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漫漫,大狗常相伴

2020-06-15   老車主說車

6月1日,一個充滿愛和希望的節日。

哈弗新品類SUV官圖發布,同時傳遞了三個產品信息:

一是新品類名副其實,完全獨立於哈弗現M系列、H系列、F系列,未來圍繞這款車,將建立一個全新的體系;

二是「3/4刻度座駕」功能定位於城市SUV與純越野車之間,為打破邊界而來,成為一款全場景用車;

三是新車系採用全新設計語言:平直的線條被大量運用,方正的整車造型輔以寬大的保險槓,上揚的下護板,凸顯越野硬派風格;

雙五幅大尺寸輪轂,大面積全景天窗設計,內圓外方的復古柔情風格車燈,無一不不彰顯其都市潮流的時尚感,刻畫出「對立統一之美」。

有趣的是,6月10日,哈弗(參數|圖片)這一全新品類SUV全球征名活動正式落下帷幕,新品名稱正式確定為——哈弗大狗。

這樣的命名頗為大膽,一邊是網友敢起,哈弗大狗十分接地氣,親和力十足;一邊是哈弗信守承諾敢用,命名一出自帶流量。哈弗大狗的確穩穩出圈了。

其實,仔細想來,哈弗大狗這個名字除了自帶笑點外,也並無不妥。用動物命名的車型其實不少,道奇公羊(參數|圖片)、福特眼鏡蛇、雪佛蘭大黃蜂(參數|圖片)……這一命名方式,很容易讓人產生聯想,將車的特點與這一動物聯合起來。

就像長城給大狗的寓意:現在的車名要麼是星空宇宙,要麼是天神猛獸,我只希望它是我的一條忠犬,能陪我柴米油鹽,也能陪我詩和遠方,能陪我潮流炫酷,也能陪我偶爾撒野。

人生路漫漫,有大狗相伴,似乎也溫暖了許多。

縱觀哈弗產品矩陣,有實用為目的,走經濟、成熟路線的M系列;有傳承經典,以大氣、穩重風格見長的H系列;有緊跟潮流,以傳達時尚、科技元素為己任的F系列。

已經如此完備的產品矩陣拼圖,哈弗品牌為何堅持:獨缺以「3/4刻度座駕」定義的全新品類這一塊?要推出哈弗大狗呢?

我們把時針撥回到2010年。

彼時長城已經明確表示:哈弗SUV產品將從高到低依次為,M系列、H系列,以及一個當時並沒有上市的SC(參數|圖片)系列。SC系列就是定位高端,即將成為當時長城首款跨進20萬關口的SUV,基本確定於2012年上市。

長城的信心當然來自於2009年取得歷史性突破的銷售業績:首次進入20萬俱樂部,實現增長77%。儘管與當時70萬量級的上汽大眾、上汽通用有明顯差異,但SUV、皮卡的強勁勢頭,讓長城看到了希望。

然而,最後一刻長城的頓悟,讓我們沒有如期等來SC高端系列。

轎車市場,新推出的騰翼C30,C50(參數|圖片)雖初見成效,但吉利、奇瑞在轎車市場的投入,讓長城感覺到,在這一細分市場未來競爭的慘烈。轎車發展之路到底該怎麼走?這一刻,長城有了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

2008年長城推出的首款轎車「精靈」,以及隨後推出的小眾化設計車型「酷熊」,市場反響平平。這些寫進長城「前車之鑑」的歷史教訓,如洪鐘大呂,時刻提醒著長城在產品規劃中需要謹慎與全面思考;

2011年,哈弗H6橫空出世,至此開啟TA足以寫進中國工業造車史的傳奇生涯。長城終於結束了去轎車業務之後,還沒有一款SUV車型挑起大梁的窒息時刻。

長城豁然開朗:當下,足夠好的H系列才是開疆擴土的「國之重器」,遠比空中樓閣般的SC系列要來得實際。

至此,長城圍繞H6,在H系列一發不可收拾,SC系列就此擱淺。儘管後來的H7與當時SC概念車SC60在尺寸上非常接近,但王鳳英仍然明確表示:H7與SC60是不同的一款新車。王鳳英的話,在強調H7「新」的同時,隱隱包含著對SC系列的心結。

直到2016年底,長城WEY推出,長城終於圓了自己的高端品牌夢,事實上,WEY的成功,也成為自主車企品牌向上的經典之作。

2018年哈弗品牌又添新丁,F系列的加入,讓哈弗品牌注入了年輕的活力。此時,長城已經連續三年成為百萬俱樂部成員的頭部企業。SC系列已經逐漸被人淡忘,哈弗品牌羽翼豐滿,車輪的印跡全球可見。

事情的轉機在2019年出現。

2019年1月,長城發布哈弗「521」全球戰略: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哈弗年度銷量「200」萬輛,成為全球第「1」SUV品牌。

反觀2018年哈弗品牌銷量為76萬輛。顯然,實際與目標之間還有不小的距離。

因為一個更宏偉的目標召喚,已經無限接近完整的哈弗產品線,迫切需要進階,成為長城人的一個共識。

怎麼進階?

