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才沒身份如何混成東北王?善謀略懂人心,為盟友慷慨解囊

2019-11-04     古凌

說到北洋軍閥時期,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張作霖。他是三大軍閥中奉系一脈的首領,盤踞在東北三省地區,有著「東北王」的稱號,到後來更是控制中國的半壁江山,是中國處在分裂混戰時期的一個梟雄。

張作霖這個人不同於其他軍官,他沒有上過軍校,也沒有留過洋,就連出身也低微。這樣看起來沒學識沒顯赫身份的一個人怎麼會成長為「東北王」呢?他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父親這個人比我厲害,他很會利用局勢操作局勢。」張作霖是很有政治頭腦的人,他善於謀劃,也喜歡結交朋友,對人仗義,有著一份難得豪氣,這些性格特徵非常有助於他成為一代大軍閥。

讓我們從他過往的經歷尋找蛛絲馬跡,看看他是個有著怎樣格局的人物。

張作霖出生在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今遼寧省海城市),他家境貧寒,14歲父親張有財因欠下賭債,被追債人活活打死。至此,他就和母親妹妹相依為命。他做過很多份工作,當過木匠、做過賣貨郎,還去賣過包子,學過獸醫。在這些經歷使他沾染著市井氣息,也影響著他的圓滑處事。

至於他真正發跡的開端,應該是他做保護工作,收取保護費的時期。晚清時期,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我們的大片土地被侵占。沙俄這時候,意圖侵占我們的東北地區,再加上胡匪作亂,東北這片土地極其不安定。

張作霖發現這個絕好的機會,在這裡做起了收保護費的生意,他組織幾十隊人馬,收取保護費,維護這裡的治安,後來幾十隊人馬不斷擴大,他擔任起管轄二十幾個村子的責任。這就是他奉系軍隊的前身。

他做起的這樁生意真有點綠林好漢的味道,一個沒有什麼正經事做的窮小子當收保護費的頭子,勢力還不斷擴大,從他早年這段經歷,隱隱約約可以看出端倪:他對時局認識清楚。張作霖是善於謀劃的人,他對自己的要求遠不止於做一個小小的綠林頭目,他認為這不是長久之計。1902年的時候,他便接受晚清朝廷的招安

1904年的時候,日俄戰爭爆發,而他所在的遼西中地區,正是一個爭奪的焦點,日本,沙俄,還有清政府,三方的壓力,讓他在夾縫中生存。如果換作其他人一定很難應付這種局面,可是偏偏他還遊刃有餘,周旋於三方之間。到了1905年的時候,他的兵力不但沒有損失,反而擴編了三個營。

這就是他的本事吧!敏睿的頭腦與直覺,以見風使舵的能力使自己在夾縫生存,還成長壯大起來。不得不說他的這能力真讓人佩服。

張作霖這個人有著讓人稱讚的政治頭腦,他身上的那股綠林好漢的豪氣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他一生結拜許多兄弟,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馮德麟……,他對這些弟兄都很仗義。當他和兄弟馮德麟關係緊張時,他不計前嫌,把被段祺瑞關押的馮德麟釋放出來,還給了他一份不錯的差事。

張作霖這份氣度一般人都比不上。對待兄弟講義氣,有江湖道義。他與孫中山聯盟時,對孫中山的態度、做法堪稱處世大道,把他的豪氣展露無遺。

北洋軍閥軍閥中有三大主力,以吳佩孚為首的直系軍閥,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以張作霖為首的直系軍閥,而吳佩孚的軍事實力最為強大。

在這樣的戰略環境下,二人因有著共同的敵人——吳佩孚,孫中山與張作霖就建立了聯盟關係,展開合作

1924年,直奉大戰開始,張作霖率先帶兵入關。按照計劃,一個月後,孫中山應該帶兵北上,哪曾料到陳炯明突然叛變,打了孫中山措手不及,無奈,孫中山只能帶兵逃往上海。剛開始,合作就失利,對吳佩孚的討伐一籌莫展。

而被困上海的孫中山十分窘迫,急需一筆錢來作為軍費。孫中山只好寫信向張作霖求助,希望能夠借一筆錢款。

兩人合作未能順利進行。對於孫中山這個沒有提供到實質性的幫助,反而拖了聯軍的後腿的盟友,張作霖非但沒有嫌棄他,還很爽快的答應借錢給他。

後來,張作霖還寫信回復孫中山,寬慰他說「孫先生不必介懷,這次戰事失利,都那個姓陳的小子壞事。孫先生只是個文人,不善打戰,情有可原,只求孫先生專心於國家民族的大事,至於這幫雜碎有我來解決。」

在戰爭中信任盟友,和其保持良好關係,維持聯盟的穩定,面對盟友的失敗,戰局的困境,張作霖鎮定自若,一方面寬慰盟友穩定軍心,一方面另做籌劃,重整旗鼓。張作霖戰略眼光與氣度真是非同一般。

張作霖原本打算借款給孫中山十萬銀元,他把這件事交給心腹韓麟春去辦。韓麟春聽到張作霖居然要打十萬塊給孫中山,心中一驚,孫中山和和我們奉系軍閥本來就沒有什麼關係,現在只是暫時的合作,再說他帶軍也沒幫上忙於是他偷偷扣下七萬銀元,只送三萬過去。

後來,張作霖知道這件事 非常不高興。對心腹韓麟春說:「你小子怎麼不按我說的辦,居然還偷偷扣下七萬塊,趕緊把剩下的七萬給我不過去。」韓麟春認為孫中山又不知道原本要給他十萬軍費,既然他領了這三萬塊的人情,就沒必要再把這七萬軍費送過去了。

張作霖聽到這話,痛罵了韓麟春一頓。說道:「我是一軍的大帥,這點軍費都要省嗎?我說給十萬就要給十萬。」

於是韓麟春只好把剩下的七萬軍費送了過去。有一就二,孫中山看出了張作霖的豪爽闊氣。1923年當孫中山收復了廣州革命根據地,需要軍費追繳叛逃的敵軍時,又向張作霖借款。面對孫中山的再次求助,張作霖依然很爽快答應了,給他送過去60萬銀元做軍費。

第二次直奉大戰就以張作霖的勝利告終。亂世的英雄僅僅有學識是不夠,想要在這紛亂中某得一席之地,要有謀略,懂得人心,善用人。古有漢高祖劉邦善用人,在韓信、張良的能人幫助下從市井小民成為開國皇帝。

近有「東北王」張作霖,豪氣萬丈,為盟友慷慨解囊,從出身貧寒窮小子,搖身一變成為北洋軍閥末代掌門人。

文/古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GF9QG4BMH2_cNUgw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