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野果做成的各種糕 資深吃貨都不一定嘗過

2019-11-08     微動雲南

秋風起,野果果兒熟。秋陽黃,野果糕兒香。秋末冬初,長在龍陵縣深山箐林里的黏棗陸續泛黃,散發著清麗的酸香味,採摘回家就是一道山野清風的美味。

趁著大好的陽光,姨姐和她的好姐妹們又忙碌開來。一大早就背上背簍,往寨子後山茂密的森林裡走去。

黏棗樹很高,橢圓形的小果子綴滿枝頭,有的綠、有的黃、有的綠中泛黃。黏棗樹下掉落著許多熟透的黏棗,這些掉落的黏棗只要沒有爛就完全不影響食用,撿起來背回家即可。再用一棵長長的杆子,將枝頭的黏棗打落下來,一同變成口中美食。

須臾功夫,姨姐和她的好姐妹們就收穫滿滿——背簍里全是圓鼓鼓的、散發著香氣的黏棗,煞是可愛。

黏棗,龍陵人親切地稱它為「黏嘬」,可以生吃,黏棗的果肉很薄,果核很大,進口酸爽微微澀嘴,還能拉出黏黏的細絲。記得兒時,我和小夥伴們特別鍾愛黃黃的、香香的黏棗,黏黏的果肉總有無法吃完吃盡的感覺,於是小夥伴們聚在一起,總是舔了又舔、含了又含,意猶未盡之感湧上心頭。

如今,姨姐和她的好姐妹們花樣翻新,將黏棗帶回家洗凈、水煮、剝皮、去核,添加蜂蜜或白砂糖,而後熬成濃稠的黏棗糊,再放在陽光下曬乾,切成大大小小的塊狀,然後裝袋保管,全年都可食用,隨吃隨取。

除了做黏棗糕,如今在龍陵,人們把各種小野果的食用方式發揮得淋漓盡致。做成了咳地佬糕、橄欖糕、胭脂果糕、米蘇糕、羊奶果糕、酸木瓜糕、桑果糕、楂子糕等等,能吃的野果,就能另闢蹊徑的做出來,一方面更加便於人們的食用,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兒時的味蕾記憶和深情回味。

為此,我也近水樓台先得月,經常能享用到姨姐做的各種野果糕,一整年的「山野」味道在味蕾上幸福綻放,愉悅了我的閒暇時光。

山李子

洗凈的胭脂果

酸木瓜

羊奶果

桑果

做胭脂果糕

曬各種果糕

咳地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HSQTG4BMH2_cNUgvDl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