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這座千年古寺,與白馬寺同期建造,門票很隨意,香火極旺

2019-04-19     旅遊看開封

說起河南的名寺,大家總是會想到嵩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以及開封的大相國寺。但在三門峽的深山裡有一座寺廟,曾與嵩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開封相國寺一同被譽為中原"四大名寺"。寺院鼎盛時期,規模宏大,香火極旺。但如今,這座寺廟的名氣早已不能與其它三座寺廟相比,但香火依然不絕。它就是:空相寺。

空相寺,原名定林寺,俗稱西山寺、熊耳寺,又名達摩塔院,位於三門峽市陝縣西李村鄉的熊耳山下。根據《陝縣誌》的記載,空相寺始建於東漢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是與我國第一古剎"白馬寺"同一時期建造的佛門聖地,距今已經有19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最早的寺院之一。

而根據寺院內《梁武帝撰文碑》記載,梁武帝大同元年(公元535年),達摩來到定林寺弘法,次年在此圓寂,終年150歲,眾僧徒就將初祖達摩葬於寺內。公元538年,梁武帝差人在寺內建造了達摩靈塔、達摩殿和達摩造像碑。也就是說,空相寺是禪宗初祖達摩脫化成佛之所,也被稱為禪宗祖塋。也因此,空相寺成為千百年來,佛教禪宗信徒追憶達摩禪師、弘揚禪宗精神的最佳場所之一。據說,鼎盛時期,空相寺光是僧眾就有800多人,房屋400餘間,大小靈塔400餘座。

但之後,空相寺則經歷了多次洗劫破壞,如在歷史上兩次大規模的滅佛運動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法中,空相寺都遭到了嚴重破壞,不僅佛像被毀、房屋被拆、和尚被強迫還俗,就連寺院內的財物和土地,也都被沒收。

據說,空相寺非常靈驗,就連汾陽王郭子儀也曾在此朝拜許願。根據空相寺近年新出土的唐代碑刻《汾陽王置寺表》,該碑為汾陽王郭子儀的後人所立,立碑時間為唐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講的是,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時曾到此朝拜,比國許願達摩禪師福佑、平定叛亂,且會奏請朝廷,給予特別的榮耀。之後,平定安史之亂9年後,郭子儀當真奏請朝廷重整寺廟。半年後,朝廷欽此達摩禪師諡號園覺,寺為空相之寺,塔為空觀之塔……

由此可見,寺院由定林寺改名為空相寺,原為唐代宗李豫欽賜,而達摩也被追加為"園覺禪師",達摩塔也被封為"空觀之塔"。之後,唐朝的歷代都對空相寺有過修葺,建立了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千佛殿、白衣觀音閣等。

之後,明清時期,空相寺也被多次修葺,達摩殿、轉角樓和部分殿宇被重修,並建立了"菩提達摩圓覺大碑"。只不過,到了晚清、民國時期,空相寺接連遭到戰火洗劫,大部分建築都毀壞嚴重,寺院的原貌已經蕩然無存,只有空觀之塔屹然於熊耳山。也因此,空相寺逐漸衰敗,地位也不如當年。

近年來,文物部分多次出資修葺,景區開始恢復開發建設,已經完成了山門、達摩殿、南北僧房、鐘鼓樓、觀音殿、達摩陵墓等。每年,在達摩大師的誕辰,即農曆十月初五,空相寺還會舉辦"達摩祖師祭典法會",吸引了很多海內外的高僧大德前來朝山祭祖。

總之,空相寺如今歲沒有白馬寺、少林寺那麼出名,但作為達摩初祖的圓寂葬身之地,其禪宗祖塋的地位無可替代,因此,吸引了很多佛教僧人前來朝拜,進香拜佛的群眾也與日俱增,香火不絕!

門票:據說標價30元,但一般只收10塊,具體以景區實際收費為準

地址:陝縣西李村鄉的熊耳山下,距三門峽市53公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OA-BGwBmyVoG_1Ze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