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唐洋鎮聯灶村,只見村中心的三號溝河水清澈見底,綠樹成蔭,一群群魚兒歡快地在水裡游來游去,一幅「人在岸上走,魚在水中游」的秀美景色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水能養魚,魚能護水。這是近年來唐洋鎮在推進「河長制」工作、全面保護水域環境工作中,總結摸索出的一條成功經驗。「河裡養魚,不僅美化了村莊,節約了村集體支出,還為我們帶來了效益。」聯灶村黨支部書記王林說。針對河道水秧花普遍較多,影響河道生態環境和河道整治形象問題,2017年聯灶村將村中心的鎮辦河道三號溝作為試點,由沿線居民共同集資,自發組織在聯灶三號溝南段進行河道養魚,通過適當放養濾食性、草食性等魚類,使河道水質明顯好轉, 河段水面水生雜草、秧花等水面漂浮植物得到了有效控制。
和聯灶村一樣,樂元村、鼓勁村等按照「以魚養水,改善區域水環境」的總體思路,積極探索「以水養魚、以魚養河」發展模式,進一步改善河流水質,美化生態環境。樂元村在打造生態河道張壩河時,學習先進做法,將張壩河樂元段養魚進行生態治理,由村倡導組織,沿線群眾自願參與的模式進行養殖,目前該河段水面漂浮植物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水面清潔,水體水質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今年,鼓勁村因地制宜,有序開發,充分利用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達到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初步確定在該村河道交界處進行分隔,由村集體進行統一養殖,向全村村民發放告知書,河道養殖為集體所有,部分收益對全村村民進行分配,部分作集體收入沖減前期投入。村保潔員為日常巡查人員,村組幹部為督查人員,對河道養殖進行監管。
(來源:江蘇東台水務、東台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