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縣(古屬漳州府平和縣)福建省漳州市轄縣,地處漳州西南部,與福建、廣東兩省八縣相連,素有「八縣通衢」之稱。境內有福詔高速、雲平高速(在建)、207省道、309省道等交通幹線。平和古為揚州之城,周為七閩之地,明正德十三年( 1518 年)置縣 ,取「寇平而人和」之意。為省重點僑鄉和台胞祖籍地,既是經濟欠發達縣,又是沿海經濟開放縣。平和縣還是福建省重點僑鄉之一,也是台胞的重要祖籍地。是原中央蘇區縣、省重點老區縣。
平和縣轄面積2328.6平方公里,位居漳州市第一位。下轄16個鄉鎮(場)、240個行政村、16個社區居委會、12個作業區,2571個自然村。截止2015年常住人口51.4萬人。[1]平和城鎮化程度31.3%,縣城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8.3萬人。
平和縣資源廣博,物產豐富,擁有琯溪蜜柚、坂仔香蕉、白芽奇蘭茶三大綠色品牌,農業產業化走在全省前列,被命名為「中國琯溪蜜柚之鄉、中國香蕉之鄉、中國白芽奇蘭茶之鄉」,先後被授予「全國無公害水果生產示範縣」、「全國經濟林示範縣」和「全國科技先進縣」等稱號。擁有一個省級工業園區和三個工業集中區。
區位面積
平和縣地處福建省閩南金三角的漳州市西南部,毗鄰廈門、汕頭兩個經濟特區。地理坐標為北緯24°02′-24°35′,東經 116°54′-117°31′。轄10鎮5鄉,1個農場。
2012年全縣面積2334平方公里,位居漳州市第一位。山地260萬畝,耕地35.5萬畝,林地面積268萬畝。
平和縣境內群巒疊嶂,山清水秀,全縣森林覆蓋率69%,僅2011年,就造林綠化19.4萬畝;水果面積達90萬畝,總產量90萬噸,居福建省第一位、中國第六位。漳州6條主要河流有5條的源頭在平和,為平和贏得"五江之源"的美譽(廣東韓江、漳浦南溪、鹿江、雲霄漳江、詔安東溪)。
地質概況
平和縣處於南嶺山脈東西向複式構造帶與新華夏系第二複式隆起帶這兩個巨型構造體系的復合部位。歷經多次的地殼運動,構造斷裂複雜。較為發育的構造體系主要是:經向構造、新華夏系構造以及旋扭構造。
經向構造
形成較早,多被後期新的構造所遷移和改造。縣內出露零星,僅見於西北部——蘆溪南北向壓扭性斷裂帶。
新華夏系構造
主要有:東槐——桂竹洋北東向壓扭性斷裂帶,伴生有蕉和——官峰北西向張扭性斷裂帶;九峰——土田北北東向折斷帶;文峰——大溪北北東向折斷帶(2、3折斷帶都伴有張扭性北西向斷裂);小溪——坂仔北北東向複式背斜。
縣城夜景(3)
旋扭構造
主要見於安厚帚狀構造,從北干嶺開始向西南經大溪、安厚,又轉向東南至雲霄馬鋪、水晶坪一帶,按逆時針方向撒開,長約60公里,寬3~25公里,涉及面積600平方公里。
全縣範圍內起主導作用的仍屬新華夏系的北北東、北東向的壓扭性結構面,以及其伴生的橫張北西北斷裂。而新構造運動沖洪積層、洪積層強烈展示,控制著平和縣山脈的分布走向、河谷切割及河流階地、水系網的發育等,基本與出露構造體系的輪廓相吻合。
境內地質構造以斷裂為主,褶皺輕微,只在小溪至小礬山間侏羅系梨山組地層中,見有寬闊平緩的北東向褶皺,其他地區均不醒目。總之,縣內地質構造,是一個以北東向斷裂為主幹、多組斷裂交織一起的網格狀斷裂構造格局。主要有:鍾騰——九峰北東向斷裂;小溪——大溪北東向斷裂;蘆溪——南勝北西向斷裂;崎嶺——安厚北西向斷裂;湯坑(南靖縣)——象牙南北向斷裂;福里石——龍傘崬南北向斷裂。
自然資源
