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經過了三十來年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很大的提高,到處高樓大廈,汽車也走進了千家萬戶,家用電器手機更不用說了,社會上的錢也越來越多了,過去的二十年M2就增長了十幾倍,1998年M2貨幣餘額只有10.44萬億元,到了2018年M2貨幣餘額達到182.27萬億元,M2的平均漲幅高達15.38%。到今年十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94.56萬億元,同比增長8.4%,M2每年都在穩步增長,照理社會上錢那麼多,大家錢包應該都是鼓鼓的,為何還有那麼多的人無存款呢?錢到底去了哪兒呢?
根據國內權威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人口總數有14億人,其中5.6億人的銀行存款為零,占總人口的比例為40%,你沒看錯,這是真的!為什麼會這樣?錢都去哪了?
眾所周知,國民有著儲蓄存錢的傳統,存錢是中國百姓傳統,與古代積穀防饑是一樣的,以前人們消費觀念比較保守,生活節儉,時時居安思危,國民儲蓄率高達50%,一般人都會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而現在,隨著物價和房價不斷上漲,很多人早已入不敷出,通過貸款買房買車的不在少數。
近十幾年來,國內的房價不斷的上漲,國內有二億家庭四億房奴,高房價掏空了這些人父母的積蓄,甚至6個錢包,還要背負二三十年房貸,每個月都要為還房貸而焦頭爛額,除了房子就是房貸,哪還有錢去存款呢?
這幾年物價水平穩步在升高,人們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雖然工資收入也逐步上漲,但是工資收入上漲幅度卻永遠也追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你看今年以來,豬肉價格從每斤十來塊漲到現在的三十來塊,每月掙三四千元,一天一百多元都不夠二個豬蹄錢,肉都吃不起了,哪有錢去存款呀?並且這二年生意難做錢難掙,開銷卻大,每個月的收入,除去房貸和車貸,所剩無幾。有媒體報道,居民家庭儲蓄率增速呈現下降趨勢,其實更確切地說很多人都已經過上了負債的生活,基本進入了全民負債時代,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我國人均債務高達13萬左右。每月捉襟見肘入不敷出,更難有閒錢存款了。
現在年輕人受西方超前消費文化的影響,很多人沒有了存錢的觀念,反而經常性透支消費超前消費,習慣於借貸。每個月都背負著債務生活,發了工資就去還花唄、借唄、信用卡還有網貸等。大多年輕人每個月都是月光,賺的還不夠花,還相互攀比信用卡消費,能不窮嗎?沒套信用卡沒網貸的年輕人現在都算優秀了,哪有餘錢來存錢呢?
現在養育孩子的支出還是很大的,很多人都希望給自己孩子最好的,不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只要是和孩子有關的東西,即使再貴,家長也願意付出,從孩子出生的奶粉錢,到孩子上學教育以及孩子興趣愛好所需要花費的錢等等,讓他吃好、穿好、用好,學好,收入三五千,花在孩子身上就二三千,你說哪還有閒錢可以存起來?
還有一種人捨不得吃穿花銷,卻一有錢就投進股市期貨基金等投資投機市場,當然給投機市場套路了,一贏九輸那是市場規律,或者還有人買了彩票,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哪還有餘錢來存銀行呢?
當然中國5.6億人沒有存款,也不算太多。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這5.6億零存款的人口中,光是0-15歲的人群就占據了2.486億人。而且國內還有很多低收入群體、老年人以及低保戶等等,也都是沒有存款的。光是這部分的人群也幾乎達到了2億人以上,剩餘的還有一些16-20歲還不具備賺錢能力的人等等。嗯嗯,算起來問題還不是很大,你說呢?
錢都去哪了?車貸房貸消費貸,兒子娶媳婦,水電暖,醫院,隨份子等等,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夠月光族就不錯了,要有點積蓄的,那都是老一輩省吃儉用或還有些積蓄。這邊催房貸,那邊要學費,誰缺錢誰知道,不說了明天還要去找工作,那還有什麼錢去存銀行?小編拋磚引玉,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各抒己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