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線考生誰來救?一本二本線上下30分考生,如何填報志願?

2020-07-28     理想眾望

原標題:壓線考生誰來救?一本二本線上下30分考生,如何填報志願?

01

高分考生優先選擇好大學

對於高分考生,應該在學校和專業兩個因素中應該優先考慮學校,以進入好大學為首要目標。

著名企業招聘和大學錄取研究生時,都會更青睞更好大學的畢業生,學校和專業相比,學校給個人帶來的「品牌效應」會更加顯著。

更重要的是,大學教育中專業教育只占一部分,而好大學的通識教育水平和整體培養環境是普通大學無法比擬的,在好大學接受教育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更為有利。

因此,對於高分考生,在學校選擇上應當就高不就低,優先報考更高檔次的學校。除非個人有堅定的職業發展目標和理性的專業興趣,不建議為了滿足專業喜好而選擇低一檔的大學。

然而每年高考成績公布後,中等分數段的考生占據高考人數的大部分。中等分數考生需要考慮得首要問題是:成績與哪個檔次的學校比較匹配,報哪些學校才算不浪費高考分數?

考生成績在某批次線上0~20分的,被稱為「壓線生」。這類考生在填志願時,可以說十分尷尬,這「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處境常常讓考生陷入兩難——究竟是沖本批次,還是保下一個批次?

02

壓線考生需要注意的問題

1.無論是一本還是二本及以下批次的「壓線」考生,都要避開熱門院校、熱門專業和熱點地區。

可選擇該批次中較為冷門的專業和學校。專業建議選「農、林、水、地、礦、油」相關的院校,避免填報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南京等地院校,重點關注中西部地區院校。

2.要珍惜「服從專業調劑」帶來的機會。

平行志願一旦有一所院校提檔,但據有分數優勢的考生占滿了你所選擇的專業,你又不服從專業調劑,必然會落到下一個批次的院校的行列。這點二批本科「壓線」考生要格外注意,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高職高專與普通類本科無論是在學費上還是辦學水平上都是有區別的。

從規避被退檔風險的角度考慮,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要謹慎考慮,不要輕易填報「不服從」。實際上,即使填報服從志願進入不理想的專業,以後仍有可能轉入較好的專業或通過研究生升學來提升自己的個人競爭力。尤其是那些高考發揮不好卻很有潛力的考生,填報志願時不妨考慮一下「轉專業」這一途徑。

03

壓線上大學無望,選擇復讀還是下個批次?

1.有明確目標和計劃的考生可選擇復讀。

選擇復讀,從經濟角度來講,復讀一年的成本大致是一萬八千多到兩萬五左右,考進一本、二本院校後,四年學費算下來大約是三萬左右。根據種種考量,如果考生的復讀意願強烈,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建議考生復讀,用一年的汗水給自己一個更好的未來,也給含辛茹苦的家長一個交代。

2.高三一年已盡全力的考生建議有學就上。

獨立學院學費較高,師資力量和重點實驗室等與公辦一本、二本大學還是有差距,對於高三一年學習並不是很刻苦、沒有充分挖掘自己潛力的學生,建議復讀。對於高三一年已經盡力、高考發揮也沒出現重大失誤的學生,可以直接去上這些錄取率很高的獨立學院。

04

一本壓線生

1.研究各校的錄取數據

成績剛剛夠上一本分數線的考生,要選擇一本院校里錄取線較低的院校,需要去查詢學校近三年的錄取分數線,將往年錄取線徘徊在一本分數線附近的學校做好歸類、整合、分析,最後選擇錄取線較低且相對穩定的學校報考。

舉個例子,如果一位河南理科考生高考成績555分,參考2020年河南理科一本線544分,考慮到河南、湖北、安徽、重慶、江蘇和浙江等省上大學,偏向藥學、建築學、交通運輸類、測繪類等專業。考生的成績只高一本線11分,想上省外一本大學還是比較困難的。怎麼辦?此時就可以考慮省外二本大學裡的「好專業」。

