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會診:油脂未來是否會面臨供應緊張?

2020-04-09     農產品期貨網

上周五外交部否認了已經允許加拿大菜籽油進口的傳聞,加之馬來西亞關閉部分種植園,關於油脂可能會出現短缺的預期甚囂塵上。與此同時,國內各地陸續復工復學,對油脂的需求卻開始增加,供需兩端發生的變化將給期價帶來怎樣的影響?隨著油粕比自歷史同期低位反彈,是否還有做多的空間?文華財經【機構會診】板塊邀請資深油脂期貨專家帶您為您分析基本面供需變化給期價可能帶來的影響。

【文華財經】:外交部「闢謠」,加拿大油菜籽進口並未恢復,馬來西亞封鎖令也持續限制棕櫚油供應,未來國內油脂會否缺貨?從而導致價格進一步上漲?

中信建投期貨油脂研究員 石麗紅:在全球深陷疫情泥淖,植物油需求大幅下滑的背景下,炒作缺貨邏輯註定難以持續,建議投資者謹慎追漲。近期油世界將2020年全球生物柴油產量調降390萬噸,並表示若形勢惡化可能繼續下調;歐盟及美國的餐飲用油已經撲街,印度疫情呈爆發跡象雪上加霜,國內疫情控制迅速仍免不了近100萬噸的需求損失,預計全球二三百萬噸的餐飲用量減量並不算高估。在植物油需求下滑幅度遠大於供應的情況下,疫情控制得當的中國是為數不多的救命稻草,只要國內價格合適給出進口利潤,產地十分樂意促成成交。

當前國內食用棕櫚油庫存72.5萬噸,豆油115萬噸,沿海菜油庫存也有25萬噸,供應整體充裕,除菜油稍微偏緊。雖然外交部表示加菜籽進口並未全部恢復,但歐盟菜油因生物柴油用量受到疫情及原油低價的雙重打擊供應過剩,出現多年來罕見的對華成交。國內近期成交5條歐盟菜油遠月買船,若國內供應緊張提升菜油進口利潤,不排除繼續買船的可能。

馬來行動限制令雖然導致沙巴產量下滑,但影響範圍僅10多萬噸,在其他國家需求大降的情況下,滿足中國採購需求問題不大。況且國內近70%的棕櫚油進口自印尼,馬來關停部分種植園很難對國內供應產生太大影響。

而對於豆油來說,南美大豆船正從大西洋浩浩蕩蕩而來,預計4月中下旬到港將大量增加,5月到港量預估甚至高達1100萬噸。當前盤面榨利100多元/噸,算上基差的現貨榨利更為可觀,高榨利預計將驅動前期缺豆油廠快速恢復壓榨,豆油不僅不會缺貨反而還可能重啟累庫存。

總體來看,在全球植物油需求降幅遠大於供應且物流順暢的情況下,國內炒作缺貨邏輯根基不足。油脂價格跌至低位後供應端適當炒作個超跌反彈無可厚非,但若要上升到缺貨的高度意圖拉大漲,就得先問問需求行不行了。

倍特期貨研究發展中心油脂研究員 劉思蘭:就現有的情況來看,油脂暫時不會因為上述因素出現缺貨現象,價格上漲邏輯主要源自產地自身基本面情況。

菜籽方面,2019年3月份取消出口資質的Richardson和Viterra Inc.兩家企業資質尚未恢復,但允許雜質含量超過1%的加拿大菜籽入華,也就是菜籽准入政策實際上較前期是有所放寬的。但加拿大符合「低於1%」標準的企業數量並不多,總體可供出口量月度最大值可能不超過30萬噸。但考慮到菜籽減產的事實,此數據可能會再打折扣,也就是說,國內菜系供應結構可能會延續2019年的狀態,菜油進口量維持高位,菜籽進口較去年偏高,但低於近年同期水平。

馬來棕櫚油供應損失相對較大的州是沙巴州,按照已關閉的工廠區域占比來預估,棕櫚油月損失大概在10萬噸,此數量級對比馬來120—180萬噸的月度產量級來說,影響力有限。此外,馬來港口、物流收到的疫情影響上不明顯。目前盤面多頭驅動邏輯主要是由於市場擔心馬來疫情在其他棕油主產州爆發,產量驟降。不過主要進口國印度的疫情嚴重化為需求埋下隱患。綜上,連棕近期盤面反覆性較大。

金信期貨農產品分析師 傅博:從未來三個月來看,國內油脂不會缺貨,因為消費量占比最大的豆油的供應非常充足,而且需求前景並不樂觀。目前沿海的豆油庫存115萬噸左右,未來3個月預計將有2300-2600萬噸左右的大豆到港,加上國儲手裡大約有700萬噸以上的大豆儲備,即使其他油脂的供應比較有限,但是油脂之間會自動通過價差來調節消費量,總的來說食用植物油不會短缺。另外,國內的棕櫚油供應主要看進口利潤,產地的疫情暫時沒有影響到國內的採購,現在是進口倒掛限制了國內的進口量。菜油的供應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是相對穩定的,國內已經基本適應平均每個月1-2船的菜籽進口量。價格方面,目前的價格弱勢是因為市場擔憂豆油的終端消費下降和產地棕櫚油的出口需求下降,這是相對偏中期的影響。只有當全球疫情得到明顯控制(關注全球油脂的主要進口國家和地區:歐洲、印度),市場重新開始預期油脂消費恢復,油脂價格才可能真正擺脫目前的低位震盪區間。

【文華財經】:隨著各地復工復學,國內油脂消費恢復情況如何?供需變化將如何引導油脂價格走向?

