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變身「聚寶盆」

2020-04-07     寧波日報

村裡黨員幹部墾荒種植柑橘苗木。(吳敏勇 沈孫暉 攝)

本報訊(記者沈孫暉 通訊員吳敏勇)挖坑、栽種、澆水……這段時間,象山定塘鎮台洞塘村的黨員幹部帶頭,在大塘港附近的連片荒地上,種植3200餘株大葉尾張柑橘苗木。「此次栽種的大葉尾張柑橘苗木總面積約29畝,承包出租後預計每年能為村集體增收近8萬元。」看著大夥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村黨支部書記顧禮陽感慨不已。

台洞塘村位於定塘西北角,全村有262戶共970人,擁有耕地1000餘畝、山林168畝,村民主要從事蔬菜、柑橘種植,村集體經濟較薄弱。去年,隨著集體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加之原先種植的柑橘樹體老化、效益低下,村集體經濟收入更是日見減少。

顧禮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今年初,他開始謀劃開墾一片廢棄的柑橘地以及村裡零散的荒地。顧禮陽在村兩委班子和全體村民代表會議上提議,並經多方商量後,考慮到經濟效益最大化,便於後期嫁接紅美人、綠美人等優質柑橘品種,最終決定利用荒地種植大葉尾張柑橘苗木。對此,全村幹部群眾大力支持。

沒想到,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村裡開墾集體荒地的計劃。防疫不可鬆懈,促產時不我待。人從哪裡來?村裡的黨員幹部積極站了出來。

「在黨員幹部微信群發出通知後,大夥幹勁十足,紛紛放下手頭事情趕過來義務開墾、種植樹苗、澆水施肥……」顧禮陽帶領黨員幹部,按農時規律採取有序下田、分時下地、分散作業的方式,挖坑栽種橘苗。「就連退休多年的老支書黃財龍也主動請纓,參加義務勞動。」他說。

據了解,此次栽種的柑橘苗木由村裡統一採購,以村四套班子以及黨小組為單位劃分責任區,並全權委託村裡柑橘種植「土專家」、村委毛孝權負責日常管理,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意識、團隊意識,助力村集體經濟增收。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高村集體的『造血』能力,是實現鄉村振興、帶動農民共同致富的一個重要抓手。」顧禮陽告訴記者,原先村裡出租荒地每畝約700元,通過種植柑橘苗木,再進行公開招標承包,最高能達到每畝3000元,有效提升農村土地價值,實現村集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hVdUnEBfwtFQPkdU_N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