2.重「沖一保二」

一方面,要利用好分數,爭取被一本批次的大學錄取;另一方面,要重視二本志願的填報,而且要將此作為重點來考慮。

一本踩線生在二本批次中,其分數還是很有競爭力的,可以選擇二本中的好學校和好專業。

3.選擇較為冷門的學校和專業

在選擇學校時,「壓線」考生由於競爭力不強,最好選擇可以接受的一些較為冷門的學校和專業,這樣可以增加其被錄取的幾率。

有些大學本來有985的實力,卻屈尊211;有些大學連211都不是,卻在行業內口碑好到爆!所以說,志願填報不必總盯著985/211的學校名頭。一些學校的優勢專業,並不輸於985/211院校,甚至就業質量強於部分985/211大學……

不好理解?先來看看下面這段順口溜——

985校個個好,畢業之時搶著要;

211校要細挑,優勝劣汰請記牢;

一本左右壓線生,注重專業輸不了!

中國高校多如毛,填報功課不能少;

別信名校啥都好,普通高校可淘寶;

西政法學可知道,東財會計天下曉;

燕大機械牛氣高,東電電自就業俏;

西建曾是老八校,哈理高壓有誰超?

水利水電西理驕,長理光電呱呱叫;

中北測控一流到,昆理冶金數前矛;

輕工包裝陝科技,成理勘測尚可報;

太多高校名不燥,王牌專業金光耀…

05

二本以下批次壓線生

1.多考慮外省院校

該批次的「壓線」考生,不妨選擇外省院校,這樣既可以保院校又可以選擇一個相對理想的專業。

從近年來的錄取數據看,省內院校的報考人數眾多,第一志願上線率極高,錄取分數逐年上漲,競爭壓力很大。

而位於外省的一些院校,錄取分數線相對穩定,很多院校和本省院校在辦學水平上沒有差別,甚至其中的一些院校要優於本省院校,考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有潛力的專業,為未來升學和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2.關注「大小年」

考生在衡量近幾年的分數線之後,還要看所選的院校各專業近三年高出本省批次線的平均分,在往年的分數上留有餘地。要把握「分有所值,留有餘地」的原則,切不可僅以最低錄取分作為填報標準。

3.選擇中外合作辦學專業

高考分數分剛壓著二本分數線的考生,進二本學校的機會相對較小。家庭經濟比較好的考生可以關注各個學校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這類專業因為收費過高,常常會在第一次錄取中無法錄滿。

如果考生填報這類專業,一定要對辦學合作方進行了解,同時,明確四年的學費構成,結合家庭經濟情況考慮。

06

各批次壓線生需要注意的問題

1.避開熱門院校、專業和地區

無論是一本還是二本及以下批次的「壓線」考生,都要避開熱門院校、熱門專業和熱點地區。

可選擇該批次中較為冷門的專業和學校。專業建議選「農、林、水、地、礦、油」相關的院校,避免填報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南京等地院校,重點關注中西部地區院校。

2.服從專業調配

對專業沒有特殊要求的考生,從規避被退檔風險的角度考慮,在填報志願時儘量服從專業調配。

實際上,即使進入不理想的專業,以後仍有可能轉入較好的專業或通過研究生升學來提升自己的個人競爭力。

07

低分想進好大學的技巧

1.報考排名靠前的非重點大學

由於重點大學和「211」大學的評比並沒有公開的、定量的標準,地域差異、院校認同度等各方面因素都會被考慮在內,所以有些院校其實實力很強,但沒有被評為「211」大學。其實各院校的學術水平都處於動態發展中,判斷一所大學的水平主要看其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

一些非重點大學的師資力量、重點學科和學術水平等方面已超過了一些重點大學或「211」工程大學。比如上海理工大學的理工科專業比較好,地處上海市區,全國排名也比較靠前。

2.報考排名靠後的重點大學中實力較強的專業

在志願選報中,大多數考生家長還是停留在對院校的認同度選擇上,對深層次的專業問題探究較少,特別是各大學的專業學術水平,科研實力、設有國家或省級重點實驗室及高校特色專業的知識知道的並不多。

如果考生能避開熱門,選綜合排名靠後的重點大學中學科排名靠前的專業,錄取的機率就大大增加。

3.報考名牌大學的分校

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分校、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河海大學常州校區、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和西南大學榮昌校區等,畢業後拿到的都是本部的畢業證,但由於地理位置等原因,分數線會略低一些。

