了《光能使者》」。


因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最先看到的是《光能使者》,其次才是《神龍鬥士》。的確,《光能使者》在2001年被引入國內,原版名字叫《魔動王》,而《神龍鬥士》是在兩年後,也就是2003年才來到國內的。

這應該是絕大部分90後初次接觸這兩部作品的大致時間。然而可能有些80後要不服了:「誰說的,這倆都是山寨的《魔神英雄壇》」

先別暈,其實稍作了解就能明白,這裡說的《魔神英雄壇》指的就是上面提到的《魔神英雄傳》。因為翻譯上的紕漏(日語中的「伝」和「壇」相像),從而有了這樣一個會讓80後暴露年齡的譯名。

那為啥知道《神龍鬥士》的人卻不知道《魔神英雄壇》呢?

事實上,《魔神英雄傳》是個相當龐大的系列,光是動畫就有3部TV動畫和2部OVA。

而我們看的《神龍鬥士》,從時間上來說是該系列的第三部TV動畫《超魔神英雄傳》。


而早在1993年,《魔神英雄傳》的前兩部《魔神英雄傳》(無印版)和《魔神英雄傳2》就被引入國內,這倆合起來就是80後所知的《魔神英雄壇》了。

用簡單明了的數學公式說明之,就是《魔神英雄壇》=《魔神英雄傳》(無印版)+《魔神英雄傳2》,《神龍鬥士》=《超魔神英雄傳》。

那麼釐清了這層關係,再看《神龍鬥士》和《光能使者》在日本的播放時間就能豁然開朗了。

1988年《魔神英雄傳》(無印)

1989年《光能使者》

1990年《魔神英雄傳2》

1997年《神龍鬥士》

所以論資排輩的話,《魔神英雄傳》系列才是大哥。但它們之間真的是抄襲與被抄襲的關係麼?

如果你有看動畫片頭的習慣,應該不難發現這兩部的STAFF列表中都有同一個名字:井內秀治。


沒錯,此人正是《神龍鬥士》和《光能使者》的導演,以他為首的同一幫製作人馬打造了這兩部兒童經典。再加上同樣都是日升社麾下的作品,所以壓根不存在抄襲之說。

這也足以解釋為啥兩部動畫中的各種設定如此相像,讓人傻傻分不清楚了。

其實動畫里,製作組也在強調兩者之間的「某種關聯性」。比如在《光能使者》第一集,男主大地在飛往月球途中,電腦螢幕上瓦塔諾的頭像一閃而過;

還有26集中,《神龍鬥士》里的小美坐在大地一行的觀光巴士里,《阿基拉》里的鐵雄也跑來客串了一下。

但我想說,這TM不是更迷惑了嗎!

稍微回顧一下兩部動畫的世界觀和劇情,就能發現明明是相互獨立的作品:

《魔神英雄傳》的背景在一個架空世界「創界山」,而《光能使者》的舞台在近未來月球。從時間和空間來說,兩者之間應該不會產生交集。

創界山

不過畢竟是同根生,用這種方式聯動無可厚非。而且某種意義上說,《光明使者》確實是在《魔神英雄傳》取得成功後,以後者為基礎推出的新企劃。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兩者的敘事模式極為相似,都是每集一個小Boss,幾集過後一個大Boss,主角一路過關斬將提升戰鬥力,最後戰勝邪惡拯救世界。

也正是這種RPG一樣的展開方式,剛好迎合了當時小朋友的口味,哪怕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大家也看得不亦樂乎。

可能有人要懷疑了,這不是換皮嘛,難道小時候的我們都被忽悠了?

別忘了,《魔神英雄傳》和《光能使者》都是標準的機甲類動畫。既然是兩部獨立的作品,至少也要從機甲方面突出各自的特色吧?

而兩者的區別也是一目了然的。在《魔神英雄傳》中,機體設計受到原作廣井王子的極大影響,最終成了「從頭部長出四肢」這樣的二頭身模樣。

順帶一提,廣井王子這個人原來是做食玩的(附帶食品的玩具),基於過往的從業經歷,他認為小學生可能更喜歡這種萌萌的機甲樣式。

但《光能使者》的機甲設計換成了大河原邦男以後,則變得更加符合蘿蔔迷的審美標準,在一頭身的「看臉」模式和四頭身的正常模式間自如切換。

以及最後的太陽王,幾乎用了正常蘿蔔動畫的通用比例。

至於大河原邦男的來頭不必我多說了吧,了解高達的朋友想必早就聽聞過他的大名。

雖然是完全不同的機甲設計,小朋友倒沒有在兩者之間表現出明顯的偏好,而是選擇了「我全都要」。

彼時日本玩具廠TAKARA為了與萬代抗衡,在動畫播出期間分別推出了「魔神大集合」和「魔動Collecion」的系列模型,因為低廉的價格,都曾有過一段爆發性的熱銷。

除了動畫周邊,當然還有衍生遊戲。是的,《魔神英雄傳》和《光能使者》都推出過相關遊戲,比較知名的大概是FC上的那款《創世紀英雄》。

至於早年在NEC的家用主機PC-E發售的兩款遊戲,由於太過冷門,到現在已經無人問津了。

對國內的小朋友來說,或許沒有條件去接觸這些衍生產品,但也曾以一種特有的方式,體驗過《魔神英雄傳》和《光能使者》引發的機甲狂嘲。

這兩部動畫的火爆讓當年各路山寨玩具廠異軍突起。你應該記得放學後的小賣部里,那些琳琅滿目的玩具包裝盒,上面無一不是印著「神行殺手」、「鋼牙虎」、「邪動象」、「龍神丸」這些動畫里的機甲名稱。

而當你用省下來的零花錢滿心歡喜地把它抱回家後,打開來要麼是莫得靈魂的劣質品,要麼就是完全不知道是啥的破玩意兒。

即便和動畫里長得不太一樣,你也興高采烈地將它舉在手中上躥下跳,肆意描畫著你腦海里的絢爛圖景。

彼時的國內模玩市場一片混沌,卻也絲毫抵擋不住你對那個幻想世界的神往。

《魔神英雄傳》和《光能使者》將機甲的浪漫植根在了無數男孩心裡,和那些經典作品一起生長成了你童年的樣子。

哪怕時隔多年,關乎動畫細節的記憶已經遠去,我們依舊記得那首開場曲的旋律,「我的心,是那光能使者變化魔法」。

還有「小救星」的名場景:「是時候了,瓦塔諾」——

「必勝!登龍劍!」

-END-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BB姬」(bibiji300)

原創不易,喜歡我們就請多多關注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UclMW4BMH2_cNUg9eY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