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首位出身辛者庫的妃子,生下最優秀的兒子,卻被雍正幽禁致死

2019-10-06   清宮史話

在一些清朝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如果哪位妃嬪或是宮女犯了錯,就會被罰入辛者庫。因此,有些人片面地認為辛者庫是關押犯罪奴才的地方,其實不然,辛者庫只是內務府的一個包衣機構,其中也有一些原包衣人,他們有些人甚至還能得到皇帝的重用,甚至有一些辛者庫女子還能冊妃封后,比如說乾隆後宮的孝儀純皇后,即大名鼎鼎的令妃。

清朝首位出身辛者庫的妃子,生下最優秀的兒子,卻被雍正幽禁致死

今天筆者要講的是清朝首位出身辛者庫而得封妃位的女人,她就是康熙後宮的良妃。

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良妃衛氏的祖先在天聰(皇太極第一個年號)年間歸順了清廷,隨後被編入包衣管領,即辛者庫。這也就說,衛氏並非因罪入辛者庫的奴才。

相反,衛氏的許多家人都在內務府任職,比如說御膳房總管、御前二等侍衛以及盛京佐領等等,衛氏的父親阿布鼐就曾擔任內務府管領(正五品),因此,從出身來看,這衛氏並不算低,而是來自中等官僚家庭。

關於衛氏入宮時間,史料中沒有記載,可以肯定的是,衛氏是通過內務府的宮女選秀入宮的,早年可能有一段時間的宮女經歷。

關於衛氏的容貌,官方史料中同樣沒有記載,不過,燕北老人所寫的《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中稱衛氏「美艷冠一宮,寵幸無比」,而且「體有異香,洗之不去」,暫且不管這種傳說是否屬實,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衛氏確實是一名難得的美人。

清朝康熙二十年,衛氏為皇帝生下了一名小皇子,排行第八,取名為胤禩。由於衛氏當時僅是一庶妃,且後宮妃嬪極少有撫養親子的機會,因此,胤禩出生不久便被父親康熙送到了惠妃處撫養,惠妃是康熙二十年冊封的四妃之首,從這個安排來看,康熙對衛氏母子還是比較照顧的。

而且,令衛氏想不到的是,她的兒子胤禩很快便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皇子,在18歲那一年被康熙封為貝勒,是受封者中年齡最小的一位。衛氏很快也在兒子的受寵中獲得了好處,於康熙三十九年被冊封為良嬪,隨後不久又晉升為良妃。由此,衛氏成為清朝首位出身內管領而獲封妃位的女人。

但是,康熙晚年奪嫡鬥爭此起彼伏,衛氏所生的兒子胤禩也成為奪嫡風暴中的核心人物,遺憾的是,雖然胤禩十分優秀,但是康熙並沒有將其立為太子的想法,相反在康熙一廢太子之後便漸漸疏遠了這個兒子。

頓感奪嫡無望的衛氏心灰意冷,或許感受到自己的低微出身給兒子造成的不利影響,她在康熙五十年離開了人世。

衛氏兒子胤禩的結局就更加悽慘了,雍正繼位後,雖然將胤禩封為廉親王,實則是一種麻痹對方的做法,在雍正皇位穩固之後,終於對這個弟弟出手了,雍正下旨將胤禩改名為「阿其那」,並將其幽禁致死。由此可見,帝王之家最是無情並非是一句空話呀!

參考資料:《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清史稿》《清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