SC系列重回案頭,但此時已經有WEY的成功在前,無需再提「高端品牌」概念;

與SC系列同時重回案頭的,還有H系列第一款高端車型H8,這款在2012年廣州車展上,長城由H7更名而來的重磅車型。儘管打破了20萬元國產SUV的價格魔咒,但僅僅三年時間,因為銷量而退市。

儘管H8上市的時間不長,但TA卻是中國汽車製造工業歷史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衝擊20萬級別的中大型SUV。

從過往諸多案例來分析,在長城的文化基因中,始終有檢討、梳理、完善、修正的元素。SC60,H7,H8,站在今天長城成功的高度來看,早已談不上「心結」。但從實現哈弗「521」戰略目標來看,它們無一不是可以借鑑的寶貴經驗。

回到當下,長城以過去未竟的事業為原點,重新出發,向著「521」這個新的目標。

哈弗新品類SUV應運而生。正如長城所言:新車是哈弗針對細分市場需求深刻洞察與前瞻思考,結合多年專注SUV領域的造車底蘊,並快速響應的產物。

基於上述分析,我們就可以預測更多關於哈弗大狗的信息:

第一,它一定比現城市SUV具有更強的越野能力。但是它把「更更越野」的空間留給了H9,產品功能定位清晰;

第二,它不會簡單強調「高端」,但也不會受到WEY的價格空間打壓,比奧迪更貴的大眾車,比雷克薩斯價更高的豐田車,滿大街隨處可見,價格空間「天地自然寬」;

第三,它的產品力在於,有不遜於吉姆尼、歐藍德甚至普拉多的越野能力。但同時在整車舒適性,製造工藝,科技感,時尚感等方面有明顯優勢,市場優勢凸顯;

第四,它和現有H系列、F系列在價格區間上,肯定有重疊部分,但不必擔心「此消彼長」的內部鬥爭,因為彼此特點鮮明,細分市場清晰。這正是專注於SUV主機廠在產品深度上應該有的表現。

第五,最終,長城仍然按照熟悉的方式,讓哈弗大狗走向成功:一款當紅車型,帶動整個系列甚至整個品牌。

如H6之於H系列,F7之於F系列,長城炮之於長城皮卡,VV6之於WEY一樣。唯一的懸念就是,誰會摘得「3/4刻度座駕」的銷量王冠。

那麼新的問題又來了。不管怎樣,哈弗新品類SUV是一款燃油汽車。未來,終究是新能源的天下,難道為了「521」戰略,長城短視了嗎?

可以肯定的說,在經歷從「去轎車」業務到深耕SUV轉型的長城汽車,比誰都知道怎樣去做好從內燃機時代到新能源時代的過渡。長城技術儲備的雄厚,或許就在這次轉型中得以「顯山露水」。

全新的新能源Pi4平台虛位以待,蜂巢無鈷電池蓄勢待發,首批搭載氫燃料動力電池SUV即將亮相北京冬奧會,哈弗全球新能源研發投入300億元,2023年前,將推出20款具備「新四化」領先科技的全球產品……

事實上,作為專業SUV領域的大成者,長城必須考慮的是:在新能源領域,特別是新能源動力方面,如何能夠與SUV車型、皮卡車型更好的結合,從而保持燃油車時代的領先優勢。

如果了解到長城自主研發的XEV項目是電動車與燃料動力車的共用平台,你就應該明白,一旦長城從傳統燃油車到新能源動力車完全轉身,TA其實已經悄然領先諸多對手又一個身位。

所以,在政策允許的條件下,長城基於SUV的產品特性,市場需求,可能會是最後一波徹底退出燃油汽車製造的自主車企。

在此期間,歐拉作為純電品牌主打新能源市場。哈弗和WEY兩個品牌以燃油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並行的方式滿足市場需要。氫燃料電池動力車也將完成處子秀,從而開啟全新征程。

因為新品類的加入,哈弗品牌「功德圓滿」, 「3/4刻度座駕」成為內燃機時代完美的收官之作。未來,我們一定會看到搭載無鈷電池甚至氫燃料電池的「3/4刻度座駕」。

或許,我們不應該簡單把哈弗大狗看成一台車,它更應該是長城對未來極致追求的一種體現。

哈弗大狗又何嘗不是全新一局手談的第一顆落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