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遼盆地西部斜坡航空重磁綜合調查新認識,獲數據約4萬測線千米

2019-11-25     陝西地礦科技楊為先

原標題:松遼盆地西部斜坡航空重磁綜合調查新認識

來源於《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

摘要:為服務支撐北方新區新層系油氣調查,在松遼盆地西部斜坡開展了航空物探綜合調查工作,首次獲得了該區域高精度航空重磁數據約4萬測線千米,覆蓋面積約3.6萬km2。結合地面岩(礦)石物性測量、重點異常踏勘等工作,對該區重磁場特徵及其所反映的地質、構造、岩漿岩及油氣遠景等問題進行了綜合解釋,在基礎地質和油氣預測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1.項目概況

「松遼盆地及外圍航空物探調查」項目,由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承擔。項目周期為2019—2021年。總體目標任務是以地球系統科學理論為指導,通過松遼盆地及外圍高精度航空物探調查,查明區域重力場和磁場特徵,結合區域地質、地震、鑽井等資料,解釋區域構造、盆地(深部)結構、基底岩相、盆地深部含油氣新層系、岩漿岩發育及局部構造分布等基礎地質特徵,編制航空物探調查成果系列圖件,提交可供進一步開展地面勘探工作的油氣等預測區或有利區,為基礎地質調查和油氣資源等勘探評價提供地球物理基礎資料和解釋成果,基本滿足國家多層面對航空物探調查資料的需求。

2.成果簡介

(1)航空重磁異常信息更加豐富。本次獲得了1∶10萬高精度航空重磁數據4萬測線千米,覆蓋面積約3.6萬km2。全區調平後航空空間重力總精度為1.06×10-5m/s2,磁場總精度為1.77nT,均優於設計要求的指標。與以往重磁資料相比,本次測量所反映的重磁異常信息顯著增多,異常細節更加清晰,異常解析度明顯提高(圖1、圖2)。

圖1 工作區北部航空布格重力g立體陰影圖

圖2 工作區北部航磁T立體陰影圖

(2)新解釋了一系列區域性斷裂。基於本次編制的航空重磁基礎圖件及位場轉換處理等系列圖件,共解釋各類斷裂113條。其中新發現(新解釋)斷裂69條,包括新發現區域性斷裂11條(圖3)。對工作區發育的代表性區域性斷裂(如松遼盆地西緣斷裂、龍江-突泉斷裂、興隆山斷裂等)進行了詳細分析。

(3)詳細劃分了構造單元。首次對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及鄰區的次級構造單元進行了劃分,共劃分一級構造單元4個、二級構造單元6個和三級構造單元25個(圖3)。新圈定與油氣有關的構造單元10餘個,如松遼盆地西部斜坡之東屏凹陷、白城凹陷、高力板凹陷、興隆山凹陷、平安凸起,突泉盆地之興隆凹陷、三家子凹陷,龍江盆地之山泉凹陷等。

圖3 松遼盆地西部斜坡構造分區圖

(4)新發現2個隱伏岩漿岩帶。基於航空重、磁數據,結合地面出露地層(岩石)和物性測量資料等,在松遼盆地西部斜坡新發現2個隱伏的岩漿岩帶,即興隆山西-洮南岩漿岩帶和龍江東岩漿岩帶,這一發現對今後的地面勘探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本次共圈定侵入岩99處、火山岩267處(圖4)。在侵入岩中,根據航空重磁資料新推斷的侵入岩49處,修改岩性或岩體分布範圍的侵入岩38處,與地面地質調查結果基本吻合或僅作較小修改的侵入岩12處。在火山岩中,根據航空重磁資料新推斷的火山岩126處,修改岩性或岩體分布範圍的火山岩107處,與地面地質調查結果基本吻合或僅作較小修改的火山岩35處。上述成果為區域岩漿作用、岩漿活動演化等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撐。

圖4 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岩漿岩分布圖

(5)劃分了油氣預測區。共劃分出油氣預測區9個與有利區17個,其中Ⅰ類油氣預測區4個、Ⅱ類油氣預測區3個、Ⅲ類油氣預測區2個。通過正反演方法解釋了工作區石炭系—二疊系的分布、厚度及發育規律,結合地面踏勘認為松遼盆地西部斜坡、突泉盆地和龍江盆地發育一定厚度的石炭系—二疊系,具有進一步油氣勘探潛力。

3.成果意義

通過松遼盆地西部斜坡高精度航空物探調查,採集了該區域最新的航空重磁數據,查明了區域重力場和磁場特徵,獲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基礎地質調查新成果,提交了一批油氣預測區和有利區,為該區域進一步開展基礎地質調查和油氣資源勘探等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基礎資料和解釋成果。

(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劉燕戌 李文勇 曹安琪供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fyvoG4BMH2_cNUgorw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