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深改方案曝光,真正落實到位才是關鍵

2019-08-27     曹中銘股市觀察

8月25日,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召開會議,研討、細化資本市場改革總體方案。目前,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方案已經基本成型。根據媒體的報道,改革方案的成型,歷經了5個月的調研、討論和推動,其目的是為了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此次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方案主要包含五個方面,涉及科創板、創業板與新三板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以及提高違規成本等。其中,最受關注的無疑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與提升市場違規成本了。比如改革方案將制定並實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用3到5年的時間使上市公司整體面貌得到改觀;爭取今年內通過證券法修訂,探討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證券集體訴訟制度,推動修訂刑法,大幅提高欺詐發行、上市公司披露虛假信息等行為的違法成本等。

我國資本市場誕生近30年了,資本市場的成長,其實一直離不開不斷的深化改革與創新。以廣受關注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為例。股市誕生初期,新股發行主要實行的是額度制,此後過渡到審批制,再由審批制「升級」至目前的核准制。如今,註冊制試點已經在科創板啟動,並且運行良好。今後,隨著註冊制試點成功,新股發行註冊制將在A股市場全面推行。而這一切,其實都是不斷深化改革的結果。

儘管多年來A股市場不斷進行改革,但市場所存在的問題仍然大量存在。比如上市公司不積極回報投資者的問題,大股東與實控人利用規則漏洞大肆套現的問題,中小投資者弱勢地位一直沒有改變的問題,等等,不一而足。要改變這些問題,唯有不斷的改革,才能解決,也才能為市場帶來活力。

總體而言,證監會出台深化資本市場的改革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能夠真正落實到位才是關鍵所在。像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問題,市場其實已經提了很多年。個人以為,用3至5年的時間讓上市公司整體面貌得到改觀,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

首先是把好上市關的問題。多年以來,上市公司質量整體不高,與監管部門沒有把好上市關難辭其咎。眾多質地一般的企業能夠上市,甚至造假企業也能在市場上掛牌,對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影響非常大。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今後在A股實行IPO註冊制,以及新股上市門檻的降低,都會對上市公司質地產生重要影響。

其次是強化退市的問題。退市制度歷經多次改革,仍然沒有改到位。目前的滬深市場,還大量存在或業績長期虧損,或財務狀況嚴重不良,或屬於殭屍企業的上市公司,這類上市公司也成為「股市不死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這類上市公司不退市,將嚴重影響到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也影響到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如果能夠把好上市關與退市關,上市公司整體面貌的改觀將是可期的。

再如違規成本低的問題,主要受制於證券法一直沒有修訂。從已經披露出來的證券法修訂草案看,違規成本已大幅提高。但如果證券法的修訂工作不完成「三讀」的話,顯然也是於事無補的。而且,對證券法進行修訂的同時,對於刑法也要進行聯動修訂。此外,對於市場呼籲已久的出台集體訴訟制度問題,目前還只是處於探討階段,並不具備推出的條件。而集體訴訟制度才是大幅提高違規成本、嚴懲違規者的利器,也是廣大投資者維權的利器。

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需要不斷進行深化改革,更需要制度建設的保駕護航。將深化改革方案真正落實到位,資本市場才能迎來春天。如果只停留於口頭上,或者只是作為應對股市處於非常時期的一種手段與方法,則無異於紙上談兵,不會產生任何實質性的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Ic1mwBJleJMoPMF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