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2019-09-02     國學智慧生活

善良的人心胸坦蕩,不會欺天瞞地,也不會耍陰謀詭計。

有一句話叫:「是非日日有,不聽自然無。」

人生是一盤很大的棋,你在這裡迂迴一下,可能就在那裡蓄積了力量。用佛家的話說——福報在後面。

你現在所承受的,都是你起心動念所造。你將來所擁有的,都是你當下舉手投足而來。

01

小時候曾經去過一個城隍廟,在那裡我看到了廟檐下掛著一個大算盤。

意思是說,神靈總有一天要與人算他的善惡之帳。

那裡的橫匾寫著:「你又來了。」

兩柱有一副對聯是:「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孔子周遊列國回到魯國後,魯哀公很尊重孔子,常常向孔子請教一些問題。

有一天,魯哀公問:「國家的存亡禍福,確實是由天命註定的,不是只憑人力能左右的吧?」

孔子回答說:「存亡禍福,都源於自身罷了,一時的天災、反時反常的現象並不能改變國家的命運。」

孔子說,從前商紂王統治時期,有隻小雀在城牆角生了一隻大鳥。

對這個事情進行占卜,說:「凡是以小生大,那國家一定會稱王於天下,聲名也一定會顯赫。

」於是紂王憑藉卜辭中小雀會帶來福祉的預言而不理朝政,殘暴無比。朝臣不能阻止他,外敵於是前來攻伐,殷商因此而滅亡。

孔子接著說,在商朝的先祖殷王太戊統治時代,道統缺廢,法紀毀壞,以致出現樹木生長反常的現象。

桑楮在朝堂上長出,七天就有兩手合攏那麼粗了。

占卜的人說:「桑楮是野生的樹木,不應生長在朝堂,恐怕是國家要滅亡了吧!

」太戊異常懼怕,誠惶誠恐地修習自己的德行,思慮先王的政道,昭明教化百姓的舉措。

三年之後,遠方的國家傾慕他的道義,通過使者前來朝拜的國家多達十六個。

善良的人會受惡人的欺侮,但從因果規律看,他不會永遠被人欺侮。

惡人得到「好處」也是暫時的。

人們常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做好自己,懷一顆柔軟的心,行走於天地間。

柔軟或許感化不了心狠,但至少可以得到平靜,活得安逸,每一步都走得無愧於心。

用一種淡定的心態去面對,必將迎來芬芳的人生。

孟子也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無論是天地的正氣,還是個人的浩然之氣,都說的是一種充塞與天地之間的大氣磅礴之意境!

此意境只有與天地自然合一之人,才會有深切的體悟。

善待天地,那是生活空間;

善待父母,那是生命來源;

善待家人,那是今生最親;

善待同事,那是工作夥伴;

善待恩人,那是困苦救星;

善待冤家,那是還債主人;

善待路人,那是未來因緣;

善待動物,那是人類朋友;

善待植物,那是生命美景;

善待一切,它們都因世間的大美而存在。



02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有一個農夫的玉米品種,每年都獲得極好的收成,而他也總是將自己的優良種籽,毫不吝惜地分贈給其它農友。

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麼大方?

他說:我對別人好,其實也是為自己好。

風吹著花粉四處飛散,如果鄰家播種的是次等的種籽,在傳粉的過程中,自然會影響我的玉米質量。

因此,我很樂意農友們都播種同一優良品種。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是對自己所做的。

所以,凡事你希望自己得到的,你必須先讓別人得到。

你若想被愛,就要先去愛人;你期望被人關心,就要先去關心別人;你要想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對別人好。



03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最後吃虧的,還是做壞事的人。

南宋文天祥的《正氣歌》開篇就講: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行。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孔子在《易傳》中有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老子也說:「大道無為,上善若水。」

善行的本身是好的,普天下各種正的宗教黨派都在提倡人人善行。

中國人大多信奉「窮則獨善其身」的信條,可惜沒有幾個人能信奉「達則兼濟天下」。

大多數的中國人為了溫飽而拼搏,遇到乞討者能給點零錢。

或許這樣的行為在物質上對貧者沒有實質性的幫助,但是在精神層面,卻會像冬日的陽光一般融化行乞者那顆快要凍結的心。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此語道破了天機,它告訴世間的芸芸眾生:天理昭昭,因果不爽。

因果規律是客觀存在。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認為不能做善人。

我們要少一些指責,多一份寬容,自己過得很自在,他人也會感到舒服。

幸福快樂的生活,其實就在我們當下,只是我們不懂得過。

人生並不複雜,幸福也很簡單。

正所謂:「茫茫宇宙大世界,浩然正氣充天地,善惡自有天作證,人善人欺天不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UEV9GwBJleJMoPMMiv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