4.報考中外合作辦學的院校

此種方式適合家庭條件相對寬裕的家庭。這類學校專業由於學費偏高,報考人數少,相應的錄取分數偏低,相當於花錢彌補了分數的空缺。

5.上就業相對好的特色院校

比如北京印刷學院、北京服裝學院、北京物資學院、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防災科技學院、上海海關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南京審計學院、中國計量學院,相對而言特色學科比較突出,畢業後更容易就業。

6.報地域相對偏遠的院校

比如「211大學」中的石河子大學、海南大學、西藏大學、雲南大學等,此類院校如有考生喜歡的專業,並對院校地理位置不是特別挑剔的話,也可作為目標院校。

7.報考好大學的專科

如果成績實在不好,在校期間勤奮學習,兩年或三年畢業後考取本校的專升本,被錄取後直接上本科三年級。

明年參加高考的准高三們可能已經蠢蠢欲動,快利用暑假好好地超前學習吧!《高中必刷題》這本同步教輔已經陪伴你走過高中不少日子了,接下來的日子還能以嶄新的面貌繼續陪伴的!《高中必刷題合訂本》綜合了必刷題中的精華題型,以准高三學生更適合做的題展現出來,題目類型更貼近高考等考試,也適合自己在家搶跑哦!

08

低分進好大學應避免這些誤區

1.因觀念落伍出現投機心理

這主要是由於對好大學、好專業理解的不同而造成的。雖然這幾年就業在高考志願決策中的影響越來越大,但由於認識上的誤區,有人並不完全認同就業是志願決策第一決定因素。

於是,許多人會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或社會大眾的認識來判斷自己所選擇的學校和專業,所以很多人樂於報考的專業和學校其實,並不是將來好就業的專業和學校。

根據教育部門的調查數據,近年來報考熱門專業前10是:

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金融學、會計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

而最容易就業的前10個專業則為:

機械電子工程、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學、註冊會計師、物流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建築學、車輛工程、信息安全、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很多人意識不到就業的重要性,因此,許多好就業的專業和學校反而錄取分數並不高。比如:當分數在一本線上下時,許多人為了上一本會選擇一本院校的較差的專業,卻不願意選擇二本院校里的好專業。

2.信息不充分時盲目填報

現在大多數學生和家長,對填報志願並不很重視,只是在高考結束後參考一下前一年或幾年的錄取分數線,然後決策。很多大量學生參照之前最多三年的學校錄取分數線來報考,如果這幾年學校分數低,分差小,則報考學生會大量增加,從而導致該校當年分差上漲,反之,則下跌,這就是平時業內人士指出的「大小年現象」。

這時,我們其實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前幾年分差大,報考人數多,那麼今年就放膽報考。如果前幾年分差小,報考競爭程度低,則就要謹慎考慮。

當然,這種決策帶有一定的冒險性,大小年並不是呈規律性分布,有時接連幾年大年,然後會有接連幾年小年。

那麼這就要求大家一方面仔細研究目標學校出現大小年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做好保底,一旦決策失誤,則有比較好的學校作為保底,以確保不會落榜或低就。

另一種信息不充分情況就是高校首次在某省招生,由於學生填報志願時間非常短,不可能用仔細研究招生學校的情況變化,大多是根據往年的情形進行決策,對當年第一次在本省招生的學校容易忽視,從而導致報考該校的人數較少,錄取分差降低。

比如:2007年中國人民大學第一次在四川省文科生中招收國防生,結果報考人數少,錄取分差很低。這就為低分進入名校創造了條件。要把握此機遇,一定要善於對比招生學校的變化情況,發現機會。

3.兩種保底策略

一種是以同一批次的第二志願作為保底;一種是以下一批次較好的學校作為保底。

最好以下一批次的優質學校作為保底,因為同批次的二志願學校一般來說不是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就是學生自身不太滿意。但如果降低一個批次,則可以在大量的學校中從容選擇,不僅可進好學校,還可選擇合適的專業。

總之,沒考好也不要灰心,適當轉變觀念,充分收集信息,將能大大地提高以低分進入好大學的機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d0AoHMBd8y1i3sJ2-DG.html