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殘、怪癖,心理問題起源其實都是小事

2019-09-25     牛媽彭小蹦

原創:牛媽彭小蹦







大家可以腦補一下,

如果一個人需要隨時帶錄音筆,

才會感覺到安全,

別人會是怎樣的感覺?

你身邊是不是有這樣行為怪癖的人?

生活中,

這樣行為怪癖的人,

別人會怎麼對待他?

當收到孩子類似的信息,

父母一定要重視,

不要坐視不管。































只有多陪伴,才能知道孩子有了不良情緒,

才有療愈孩子的機會。

只有傾聽,才能讓孩子說出不良情緒,

而敘說本身就具有療愈能力。

允許孩子有情緒,孩子不良的情緒才能得到安置,

而不至於累積在心底,

情緒才可能有健康的結束。


牛媽心語

明代呂坤《呻吟語》:卑幼有過,慎其所以責讓之者。對眾不責,愧悔不責,暮夜不責,正飲食不責,正歡慶不責,正悲憂不責,疾病不責。

其中就講到暮夜不責。

第一次聽的時候,我還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暮夜不責呢?因為讓不好的情緒過夜,孩子在晚上還會胡思亂想,這種沒有解決的負面情緒,就會累積起來,久而久之,就如長在孩子身體一樣,一到了某種情景之下,這種負面的情緒就會呼之而出。

有一個例子,一個年輕的女孩和媽媽在火車上發生了爭執,媽媽轉身離開,女兒衝上去給了媽媽一巴掌。經過多次心理輔導,女兒才發現,自己最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看媽媽的背影。兒時,每個月都要經歷和媽媽的一次分離,看著媽媽的背影,就等同於被拋棄、孤獨、痛苦和無盡的想念……這種情緒從來沒得到過任何安撫,沒有過健康的結束。

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許許多多情緒,情緒沒有好與壞,都是客觀的存在,如果一個情緒沒有健康的句點,就會累積成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久而久之就成為心理疾病。

你有沒有冤枉過孩子?當孩子被冤枉了,你是怎麼說的?是如何處理的?一起來說說吧。

我是牛媽彭小蹦,兩個孩子的媽媽,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國際鼓勵諮詢師,30歲自學漫畫,推送了600多篇原創育兒漫畫,關注我,一起讓育兒更從容,讓媽媽更美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RYAb20BJleJMoPM5JU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