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黃石新港碼頭全貌。(視界網 周巍 攝)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時強調,長江經濟帶作為流域經濟,涉及水、路、港、岸、產、城等多個方面,要運用系統論的方法,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
近年來,黃石新港動能十足、悄然崛起。今年上半年,黃石工業經濟保持兩位數增長,穩居全省第二,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不斷提升,老工業城市展露新容顏。
建設現代港口城市,黃石動因何在?「一出生就風華正茂」,黃石新港是如何做到的?構建大物流大開放格局,黃石如何發力?帶著這些問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赴黃石尋找答案,推出「黃石新港改革探索」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2015年5月,距離黃石城區13公里的棋盤洲東湖村,農民丁鳳霞收割完油菜,把農具放進偏房,就再也沒有拿出來過。
當月,港口公司進場施工。丁鳳霞和鄉親們騰出土地,融入日新月異的黃石新港。
4年多來,黃石新港從零起步,成長為長江中上游第六大港,成為千年「礦冶之都」最具活力的發展引擎。
「一類口岸、外輪直航、多式聯運、長江上的新海港……」黃石幹部外出招商,頻頻打出「黃石新港」這張新名片。
落
子
棋
盤
洲
單品全球第一的東貝壓縮機,在黃石老港裝卸時進了灰塵,貨物運到歐洲,訂貨商開箱查驗,當場退貨,提出巨額索賠。
6年前發生的這起事故,讓黃石東貝的壓縮機出走上海港。
彼時,國營老港黃石港,設備陳舊、不堪重負,港城矛盾日益凸顯:人流、車流、貨運擠占城市空間,形成交通瓶頸;港口生產污染、噪音擾民,群眾反映強烈。
而在黃石79公里的長江岸線上,密布著100多座小碼頭,無序經營、肆意排污,把長江沿線攪得烏煙瘴氣。「頭頂一個灰蓋子,腳下一堆煤渣子」,曾經讓黃石人引以為豪的港口優勢成了卡住城市咽喉的鎖扣。
轉型,對黃石而言,既是發展需要,也是環境倒逼。「資源枯竭型城市」模糊了「礦冶之都」的榮光,礦坑一天比一天深,資源一天比一天少,地區生產總值從「黃老二」的寶座上一路下滑,一度出現負增長。
轉型從何處發力?是放棄港口生態另闢蹊徑,還是另覓良港、以港興城?
沿長江順流而下,黃石城區下游約13公里處一個叫棋盤洲的地方,進入決策者的視野。
看自然條件,棋盤洲常年水深7米,豐水期水深可達20米左右,岸線順直,河床穩定,可停靠萬噸級船舶,水深條件在長江中游最優。
看區位要素,棋盤洲後方陸域縱深600米至1300米,均為未開發地帶,有利於集聚臨港產業。
更為重要的是,棋盤洲位於黃石對外物流大通道的核心位置,是銜接安徽、江蘇、浙江至上海下游,直至重慶、四川長江上遊行業的重要物流節點。
就是它了!
關停小碼頭,實施「一城一港一主體」;布局新港城,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建設新港(物流)工業園區……
規劃落地,甩開膀子加油干。
新建成的港口交給誰來運營?在碼頭建設推進的同時,黃石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考。
「跳出湖北,從全國乃至全球尋找戰略合作夥伴,才能讓黃石新港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脫穎而出。」經過反覆調研,市委市政府做出決定。
與上海港、寧波港、青島港、鹽田港等多家國際知名港航企業「相親」,最終「情定」深圳鹽田港集團。
4年時間,44輪談判讓黃石市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伊仕宏印象深刻,「過程異常艱難,但是紅臉出汗的問題在談判時都消滅了,後來進展異常順利。」
2014年11月18日,黃石與深圳鹽田港集團簽約,新港建設開啟「深圳速度」:10天後,黃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落地,公司籌備組進駐;半個月內,鹽田港1億元啟動資金到位。「黃石速度」與之匹配,4個月內完成土地徵收、「三通一平」。
2015年夏天,江邊熱浪滾滾,新港籌備組成員和建築工人一道,在沒有空調的鐵皮房裡同吃同住。從老港跳槽到新港的業務經理李磊坦言,「最難的時候,一起來的7人走了2人。」
從設備選型到作業流程,從成本控制到環保提標,新港公司的決策者們對標一流,大膽創新。港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安民說,「按照海港的標準經營內河港口,我們的目標是億噸大港、百萬標箱。」
在深圳,有兩個著名的雕塑:市政府門口的「拓荒牛」和博物館門口的「打破條條框框」。這是「深圳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鹽田港帶給黃石的震撼與啟示。「建設一流港口、一流口岸、一流園區!」新港(物流)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汪國棟發出動員令,園區上下擰成一股繩,創新思維、苦幹實幹,小村莊變身新港城。
引
進
鹽
田
港
帶
動
黃
石
造
如今的棋盤洲港區,7.7公里長江岸線一馬平川,巨型水陸碼頭上九大泊位沿江一字排開,吊塔林立、船舶往來、車流穿梭,煤炭、礦石、鋼鐵、貨櫃等貨物吞吐有序、川流不息。
大冶有色的銅、東貝的壓縮機、美爾雅的西裝、新冶鋼的特鋼……正從這裡走向全國、通達全球。
2015年9月29日,黃石新港開港,「一出生就風華正茂」。開港近4年,實現裂變式增長。今年上半年,實際貨物吞吐量805萬噸,貨櫃4萬標箱,同比增長60%,在長江中上游港口中位居第六。2017年9月開通的多式聯運業務,在長江中上游唯一實現了完全意義上的鐵水無縫對接,去年全年完成2700餘標箱,今年上半年完成近9000標箱。
碼頭運力的突飛猛進,帶來了「大進大出」型臨港產業的爆髮式增長。晶貝漁光互補發電、中糧高新技術預混料加工、寶武鋼鐵精品板材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源源不斷地將貨物運進碼頭。
市委市政府「退城入園」的政策加持,讓更多項目「盯」上了新港園區,新港重科精品板材、大冶有色高純陰極銅清潔生產、新興管業綠色鑄造等簽約入園,計劃總投資約600億元。「24小時不間斷作業,還免不了讓貨船等候。」7月3日,李磊拿出當天的作業排期表。記者看到,一艘從安徽開來的貨輪,已經等了3天。「港口二期工程正在施工,今年年底投入運營,屆時將增加6個泊位。」
離港口不到5公里的寶武薄塗板一期項目部,項目負責人朱明也有同樣的焦慮。建築彩塗薄板生產線日趨成熟,即將上馬第二條家電彩塗薄板生產線,「訂單很飽和,希望物流能再快點。」
30公里開外的黃石城區,印製電路板、工模具、銅加工、服裝加工等九大產業加速聚集,醞釀著新港全面建成後的新一輪爆發。
來源 | 湖北日報
編髮 | 清清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在這裡看上陽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PCNGWwBmyVoG_1Z4Go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