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期《吐槽大會》,才發現節目現在變得這麼野了?

2021-03-01     娛樂產業

原標題:看完這期《吐槽大會》,才發現節目現在變得這麼野了?

今晚,易立競審問式吐槽在一眾明星堆中,衝出突圍。

一切都是有預兆的。你仔細看,從第一期彈殼狙擊式吐槽到第三期閻鶴祥相聲式吐槽、第四期許知遠文化式吐槽出圈,再到新一期易立競審問式吐槽……《吐槽大會》第五季的變革與破圈,隨著節目不斷播出,越來越有「樣」了。

新老受眾正在被不同圈層、不同的吐槽形式激活。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節目更新五期,累計播放量破6.12億;貓眼平均熱度值9000+,微博#吐槽大會#話題閱讀量高達104.1億;節目正片更是淪為真正的「哈人區」,據不完全統計,彈幕區已接受17w+次「哈哈哈」衝擊波。

事實證明,當代打工綜藝——《吐槽大會》走出舒適圈後,正在迎接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

最直觀的莫過於賽制,第五季大刀闊斧,迎來最大規模的改版。自曝槽點、戰隊battle、淘汰、補刀等,一環接一環,最大程度釋放節目的競技性。此外,在娛樂產業(ID:yulechanye)看來,《吐槽大會》第五季基於強賽制外殼下的內在打破,更加值得細說。

一方面,文本突破,不拘泥於表層平鋪直敘的吐槽。前四期播出後,許知遠、金星的吐槽文本,被廣泛傳播且被譽為娛樂吐槽文化綠洲;另一方面,表演形式的突破,即吐槽形式的多元化,目前已出現相聲式、審問式、雙人音樂式吐槽。可以明確的是,「吐槽文化」的邊界正在被不斷拓寬,變得更加包容。

而對於一檔綜藝節目來說,不論是吐槽形式還是文本的突破,一個至關重要的載體在於「人」,即這一季的嘉賓:rapper、記者、主持人、相聲演員、知識分子等不同圈層的先鋒人物,群「槽」薈萃,較量著,碰撞著。

越來越野

今晚的《吐槽大會》,看完直接一句:好傢夥。

繼第四期許知遠文化版套娃式吐槽後,大張偉、王勉兩人搭檔上演音樂互動吐槽。大張偉吉他在手,開口就吐槽起王勉身高。

「我先來吐槽下王勉,身高長得非常簡約,本來就不高,非帶上個台階,你以為大家看不見,這就是矮矮矮(愛),那麼你為什麼會矮?王勉回答,因為矮所有矮,死了都要矮。王勉,要活下去啊,這是矮的代價…」

看到沒?諧音梗+歌詞套娃式吐槽。

王勉彈唱加表演回擊。「大大大大大大家好,我是大大大大張偉的嘴」,邊說還刪了自己一個巴掌,好了,這下全世界都知道大張偉嘴碎了。「窗外的大張偉,在電線桿上多嘴,哎,你瞧,池塘邊的榕樹上,大張偉聲聲叫著夏天,哇哇哇。」

音樂看不夠?道具閃亮登場。只見王勉拿出一盒「一粒靜」,要給大張偉治碎嘴,吃完一粒就安靜,瞬間王勉變身易立競,大張偉接著吐槽,「怪不得你現在嚴肅的容貌,如此僵硬,簡直就是僵硬容(江映蓉)。」

一石二鳥,另類吐槽,易立競內心os:謝謝,有被內涵到。Ps:楊笠也笑的太大聲了吧,哈哈哈哈哈。

野,是真野。吐槽汪東城、楊笠時,兩人又新增了小品式吐槽,在其他嘉賓直接用犀利語言吐槽汪東城舞蹈動作油膩時,大張偉王勉善用一吐一演的表演形式演出來,巧妙過度到吐槽楊笠的熱梗「普通但自信」。

