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大糧倉在沉降,人們無賴用有毒地下水灌溉,未來前途不明

2020-02-20     趣味探索

趣味探索訊 作為世界超級大國的美國,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在科技上都領先全世界,如今美國說自已是世界第二,那麼地球上沒有國家敢說第一。美國之所以這麼牛,完全和自身發達農業有著不可割捨的關係,在和平年代,多餘糧食可以出口他國,來換取財富,在戰爭時期,糧食還可以作為控制他國的一種戰略手段。在我國古代,有這樣一句成語: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充分說明了糧食的重要性。

在美國西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中央谷地是美國一個重要農業區,產出農產品接近300種,中央谷地是一個長約725公里,寬約64公里的盆地,面積只有4.7萬平方公里,但每年產糧和其他農產品接近1億噸,要知道全美一年糧食總產量為4.4億噸,所以,中央谷地一直素有「美國西部大糧倉」之美稱。但如今科學家發現美國糧倉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地面每年都在沉降,更要命的是,農用水中已被檢測出砷元素含量超標,一種致命有毒物。

有研究顯示,在過去的50年時間裡,中央谷地某些地區已經沉降了13米,僅在聖華金地區,2012年降沉了0.3米,其他地區也有不同程度沉降,比如,德爾塔-門多塔運河在過去50年,降沉3米以上。事實也證明這是真的,一座橋樑已陷入水中,只能勉強通行。這一切的原因是,過量開採地下水,主要是用於農業灌溉。要知道中央谷地在18世紀未這裡還是一片荒漠,雨水並不是十分富足,是「淘金熱」才吸引很多人慕名來到這裡。

後來美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才建立了這個如此繁榮的西部糧倉。農業發展離不開灌溉水,一開始中央谷地使用地下水,到了20世紀30年代,才啟動北水南調工程,即著名的中央河谷工程。但是這些來自北部地區的水量波動性很大,時常無法滿足農業灌溉,所以農場主們不得不繼續使用地下水,雖然這裡農作物枝繁葉茂,又甜又脆的蘋果,顆粒飽滿的大米,但是長期使用地下水報應終於在20世紀顯露出來了。

在2018年,來自國外《自然》雜誌的一篇論文稱,在2007年至2015年期間,中央谷地一直在超量開採地下水,占全美地下水總取水量的20%,導致在過去的100年時間裡,中央谷地一些地區地下水水位一直在下降,尤其是到了乾旱時期,水位直降200米,地下水逐漸減少,這才導致該區多地地面下沉,更要命的是,長期下沉導致粘土層變形,封存在粘土層中孔隙水被釋放,而孔隙水中含有高濃度的有毒物砷。

在化學中,砷雖然不是一種重金屬元素,但卻是一種有毒物,元素符號為As,其化合物三氧化二砷(As2O3)被稱為砒霜,砒霜在中國古代還有一個響亮名字,「鶴頂紅」。而中央谷地隨著時間的流逝,含水層中砷含量越來越高,所以該區農民只得靠從遠方運來救濟水為生,每人每月只獲得100公斤生活水,這些水對日常生活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所以很多時候,人們不得不私自開著水車來到50公里外去買水。

然而在農業灌溉方面,人們無賴使用有毒地下水,這樣一來,該地培育出的農作物中就含有了過量砷。此前,有報道曾披露,加州有多個農場的農作物中被檢測出砷超標。還有一個更大的壞消息是,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在幾年前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央谷地地下水越來越少,或在2030年至2050年前枯竭。未來,「美國西部大糧倉」又該何去何從,難道要直接使用海水灌溉嗎?看來前途未明,這的確給美國人出了一個很大難題。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NWGZnAB3uTiws8Ki-_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