平和縣境內礦藏種類繁多,有金、銀、銅等10餘種,其中石英石、高嶺土、花崗岩分布廣、貯量大、品位高,為省內罕見;水能理論蘊藏量近10萬千瓦,河流眾多,流域面廣,河床比降大,徑流快,開發價值高;地下溫泉10處,日出水量3000立方米,為發展淡水養殖提供了有利條件。
氣候特徵
平和縣內年平均氣溫攝氏17.5-21.3度,東南地區的小溪、山格、坂仔、安厚和南勝21-21.3度,西部的九峰、國強20-21度,其餘西部山區17.5-19度。雨季長,雨量充沛,年平均1600-2000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400毫米,日照和太陽輻射時間中等,年平均霜期為41.3天,春秋冬溫差小,氣候溫暖,夏季較長,但酷熱嚴寒少見,適宜各種農種物生長和各種產業投資。
平和縣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三平風景區[7],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個(靈通山風景名勝區[8]),國家地質公園1個(靈通山),國家歷史文化明鎮1處(九峰鎮),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繩武樓、莊上土樓、南勝窯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三平寺、侯山宮、薰南樓、報本堂、天湖堂、平和城隍廟、平和文廟、中湖宗祠、平和暴動紀念館),1個平和首團台灣文化藝術團(天潮會民俗技藝團),1個宮廟傳播平台(宮廟走透透)[9],1個文化藝術中心(天潮會文化藝術中心),1個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琯溪蜜柚科技示範園),四星級酒店1家(洲際大酒店),獲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築獎項之一的「阿迦汗」建築獎1處(橋上書屋)。
天潮會文化藝術中心
天潮會文化藝術中心,由法定代表人吳天森創建於2017年1月23日,地址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山格鎮山格村后街37號,於2017年1月23日在平和縣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為10.000000萬人民幣(萬元)。
宮廟走透透
宮廟走透透屬於天潮會文化藝術中心旗下的平台,由法定代表人吳天森創建於2018年。自從2018年創建《宮廟走透透》先後以入駐微信公眾平台、網易自媒體平台、搜狐自媒體平台、今日頭條自媒體平台,主要運營各宮廟及民俗廟會、陣頭等文化[9]。
天潮會民俗技藝團
天潮會民俗技藝團,由吳天森團長創立於2017年,以發揚並傳承傳統技藝為己任,有鑒於台灣、福建閩南地帶的藝陣文化逐漸勢微沒落,更為了激發青少年傳承台灣、福建兩岸傳統廟會技藝,不斷精進技藝及表演內容與方式,將民間習俗技藝提升至劇場藝術文化層次,天潮會氣勢宏偉、 莊嚴震撼的鼓藝表演與神偶藝陣。
靈通岩
靈通岩位於平和縣大溪鎮大峰山。距漳州市區116公里,屬國家級自然風景名勝。大峰山由獅子、玉女、擎天、靈通、天池等36峰組成,最高海拔1287米。靈通岩,峭岩立壁,層巒疊嶂,怪石嶙峋,有「菊花引路」、「三蟲游斗」、「猛虎守峽」等18景,景景奇異瑰美。獅子峰奇峰突兀,猶如雄獅盤踞。石寨岩頂,一塊巨石高聳,朝天寺座落其上。