最終,王勉獲得吐槽熱力值180票,大張偉192票,全場最高。

基於文本和傳播效果同時兼具,或許,這樣極具現場感染力的吐槽形式是節目接下來的新思路。

易立競一臉嚴肅的審問式吐槽也在本期開啟第二彈。「我看了眼旁邊的汪東城,汪東城看了眼地板,保潔阿姨看了眼我,她說:不要隨便把男人丟在地板上,注意環保。我說,阿姨,你怎麼可以罵男人呢?你又不是楊笠。」好的,套娃式吐槽看來開始出現人傳人現象。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第四期,許知遠的那一段經典吐槽在抖音、知乎、B站上廣為傳播,節目彈幕中也看到不少人前來二刷、三刷。

吐槽張大大:「審美的偏狹,是一種智力的缺陷。張大大不是 個 人,他是一種現象。」斷句梗,張口真老文化人了。

說金星:

「金星,金小姐,她有一種把全世界的事兒都變為家長里短的能力。我想即使魯迅上了她的節目,她也就是問問:在北平一個月掙多少錢呢?你的故居是租的還是買的呀?後來跟閏土還有聯繫嗎?我估計魯迅聽完就想說兩句話,一句是髒話,另一句也是髒話。」

引用了魯迅的梗: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談CP:

「我都不知道什麼是CP,還以為是一種期貨。他們給我解釋完以後,CP和期貨也差不多,是一種沒有兌現的愛情。你看,他兩現在總被迫營業,被套牢了吧。」

再接著來個三連「吐」,絕殺。借用網友的話來說,這是真文化人·文化梗,句句都是文化魂。

「在我的認知里,《雪國》就是川端康成的小說。張大大,小說是一種作家寫的假的事;李誕,作家是一種你以為你在從事的職業,閻鶴祥,職業你曾經擁有過。」

誠然,語言類節目的核心點之一在於文本。經典名著融入吐槽文本中,與被吐槽對象的槽點高度契合,如此的吐槽形式放在許知遠身上,再合適不過。

如果說易立競自成一派的審問式吐槽是《吐槽大會》改版的大膽嘗試,那麼許知遠自帶文化氣息的吐槽方式則是節目文化底蘊的加持。很大程度上來說,包括閻鶴祥相聲式吐槽等,實則都是節目組之於吐槽文化邊界探索的重要一環。

越來越上頭

截至目前,第五季《吐槽大會》播出五期。從rapper彈殼到記者易立競的出彩,再到許知遠的出圈,上頭,是真上頭。

娛樂產業(ID:yulechanye)做了一個表格統計,截止目前,《吐槽大會》第五季邀請了31位嘉賓(ps:李誕張紹剛統計在內)。囊括了影視劇演員、相聲演員、脫口秀演員、rapper、偶像、記者、主持人還有許知遠。

節目成功聚齊不同圈層文化的代表人物。許知遠開口老文化人,金星易立競,風格自成一派,王勉大張偉藉助音樂升級燃炸現場…細品,他們之間又各有關聯,自帶故事和包袱。

譬如,首期中秦昊,一邊是演過她老婆的張雨綺,一邊是演過他女兒的馬思純,畫面即刻充滿了戲劇色彩;楊笠、王勉、雪國CP、蒙淇淇、宋方金等則隸屬於近期熱搜的核心人物等,諸如此類,新老嘉賓的破圈融合,打破吐槽表演底層門檻的同時還很好規避了嘉賓不熟,吐槽尷尬的局面。

不得不說,這一季《吐槽大會》邀請嘉賓的邏輯,就很妙。在新賽制的輔助下,他們通過自己獨特的代表性展現出了不同的吐槽形式,為《吐槽大會》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不同領域嘉賓的破壁互動之下,節目多了許多回味之處。許知遠的CP期貨論,在短視頻段被反覆傳播,金星的犀利吐槽、易立競的嚴肅臉,讓她們的國民度二度、三都提升。