中信建投期貨油脂研究員 石麗紅:隨著各地復工復學,中包裝需求出現一些恢復,下游的灌裝廠、分提廠、麵廠等需求也在增加,近期的油脂需求及提貨量確實有明顯改善。根據我們的測算,油廠豆油的周度提貨量達近40萬噸,甚至超過了去年同期水平,不過這其中也有因「糧食危機」炒作,居民囤積米麵油,導致終端需求提前的原因。但海外疫情未出拐點,疫情陰霾尚未消退,商圈人流不及往昔,油脂的中包裝需求仍未完全恢復。

供應端上文也有分析,缺貨邏輯很難成立;而在需求端,此輪備貨完成之後,國內植物油將進入上半年需求淡季,亦不足以驅動油脂價格進一步向上突破。品種間強弱可能有一些分化,氣溫回升將更利於棕櫚油消費,供應端棕櫚油也擁有比豆油更多的炒作題材,預計未來一段時間豆棕價差偏縮。菜油不確定性相對多些,仍需關注海關是否會嚴格執行加菜籽1%的雜質標準,若嚴格執行可能表現會相對強一些。

倍特期貨研究發展中心油脂研究員 劉思蘭:國內油脂消費逐步恢復,油廠提貨放量,豆油部分油廠甚至出現排隊提貨現象,短期利多油脂價格。

金信期貨農產品分析師 傅博:最近3周豆油的提貨量增加明顯,我們認為這是對復工復學後,消費恢復有所預期的表現,主要是對團體消費和餐飲消費恢復有預期,終端和貿易商提前備貨。但是根據提貨量統計和草根調研,我們認為豆油的消費預計還是下降10%-15%左右。從豆油和菜油、棕櫚油現在的價差來看,我們覺得豆油的消費降幅是有代表性的,未來三個月豆油的供應很充足,預計豆油庫存還將上升15-35萬噸。所以從國內的角度來看,油脂的價格維持在3月份以後的價格波動區間的機率較高。上游供應端(也就是外盤油脂),暫時也看不到突出矛盾。

【文華財經】:近日油粕比自歷史同期低位反彈,未來是否還有做多空間?理由是什麼?

中信建投期貨油脂研究員 石麗紅:近期油粕比從低位反彈,豆粕回調引發的套利平倉功不可沒,尤其是美盤。此前市場炒作南美物流問題,炒作DDGS減產,但最後發現南美物流沒有問題,豆粕替代DDGS的量甚至還不及需求下降的量,所以我們見到了美豆粕這一周多以來近10%的回落。但回到炒作起點,市場對豆粕往下的空間並沒有看太多了,將限制油粕比的反彈空間。

在食用及生柴需求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油脂的情況比豆粕差多了,在多粕空油套利引髮油粕比反彈之後,馬來西亞棕櫚種植園的炒作很難支撐油粕比進一步的上行。我們將近期這輪油粕比上行稱之為「反彈」而非「反轉」。

倍特期貨研究發展中心油脂研究員 劉思蘭:油粕比近期低位反彈,主要是由於近期油脂消息炒作素材支撐,至於是否有做多空間,主要取決於消息面能否被證偽,如馬來油棕種植園關閉期限是否被延期、原油事件反轉與否。若被證偽,油粕比則回歸基本面。目前,缺豆邏輯仍在,豆粕供應相對油脂偏緊,料油粕比反彈不可持續。

金信期貨農產品分析師 傅博:近期油粕比自低位反彈,個人認為主要是豆粕下跌造成的,未來油粕比上行的空間主要也是關注豆粕下方有多大空間,油脂個人認為短期內大幅拉升的動力不足。豆粕近期的壓力主要來自於未來3個月大豆的巨量到港預期和壓榨利潤豐厚,目前市場已經對供應壓力有所預期並已經反應在盤面上,所以期貨現在大幅貼水現貨,距離榨利回到正常水平以下,豆粕大約還有100-150元/噸的跌幅(假設豆油價格不變)。而且未來三個月來看,豆粕對供應不確定性的容忍度要低於豆油,所以,我認為做多油粕比的空間並不大。

來源:文華財經;作者:XXX;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責任編輯:黃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SCOX3EBfwtFQPkdVPS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