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在美國的中東政策中,保護以色列的安全一直占據重要地位。其實,在以色建國後長達20年的時間裡,美國並沒有向其提供多少援助。直到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當以色列一路攻城略地,表現出其能夠單獨擊敗蘇聯在阿拉伯世界的盟友後,美國才開始向其提供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在華盛頓看來,支持一支定期與蘇聯支持下的阿拉伯對手過招的以色列軍隊,是一種很有戰略價值的做法,而且美國在中東的這種驅狼吞虎之計一直延續到現在。
作為美國的鐵桿盟友,以色列不斷蠶食和占領巴勒斯坦在約旦河西岸的領土,而且還在加薩走廊扼殺對手。多年來,巴勒斯坦在阿拉伯世界的支持者們,一直在不斷表明,只有能夠在這片彈丸之地建國,便願意實現全面和平;而以色列則不斷通過言行表明,其不僅不會放棄棄通過武力攫取的土地,還要繼續吞併鄰國更多的土地,而且這還獲得了美國的默認和支持。有道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而且巴勒斯坦的哈馬斯武裝比伊朗都可怕。哈馬斯主張用武力徹底消滅巴勒斯坦領土上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將巴勒斯坦人從以色列的占領中解放出來,並主張建立一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領土覆蓋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對此,以色列不斷強化對哈馬斯的打擊力度,頻繁實施「定點清除」行動,並相繼在加沙擊殺哈馬斯武裝的高級指揮官。
12月11日,以色列再次出動戰機對加薩走廊實施「定點清除」的空襲行動,理由依然是報復哈馬斯的火箭彈襲擊,但空襲無一例外造成多名巴勒斯坦平民傷亡。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還表示,如果巴勒斯坦武裝不停止火箭彈襲擊,以色列還將在加薩走廊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對於以色列下一步該如何動作,各方觀點不一。有美國和以色列學者認為,哈馬斯不斷發動火箭彈襲擊,為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以色列應當一鼓作氣,徹底消滅哈馬斯,並占領加沙。大多數巴勒斯坦民眾都希望結束暴力,而比起哈馬斯來,以色列扮演的角色顯然更加極端。
在西方國家看來,以色列打擊哈馬斯武裝是為了維護本土安全。但是,此舉卻是在建立在侵犯巴勒斯坦主權上的,而且以軍發起的每次軍事行動,都造成了巴方大量人員傷亡。俄羅斯專家表示,以色列再敢妄動必會後悔。以色列很難通過大規模軍事行動消滅哈馬斯,並占領整個加薩走廊,因為那會使以軍陷入與數百萬巴勒斯坦人巷戰的汪洋大海,這將是以色列無法承受的。
對於哈馬斯來說,勝利的定義則要簡單的多,破壞以色列的安全和穩定,甚至是擊毀一棟以色列的建築物,都是一場勝利。此外,以色列曾在加沙採取過兩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但結果證明以軍雖然在戰術上也取得了勝利,但在戰略上卻輸給了對手。由於屢遭以色列戰機空襲,加沙民眾要麼是錢財盡失,要麼是妻離子散,生活無望,甚至連基本的生存權力都在被剝奪,他們寧肯加入哈馬斯武裝,也不願意向以色列的入侵行為做出讓步和妥協,這也強化了哈馬斯對加薩走廊的統治。其實,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繼續。開戰的目的,是為了讓勝利者從政治上獲益,但以色列卻看不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