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衛生費或垃圾費該不該交?如何收費才讓人覺得合理?

2019-11-12   我會種

農村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有幾年了!很多農村不僅進行了道路、廣場以及配套綠化建設,還上馬了農村垃圾分類體系。從此,這樣的農村就告別過去的髒亂差,鄉村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但是,鄰近年底,各地也爆出農民需要繳納數量不等的衛生費或者垃圾費,到底交不交?如果交怎麼收費比較合理呢?

到底農村衛生費該不該交?

對於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現在推行新農村建設,治理農村生態環境,農村垃圾不能隨意亂扔,實行定點管理,專人清運,日產日清,確實改變了農村髒亂差的舊貌,大大改善了農村的居住環境,可以說是農民人人受益的事情。那麼,這專人清運,就牽扯到人工費用,農村一般會安排幾名上點歲數或者身體條件不能從事其他繁重勞動的人來清理衛生,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既解決了這些人的基本生活來源,也解決了農村的環境問題。但是,這經濟補助的取之哪裡?

在我們這裡的農村,垃圾統一往垃圾場清運費用,由縣鄉財政統一負責,但是,村裡各垃圾點送往集中的垃圾清運點的費用,由各村自己負責。因為這部分費用不大,村裡有集體經濟的,一般由村集體負責。但是,村集體經濟空殼村,總不能讓村幹部墊上這部分費用吧?根據誰受益誰出錢的原則,全體村民都是受益者,那這錢自然應該由全體村民分攤。所以,從情理上講,在村集體沒有收入的村,向村民收取衛生費,是比較合理的。

不過,農村總有部分人愛較真,誰受益誰出錢,我不用你收垃圾行了吧?我把自己家產的垃圾自行送到集中清運的地點,這錢我不用交了吧?但是,人家除了收垃圾,還要清掃大街,你總不能不從整潔的街道上行走吧?話說人在社會中,真不應該這麼較真,為了省那幾個錢,自己天天費時費力去送垃圾,還讓眾人瞧不起,有意思嗎?農村過日子,要有個好人性,給孩子找對象,人家還要打聽打聽呢,你要是人性經不起打聽,可能帶來的不便有很多。

農村衛生費怎麼收才讓人覺得合理?

其實,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公平合理。城市收物業費,都是根據住房面積來收費,但是,物業清理和管理,並不見得住房面積大產的垃圾就多,或者喝的水用的電就多,住房大的未必人口多,所需的管理未必比人家多。但定了這樣的規矩,誰也抗不過去。住大房的都相對有錢,可能也不在意這點不公平吧?城市物業費,只要交了鑰匙,不管你是否裝修,是否居住,就開始收物業費。有的人家裝修晚,房子閒好幾年,照樣要交納物業費,這也不合理吧?但人家就是這麼個收法,你不交,到裝修的時候水電上就可能不給你提供便利。

農村的衛生費,現在大多數都是按人口收費。實際上,這只能說是基本合理的一個收費辦法,但不是完全公平合理的收費辦法。農村的衛生費,實際上是生活垃圾的處理費和大街等清掃費,這個費用主要和居住的人口相關,而和土地無關,所以,按人口收取基本上是合理的。

但是,按登記在冊的人口收,那麼,如果有外來租房住的人員怎麼算?沒有戶口就不產生垃圾了?而戶口登記在冊的,常年在外居住,一般不回家居住,不會產生垃圾,也不行走在農村的街道上,讓人家交納衛生費,這也有點不公平。有人說了,你是這個村的人,儘管很少回村,但戶口在村裡,享受村裡的其他待遇,為村裡做這點貢獻也是應該的。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不揪著誰的腿誰不叫喚,換了你常年不在家,也不願意交納這個費用。

所以,農村的衛生費,到底怎樣收才合理?這個要綜合折算,以常年在家居住的農村人口為主,結合農村有房,有農村人口和在農村租房的常住人口綜合計算。首先,常年在家居住的農村人口占衛生費的大部分,常年在外打工不回家的可以不算,但逢年過節要回家居住一段時間的,應該根據居住時間長短按月計費,不足一個月的視為一個月。在村裡租房的外來人口,和常年在村裡居住的本村人口一個標準。同時,因為農村的街道由所有的住房之間共同組成,所以,住房應該折算一部分費用,有幾棟房子按幾棟房子來計算。

這個計費方法,雖然計費比較困難,但是比較公平合理。比如說全村的衛生費一年需要一萬元,那麼,可以折算一下,按人口交納7000元,把這7000元按本村常住人口和外村在本村租房的常住人口平攤,計算出每人每月應該交納的費用,在外居住偶爾回家的人員按實際情況確定交納幾個月,參照在村人口每月費用交納,因為這點錢非常少,可以先由集體保存積累,年底作為保潔人員的獎金。按住房交納3000元,這個就可以將全村住房,不管有人居住還是無人居住的都統計一下,所有的房屋平均分攤,由其主人交納。至於租房居住的,這塊費用由原房主交納還是租房人交納,雙方可以協商。

總之,農村衛生收費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也確實有不少農民,特別是老年農民生活拮据,不願意交納這部分費用。所以,收費方案一定要儘量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