而《吐槽大會》也因此產生另一層面的行業價值,倒像是不同圈層文化融合的橋樑之一。在娛sir 看來,破圈層互動的另一層意義還在於:一來提升《吐槽大會》與觀眾之間的共振頻率,二來拓寬節目受眾,三來節目與社會的連接性、思考性,更強。

越來越有「樣」了

當然,爭議也不是沒有。

「你看過《吐槽大會》的豆瓣評分嗎?你知道《吐槽大會》越來越不好笑了嗎?你聽過評論說《吐槽大會》已經變成洗白大會了嗎?想過停辦《吐槽大會》嗎?」

以上,是《吐槽大會》第五季開播,易立競向李誕發問的名場面,受訪者同時也是節目的靈魂人物——李誕一一承認。

同樣,關於第五季大刀闊斧調整的節目賽制,也一度讓節目陷入糾結、爭議。他們並非沒有感知,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早有預感。

《吐槽大會》製片人、騰訊視頻七盎司工作室負責人白洪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坦誠,作為綜N代節目,《吐槽大會》已經讓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同時,他承認,大改版或許會損失一部分原來的核心用戶,但為了救活整個節目,「這幾乎是我們當時能找到的最好的方式。」(採訪資料源於《三聲》)

作家夏目漱石在《我是貓》里如是寫:如果春風總是吹拂這麼一張平淡無奇的臉,想來春風也會覺得很無聊吧。誠然,對於任何一檔綜N代來說,想要為IP續航,不改肯定萬萬行不通的,怎麼改是重點。

先說結果。老嘉賓出彩,新嘉賓出圈,無疑就是觀眾和市場之於第五季《吐槽大會》改版升級的充分認證。

不妨把前三期看作是節目的第一個賽段,更多是在傳遞新玩法,打開搭建完新規和新嘉賓背後的吐槽大門。賽制上新增自曝槽點、戰隊battle、補刀、淘汰環節,節目形式上更是切分出真人秀環節,加速嘉賓與嘉賓之間、嘉賓與觀眾之間的熟悉度。

新賽制和真人秀的部分,在第四期迎來階段性的檢驗。吐槽元素上,聚齊直播帶貨、螢屏CP、相聲等流行元素;吐槽表演上,許知遠、金星、閻鶴祥等開口即絕殺,言辭犀利,令觀眾直呼夢回第一季《吐槽大會》。

而越往後,真人秀經過時間和內容的養成,不同嘉賓的不同吐槽形式或者說吐槽風格,逐漸走進觀眾心底。

文化式吐槽(先鋒代表許知遠)、互動式吐槽(大張偉)、自黑式吐槽(張大大)、相聲式吐槽(閻鶴祥)、審問式吐槽(易立競)、狙擊式吐槽(彈殼),嗯,快湊齊一部《吐槽百科書》。不難理解,這些吐槽形式的出現,正在探索和打破「吐槽文化」的邊界感,滋生更多想像力和可能性。

某種程度上來說,閻鶴祥的相聲式吐槽,打破了相聲與脫口秀之間的邊界感,將相聲傳統文化中的叫賣、各種包袱的節奏技巧融入到吐槽脫口秀里,精彩程度,可見一斑。

而大張偉的互動式吐槽,發揮自身音樂優勢,在歡樂的氛圍中進行吐槽。他和王勉屬於同一類型,弱化文本依賴性,重現場表演。這一期和王勉合作唱跳互動式吐槽,充分調動觀眾情緒,展現了另類有趣的吐槽形式,現場燃炸,請自行腦補楊笠的笑聲。

如此,《吐槽大會》也開啟了套娃式升級和意義呈現。節目聚攏不同圈層的先鋒者,這些人透過不同的吐槽形式,交互性製造槽點和看點,使得《吐槽大會》娛樂觀賞性再進階;更深層次的意義還在於節目的變革,正在不斷拓寬「吐槽文化」的邊界與包容性,而「吐槽」的IP續航能力,只會增不會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mi57HcB9EJ7ZLmJOF_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