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董卓之「英雄壯舉」,竟是曹操「吸粉」的炒作,果然老謀深算

2020-10-01     張愛談情說愛

原標題:刺殺董卓之「英雄壯舉」,竟是曹操「吸粉」的炒作,果然老謀深算

圖來自網絡

曹操是一名亂世之梟雄,也是難得的治世之能臣。但曹操這個人極其複雜,一方面他能夠廣攬天下英才,運籌演謀,鞭撻宇內,做常人做不出的偉大事業;另一方面,他又極善權謀之術,陰險狡詐,甚至睚眥必報。說到曹操玩陰謀,影響最大、最成功的要算「孟德獻刀」的事了,那是曹操精心策劃、自導自演的一場政治陰謀。也就是說,關於曹操刺殺董卓一事,完全是他自導自演的一場好戲而已。

在《三國演義》中是這樣描寫曹操行刺董卓:曹操對王司徒說他要去行刺董卓,請王司徒把祖傳寶刀借他一用,王司徒應允了,曹操就帶刀來到相府。曹操來遲,董卓詢問其原因。曹操慌忙之中找個藉口,說馬走不快。董卓為拉攏人心,便讓呂布去選匹西涼好馬送給曹操,呂布應聲去了。曹操見呂布走後董卓身邊無人,便想行刺,可又怕董卓力大,打不過他,反而丟了性命。董卓體胖,坐了不一會兒就乏了,便側身躺下。曹操見機,抽刀欲刺,董卓恰好在穿衣鏡里看見了曹操的動作,轉身急問:你要幹什麼?恰好這時,呂布也牽馬回來了。曹操連忙掩飾說:我得到一口寶刀,想獻給丞相。董卓接刀一看,此刀鋒利無比,削鐵如泥,果然是一口寶刀。曹操怕事情露餡,藉故說去試馬,就逃之天天了。

但以上情況,非常不合情理,也不可能出現。要知道,董卓當時已在朝中呼風喚雨,皇帝只不過是他的一個擺設而已。如此位高權重的一個人,即使不是身邊侍衛如雲,至少伺候的丫頭總得有幾個吧?自古帝王連親兒子都信不過,都怕他們在背後向自己放冷箭,董卓豈敢在外人面前放心睡去?

可見,獻刀之說不過是曹孟德自導自演的一場陰謀而已。那曹操為什麼要導演這麼一場戲呢?原因有以下3點:

一、曹操是野心勃勃的亂世梟雄,不會甘心一直平庸

當時曹操只是受到祖上的蔭庇,才得了一個校尉頭銜。當時的武官分將軍、都尉、騎尉、校尉四種,校尉是最低級的一種。曹操可不想一輩子做這樣一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無權無勢。有一身抱負曹操清楚自己若想被大家注意到,就必須搞出些動靜出來,必須自我炒作一番,並且要炒大、炒響。而「刺殺」董卓則是最佳選擇,因為董卓是民賊,這樣自己不僅可以收穫名聲,還能得到民心——太划算了。

二、曹操沒有實力和能力刺殺董卓,「演戲」收穫名聲是最佳選項

曹操內心想刺殺董卓嗎?事實上,曹操肯定是很想刺殺董卓的,若真能殺了董賊,必能名利雙收。可掂量過自身實力後,曹操不得不放棄這個想法。

董卓此時處境很危險,他也知道自己犯上欺主,且罪行滔滔,人人慾得而誅之。所以他必定會增派人手,加強警戒,並對接近他的人謹慎有加,以提防暗殺。如果連這點都沒有想到、連這些措施都不採取,那董卓就是一個智力不正常的人了——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再說,當時的曹操晉升為校尉才不過一年,試想像曹操這樣的小角色如何能輕易接近董卓?只怕曹操才到相府門口,隨身的兵器就要被土兵收了去。

三、曹操清楚,製造「刺殺」董卓的戲風險可控

曹操的精明之處就在於他抓住了董卓的心理:量卓是個極端自負的人,他自然不會出來為曹操澄清:你們冤在曹操了,曹操沒來刺殺過我。並且,自己不聲不響地逃走,時間足夠充裕,風險是完全可控的。

我們來還原一下當時的情形,曹操逢人便說自己要去除漢賊,報君恩,並把自己的計劃詳細地說了一遍。可突然有一天,他不聲不響地逃跑了。而後董卓又聽到曹操刺殺他的傳言,當然很是氣憤,於是下令全國通緝曹操。這正是曹操想要的結果,因為這下人們就都認為曹操真的是去刺殺董卓了。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天下人都知道了有個冒死除賊的忠君之臣大英雄曹操,各地有識之土對曹操的仰幕之情更是溢於言表。這正是曹操的目的——讓天下人都知道有他曹操這麼個人物存在。

結果:完美的效果,曹操成了英雄,此名聲大噪

曹操的這個陰謀太完美了,他成功了,從此名聲大噪。幾乎是一夜之間從一個名不經傳的小人物,轉眼變成了欲除國賊報君恩的大英雄。曹提逃回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招兵買馬,自山頭,建立了自己的軍隊和根據地,為將來大展舉腳打下了紮實的政治基礎。

一切都在按照曹操的計劃進行著,至此曹操也正式登上了國家政治舞台。「初平元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時俱起兵,眾各數萬,推紹為盟主。太祖行奮武將軍。」(《三國志.武帝紀》)。看,曹操由「典軍校尉」搖身一變成了「奮武將軍」,隨眾討伐董卓去了。

這正是曹操的厲害之處,不僅權謀了得,還非常善於通過炒作來「吸粉」,讓自己最大程度的曝光。也正是憑藉這場自導自演的成功炒作,曹操順利登上領導者的地位,為他日後成就偉業奠定了基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ecU4nQBURTf-Dn5tPz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