靈通寺,建於天然石洞之中,上有磐石覆蓋,下臨懸崖絕壁,唯有一條「天梯」小徑可以攀登。洞前百米高處,涓涓細流,飛濺而下點滴如珠似玉;雨後流泉飛瀑,猶如珠簾高掛,身臨其境,嘆為觀止。
景區內還有台灣「阿里山之神」吳鳳故居、黃道周講學處、林語堂故居等人文景觀和1200多年亞熱帶稀有植物及珍奇的「娃娃魚」。
三平寺
三平寺
閩南千年古剎三平寺位於文峰鎮三平村。東臨龍海市程溪鎮,南臨漳浦縣南浦鎮,處於平和、龍海、漳浦三縣接壤處的三平山九層岩下,距漳州市區47公里,距平和縣城30公里。
三平寺始建於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為晚唐高僧楊義中所建。據傳,唐武宗實行滅佛汰僧政策,佛教遭受嚴重打擊,原駐錫於漳州半雲峰下"三平真院 "的義中禪師,為逃避劫難,率其門下僧眾順溪而下,歷"三險三平"到三平山九層岩下,創建三平寺。
三平寺座北朝南,北靠獅子峰,南坐筆架山,百丈漈、東接大柏山、西鄰九層岩。義中禪師選擇山勢如游蛇下山稱"下水蛇"的蛇穴,依山建寺。寺前一箭之遙有一狀如神龜向上爬的龜山,稱"上水龜",龜蛇南北相望,天生寶地。
九峰鎮
客家土樓、中原合院式民居及閩南騎牆式樓房混雜,遍布在集鎮與山野間;閩南話、客家話、潮州話一起成為此地的通用語言,年紀稍大一些的當地人,都會說、會聽這3種方言,潮劇、薌劇、四平戲、漢劇等劇種在這裡盛行。
侯山宮
侯山宮位於小溪鎮西林村,平和一中的西側,地處花山溪流域的河谷盆地中。東北距鎮政府0.9千米,距平和縣城約1.5千米。西林村是琯溪蜜柚的發源地,種植琯溪蜜柚已有400多年歷史,從而使平和縣成為中國琯溪蜜柚之鄉和全國最大的琯溪蜜柚交易市場。侯山宮是一座具有閩南特色的宮廟建築,坐西北朝東南,為石、磚、木結構,占地約139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為432平方米。主體建築由門樓、天井和正殿等組成。正殿為單檐懸山式屋頂,屋脊裝飾繁麗,具有較高工藝水平。主體建築左側為重修的碧雲室,門樓前是大埕。門樓依託宮廟前牆而建成。正殿為面闊3間,懸山頂,木構梁架。天井由河卵石鋪就,保存清代風貌。
小西天
小西天景區森林游步道
小西天觀音廟位於平和縣小溪鎮聯光村大坑山中,故又稱「大坑岩」。距縣城約5公里,背靠小溪第一高山雞籠山峰,一年四季竹蔥蘢,雲霧繚繞,變幼莫測,婉如仙鏡。面向天馬山脈,面前山崗,大齒交錯,節節相護,藏風聚氣,天馬山脈橫臥運方,翠屏當戶。左右大坑山脈,牛頭倉山,起伏連綿,猶如兩頭雄獅對望鼓戲,栩栩如生,所以「小西天」大坑岩地理又有「雙獅結佛」之美稱。
大芹山
大芹山海拔1544.8米。頂峰有一奇石,長2.5米,寬2米,厚0.3-0.5米,由3個石柱撐著,在不同的方位敲打,會發出不同的音響,被譽為八音石。秋高氣爽時,登上高峰,用望遠鏡可觀看雲霄方向的大海。主峰的周圍有小芹山、鵝公髻、出水仔、筆架山、黃世尖、南山崬、大尖尾、石尖仔崬、谷坪山、交洞山、溪頭尾及東北邊的粗科崬、北邊的江秀斜崬、西北的觀音崬、拉子旗等15座千米高山。
橋上書屋
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獲得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築獎之一的「阿迦汗」建築獎,是世界建築奇葩。世界最著名建築獎之一「2010年阿迦汗建築獎」24日在卡達首都多哈揭曉,包括中國福建省平和縣崎嶺鄉下石村的「橋上書屋」等在內的五座建築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